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2016-12-26 21:01陈静蓉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教育价值载体

陈静蓉

摘要:随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迅猛的市场冲击带来了人们单一的思想认识与价值取朝着多元化方向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意识形态形成向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发展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故以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教育价值角度分析,试提出从校园文化、网络思政教育、心理咨询的教育渗透三方面拓展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关键词:教育价值;高校思政教育;载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90-02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载体建设直接关乎整体思政教育的战略发展及其阶段性成果。笔者拟结合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价值,尝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一、思政教育的教育价值探寻

科学综合化趋势下的管理体质、制度规范、操作系统、反馈机制等多样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领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正确道德情操。

1.有效拓展课程领域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严谨性,让多数人觉得枯燥乏味。传统模式下教师主导中心地位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纯粹进行机械式传播新知识。课堂教学缺乏情感互动与交流,没有适当的实践活动;多数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地位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者需要结合原有优良传统,将优质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结合。拓展课程领域可以拓宽学生知识、丰富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思想。将相关课程延伸至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生动有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中国社会主义先进理论,实事求是地结合学生日常实际问题开展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思政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深刻的社会实践经历丰富了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提升了学生思想意识。学生意识到社会与校园不同,为充分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努力改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实践活动改善学生原有观念,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情感,内化概念,不断发展成较为成熟的人。学生习得一定能力,用于解决新问题、开拓新视野、实现新突破;充分将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紧密衔接,并结合社会问题有效开展实践设计活动、调查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也是从课内走向生活实践、感悟生活真谛、践行思政理论教育良好观念、自觉培养良好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利途径。

3.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是良好的交往性师生互动关系中,教师指导学生系统、自主完成学习活动的双边互动、协调组织的过程。思政教育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满堂灌和重难点讲解,而是讲求学生在与教师有效沟过程中领悟知识的意义、是新知识与旧思想发生冲突而自我突破且内化新思路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感受生活实践中的客观现象、事实,总结理论内涵及规律,变被动吸收知识为主动内化知识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信念和修养才是成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道德情操是在自身实践中体悟出来的,体验出社会意识从而明确并提高自己行为动机,强烈地指导自身行为,在行为不断改进后实现道德情感升华。教师应利用实践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学生营造和谐的道德教育氛围。道德情操的升华在于引发情感体验后的情感深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学实践的引导与启发。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教学载体的缺失和滞后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功能发挥受到严重限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的建设与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补充内容。

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于引导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创新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结合思政教育价值功能,笔者将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功能、占领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心理咨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下三方面论述如何开发与拓展思政教育载体,使其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载体实效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进而强化思政教育的内化及隐性教育效果。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即在校园空间场域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育系统的环境育人导向功能,将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合为一体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强化校园精神、文明教育特征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学校作为知识与教育组织特性的灵魂。校园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促进学生群体文化风气发展。优质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及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触及学生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及观念养成。

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稳抓校风校纪、学风学情。校风校纪律是校园文明的核心,学风学情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学校应从各软硬件加强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有力推动良好的文化氛围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要建构道德型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成长、美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涵养。主题班会、新闻宣传、文化竞赛、创新活动等形式组织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完善学生的思想,创设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使学生感悟真善美的校园人文气息。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社会文化间的联系和互动。建立校园、家庭、社会自动一体化功能的文化功效,三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紧密关系。如假期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传达学校文化理念,提倡家庭氛围的调节作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着眼社会文化的影响,利用社会热点以案例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第三,发挥当地特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悠久历史沉淀而来的文化蕴涵丰富地域特性,是文化资源的重要来源,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特点,结合地方风土人情,生动展现文化魅力,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2.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网络思政教育即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运行功能。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生活环境和行为表现,对95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根深蒂固影响。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社交的“忠实粉丝”,其观念与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紧跟网络信息更替而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应跟进网络动态,加强网络防护,采取应对措施掌握学生的思想教育动态: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化,即网络信息扩充了教学的内容。二是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开放化,即网络平台增强了教育的实效。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代化,即网络环境强化了资源针对性。

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一是建设具有思想与知识、人文与社会、情感与道德、热点与视角等的特色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专栏,如加强微信思政教育栏目的持久推广、推进思政校报的宣传发行。其次是建构思考型思政舆论校园,着力宣传思政相关的时事话题,如结合社会热点及时讨论、增强微博及博文宣传教育。三是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思政教育的网络化管理,如开展热点讨论及主题班会为网络思政专栏主体辩论会,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意识。

3.将心理咨询渗透于思政教育

心理咨询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科相关知识及方法推动教育教学的改善和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教师在掌握学生学习思政教育学科的心理认知过程后,运用创新思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及心理发展。

当学生面临环境变化的不适应、严峻就业形势的彷徨失措,面对学业、情感、未来、家庭、烦恼等复杂问题时,他们会主动寻求咨询与帮助。此时,思想政治教育找到有利教育途径和时机,将其与心理沟通的辅导有机融合,促进心理健康疏导和思想渐进完善,具有稳定情绪和自我调节作用。做好心理咨询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需注重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思政教育的心理辅导功能。以心理咨询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并将心理咨询渗透到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个案辅导与集体课堂。建立一支专业化师资团队,鼓励思政教师队伍加强研习心理学科知识的,增强思政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化实战经验。良好的教育教学心理化进程有利于思政教育效果。第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育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重要的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途径,生动的心理教育课能够带给学生重要的生命启迪,开启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发展的心灵阀门,应灵活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大到人生哲学和社会伦理、小到行为规范及道德实践问题,让学生怀抱向上心态,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第三,注重对咨询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一对一心理教育辅导,捕捉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心理特征,有效落实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出发因势利导进行思政教育,并为学生心理咨询辅导营造有利环境。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四海书院)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7(7).

[2]王丽玲.浅析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4).

[3]周慧杰.试论加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4]陈万柏.以谈话为载体,加强大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60- 62.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教育价值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