叶润铭
摘 要:家国情怀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强化思想政治学习,培育和树立家国情怀素养,是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创新设计思政课教学,融合家国情怀教育,对提升高中生的思政学科学习效果、增强思政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培养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本文立足高中思政课教学实际,通过分析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教育的可行性及其教育价值,努力探寻有效的实践路径,促进思政课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家国情怀;融合教育;教育价值;实践路径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关键抓手。家国情怀体现了社会主体对家国共同体的一种感悟和认同,有助于激励社会主体积极维护家国。家国情怀内涵丰富,主要包含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等层面,不仅与行孝尽忠、乡土观念、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天下为公等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升华。培育形成家国情怀,特别要求社会主体既能注重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建设幸福家庭,又能增强公民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心怀国家和天下[1]。所以,家国情怀成为学校思政教育、德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教育的可行性
古往今来,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饱含着的深厚家国情怀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高中学生正处于综合能力和素质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易受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影响。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日益广泛渗入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互联网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同时也存在许多消极有害的信息要素,极易使某些学生产生不良思想,影响他们家国意识的有效培育。
因此,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创新探索思政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通过科学整合时事教育资源,重构课堂探究教学活动,丰富拓展课外教育体验,深度融合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净化学生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清醒地了解国家发展,厚植家国情怀,进而在体验家国情怀教育过程中正确了解自身在国家进步和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国家凝聚力[2]。特别是在教师创设的富有温度的思政课中,每一个学生通过亲历家国情怀教育历程,总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迸发出强大而持久的爱国激情。
二、高中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的教育价值
(一)引领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坚持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崇高事业,对引领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发挥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所以,教师要始终重视将学生的培育和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他们积极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相联系。思政教师只有适时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立足社会现实,坚持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来感化学生、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才能更好地激励青年学生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充满对祖国的深情大爱,牢固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努力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助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高中思政课担负着实现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的神圣教育任务。通过思政课程融合家国情怀教育,能引领学生领略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理解家国情怀就是始终凝聚在一代代中国人民心中的深层情感;同时,学生通过参与教育学习实践,能在心中牢牢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更多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联。
(三)激励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型的关键时期,人格正从依附走向独立,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发现,多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心中都有抱负。如果教师能在思政课堂中巧妙融进多样生动的教学情境,加强、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则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思政学科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积极传承文化基因,樂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接力奋斗。
三、高中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正面引导,激励家国观念
教师的教学风范和言行必须充分彰显道德榜样的力量,只有这样,思政课教学才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公正无私的教育情怀,积极对学生施以正面引导与教育,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巧妙渗透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能自觉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家国观念[3]。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带领学生一起行动,针对课本内容进行课前学习,上图书馆或互联网进行查找、搜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主要表现”相关资料。学生通过自觉预学活动,搜集到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各地独特的文化遗产,对其中蕴含着的丰富文化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国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及民族特色风俗文化。于是,教师顺势引导他们一起总结出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特征,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进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探寻学习文化之旅,充分调动了学习热情,有效增强了家国情怀。
(二)指引关注时政,体认家国优势
加强培养家国情怀,必须重视渗透开展时政教育活动。在高中思政课中,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是加强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效路径。教师如果能勇于摒弃空洞的说教方式,积极从国内外、身边的现实社会等领域取材,获取鲜活的时事政治教育资源,创设案例活动教学内容,就能有效驱动学生投入课堂,深入认识家国发展和进步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家国情感认同。
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开展时政教育,要广泛搜集、获取时政教育资源,适时创设喜闻乐见的时政主题探究活动。进入新时代,家国情怀被赋予了更多包含时代特色的、鲜明的内涵,发展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民情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圆梦情怀、“实干兴邦、勇担重担”的奋斗情怀、“以身许国”的无我情怀、“崇尚英雄”的革命情怀、“天下大同”的世界情怀等全新的表述,这些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都紧密关联着时政教育主题,都与青年学生的生活成长紧密相联,无不浸透着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课程内容,组织学生一起广泛搜集典型的时事教育资源,挖掘时事资源背后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将家国情怀转化为高中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善于践行的生动教育内容,促使学生生发起应有的家国情怀[4]。
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度发掘时政教育资源的价值和作用,通过整合、利用富含家国情怀教育意义、又富有新意的时政资源,重构时政活动课堂,设计展示时政案例情境,丰富课堂呈现方式,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滋养他们内在的家国情怀。例如,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1《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改革开放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议题教学时,不仅将港珠澳大桥建成、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等时政素材引进课堂,设计生动有趣的互动探究情境,让学生全方位领略我国在现代基建和太空探索等领域获得的重大发展,引导他们认识伟大祖国的日益发展和强大,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在本节课中,还巧妙融合时政新闻,通过展播多国领导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积极评价的时政新闻微视频,启发学生从中发掘有利于弘扬国家正能量、反应国家发展的时政信息资源,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借助鲜活、富有思辨深度的时政资源素材,不仅能在时政课堂中集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让他们从中深受启迪和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优化课堂探究,涵养家国情怀
优化家国情怀培育,亟须教师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导,增加学生探究爱家爱国的活动体验和情感积累,引领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发掘、发现、强化学习,对其进行家国情怀培育。在高中思政课堂中,让学生的心智活动与他们所处的丰富课堂环境之间建立并维护和谐师生、生生互动的关系,这不仅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凝聚形成努力探究学习的强大力量和注意力,而且能明显提升他们对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等情怀的认知水平[5]。
优化设计学科课堂探究活动是促进家国情怀培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倡导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活动式课堂探究教学。思政课堂是涵养家国情怀的主阵地。所以,教师必须紧扣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针对特定的活动探究任务,引领学生一起创新设计辨析讨论、典例探究、角色扮演、微课鉴赏等多样丰富的活动形式,适时配设多彩的课堂探究活动场景,以激励学生融入探究活动,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尤其在具象化的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合作解决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活动项目,能帮助他们共同努力尝试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提升学科教育实效,使他们真正感悟并享受到家国情怀的浸润教育。例如,在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中,进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问题探究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模拟人生规划”的角色扮演场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入领悟个人理想、家庭期望、社会需求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会规划人生发展道路。接着,在课堂中又设计了“畅谈人生感悟”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从多维视角描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国家繁荣昌盛对成就自我价值的坚强支持,认清自身的不足,正確把握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依存关系。可见,在思政课堂中,通过巧设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能有效指引学生进入活动角色,激发参与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面自身面临的认知困惑与冲突,理解与领会家国情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将爱家爱国的美好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获取真实的情感教育体验,努力做不负时代、不负青春的家国栋梁。
(四)拓展实践活动,深化家国情怀
高中思政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业和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指引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现实的实践行动中增强家国情怀的培育。加强渗透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还可以通过拓展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育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
结合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巧用“鉴赏中华经典”“讲述中国故事”“描绘美丽中国”等多样的拓展实践活动,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视野和见识,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本校政治教研组与政教处共同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培育家国情怀”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中,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国情怀主题班会,许多同学在班会课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愿望。其中,高一(2)班就有学生以“燃烧热血,为家为国”为题,动情地畅谈:“30年后,我将在哪?不出意外的话,我一定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自然再美一点,更美一点,希望人心再近一点,更近一点。遥想八九十年前,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群拼命唤醒人民的烈士,为了个人的信念、祖国的未来捐躯就义,激荡在心中的不只是惋惜,更是敬佩与感激。陈乔年牺牲前乐观地说道:‘让我们的子孙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并不是理所当然被给予的,是无数仁人义士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对祖国的大爱而毅然奉献的。我也想成为这样‘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的国之栋梁,就一定要有像陈延年那样‘革命者绝不下跪,只能站着死的坚定决心,虽逢盛世,我更希望,这锦绣江山,因我更美!”同学们都在聆听着、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思索着如何当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些生动激情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在活动体验中增添了无限的实践学习乐趣,有效培育了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
结束语
高中思政课最紧要的教育任务就是善于利用多渠道来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应正确实施思想教育和引导,坚持从教育学习实践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强根铸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坚定信仰、广阔视野、优异思辨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激励他们切实将爱国、强国、报国的积极情感融入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做到内化于心、笃行于事,更好地引领他们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脱兴霞.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J].教育艺术,2021(12):6.
[2]何甲平.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5-27.
[3]付明婷.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课堂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21(12):56-58.
[4]邹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研究[J].林区教学,2021(5):22-25.
[5]陈明贵.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