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的识字教学枯燥乏味,影响学生识字兴趣,致使学生识字效果不理想。针对此情况,教师应紧扣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秉持以趣导学的原则,挖掘趣味识字资源,丰富识字教学形式,善用趣味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苦学字”变为“乐学字”,提高识字质量。文章以识字资源、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为重点,具体论述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6-0023-03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新奇的事物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他们往往会在与生动、直观的事物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认知。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表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用趣味的方式实施教学。但是,传统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忽视学生学情的情况下,采用反复读、反复写、反复背的方式引导学生识字。这种“高耗低效”的识字教学方式,不利于學生识字能力的提升。针对此情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对此,教师要着力实施趣味识字教学。所谓“趣味识字”,是指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依据,以趣味的识字资源为基础,应用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的教学活动[1]。教师可以识字资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实施趣味识字教学。
一、挖掘趣味识字资源
趣味识字资源是趣味识字教学的支撑,是指实现识字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如教师的知识、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2]。在趣味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功能特点、存在方式,挖掘并结合多样的识字资源,助力学生识字。
(一)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
从空间分布来看,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其中,校内课程资源是校园内的各种课程资源,如各项校园活动、图书馆、班级组织等。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园以外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商场等。丰富的课内外课程资源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校内外活动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识字,从而提高识字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把握班级环境,投放识字资源,在教室后面黑板上开辟“识字小窗口”,引导全班学生轮流书写陌生的汉字或名人名言。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前三分钟、大课间、语文课后服务等时间,带领全体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丰富汉字储备,提升汉字识记能力,还可以感受到识字的乐趣,进而主动识字。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马路上的各种广告牌,识读、抄写汉字。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帮助。如此,学生的识字资源大大拓展,汉字储备量会大大提升,汉字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
(二)结合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从功能特点来看,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能直接成为课程素材的资源,如学科知识、学习经验、活动方式等。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能间接成为课程素材的资源,如教学环境、设施、人力资源等。丰富的课程资源便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提高汉字学习兴趣。
例如,绘本是不可多得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是学生尤为喜爱的读物。在阅读绘本时,学生会在图画的辅助下,联想故事场景,并以此为基础识读汉字。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读书角,依据学生识字情况,选购适宜的绘本。之后,教师应把握各种时机,组织绘本阅读活动。在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具体地,在学生诵读绘本《孔融让梨》时,教师可以采用“减一减”的方式,鼓励学生减去“让”中的“讠”,“梨”中的“木”或“利”等。在趣味活动中,学生会迁移已有认知,自主探寻其他汉字,实现融会贯通。
又如,积木是学生感兴趣的玩具。在语文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可以在不同的积木上书写汉字的偏旁、部首,引导学生搭积木,建构汉字。在趣味活动中,学生会不断丰富汉字储备。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增加活动难度,要求学生在建构汉字后组词或者造句。如此,学生可以扎实掌握汉字的音形、含义和运用方法。
(三)结合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从存在方式来看,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各种存在的物品,如教学设备、教科书、学习用品等。隐性课程资源是潜在的能产生教学影响的课程资源,如班风、师生关系等。
例如,语文教材是重要的显性课程资源,包含丰富的汉字。学生学习汉字的方式很多,而诵读是最为直接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教材内容,借助拼音、注释等,思索、掌握汉字的读音和含义。
又如,黑板报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一般情况下,黑板报由形象的图画、生动的文字构成。在每次绘制黑板报之前,教师可以依据主题,鼓励各组合作收集相关的图画、故事,设计方案。之后,教师可以组织评选活动,由全体学生作为评委,选出优秀的黑板报方案,被选中的小组绘制黑板报。在整个过程中,
全体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收集、学习、运用汉字,积累识字经验,提升识字能力。
二、丰富识字教学形式
(一)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识字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识字内容,组织编创口诀活动、表演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做”中识字。在体验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获取识字主动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究、识记汉字,掌握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由此增强识字满足感,提高识字兴趣[3]。
例如,在《雨点儿》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汉字特点,组织口诀编创活动。如教师创编口诀“两人并肩走”,然后带领学生诵读口诀,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在学生诵读、想象后,教师可以选出代表,鼓励他们当众表演。在表演时,学生一人在前一人在后,一起向前走。教师顺势板书“从”字,解释其含义:“一人在前走,一人跟着在后走,即为从。”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理解口诀内容,掌握“从”字。基于此,教师可以板书课文中的其他汉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创口诀。在编创口诀时,学生分解汉字,把握其特点,
组织语言。如有学生针对“半”,编创了口诀:“一个果,
二个人,竖着分,一人一半。”通过不断编创、吟诵口诀,学生直观地记忆汉字结构,理解汉字内涵,尤其积累识字方法和经验,感受到识字趣味,提高识字兴趣。
(二)借助讨论引导学生识字
合作学习是学生识字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中的讨论引导学生识字。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彰显各自的优势,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由此获得协同发展。在个性差异的影响下,学生的识字水平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识字。
例如,在《日 月 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书写“木”和“林”字。在书写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感知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教师可以顺势提出任务:“这两个都包含‘木字的汉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请和小组成员讨论。”在任务的作用下,各组成员认真观察两个汉字,并积极思考。有部分认知水平高的学生迁移已有认知,讲述原因——“木”是独体字,而“林”是合体字,左边的“木”是偏旁。经过一番讨论,大部分学生丰富了汉字认知,尤其感受到了偏旁部首的独特之处,便于体会汉字魅力。
三、善用趣味教学方法
(一)善用游戏识字法
游戏识字法,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4]。在体验游戏时,学生会动手动脑,建构良好的认知,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由此,教师可以依据识字内容,编创相关的游戏,引导学生体验。
例如,在《口 耳 目》这节课上,教师可以组织“我来说你来猜”游戏。该游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在小组中,一名学生分析汉字,把握该汉字的特点,组建语言进行描述。其他学生边听边想,猜测汉字。如有学生描述“竖,横折,横”,有学生描述“用来说话的部位”等。其他学生很容易猜测出“口”。在这样的猜测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多角度地认知汉字,还可以锻炼想象能力和语用能力。
又如,在《小青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换一换”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出示汉字,学生替换其偏旁,构成一个新字,并为新字组词。具体地,教师出示“清”字,学生迁移课堂认知,灵活地替换偏旁。有学生提到“晴,晴天”,有学生提到“情,心情”。在学生体验游戏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总结不同汉字的特点。学生回顾游戏过程,对比不同的汉字,将视线集中在其偏旁上,由此发现不同,理解不同汉字的内涵。同时,学生因此获取汉字学习方法,便于在课后自主体验游戏,学习汉字。
(二)善用故事识字法
故事识字法是指将汉字编创为故事,引导学生在听故事中学习汉字。实际上,生动有趣的故事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场景。在听故事时,学生会走进具体场景中,感知汉字含义,轻松识字,增强识字效果。
例如,在《日 月 明》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日”字,
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围绕“月”字,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围绕“明”字,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在教师讲述故事时,学生会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尤其,在倾听时,他们会走进具体的场景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习兴趣。
在不断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会积累经验。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自编故事。如在
《文具的家》这节课上,在学生识读“包”字时,教师就可以把握时机,鼓励学生编创故事。大部分学生会迁移生活经验,联想自己与书包、包子、包袱等之间的故事,自主编创,认真讲述。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同时进一步地掌握“包”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锻炼了想象能力、语用能力,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三)善用字源识字法
字源识字法指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识记汉字[5]。教师应用字源识字法实施识字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形象、科学的识字情境中。在此情境中,学生可以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情况,直观地认知汉字结构,轻松地掌握汉字含义。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明”字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展现该字的金文字形:
想象的图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在观看时,发挥想象力,将左侧部分想象为太阳,将右侧部分想象为月亮。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操作电子白板,展现“明”字结构演变过程。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形象思维作用,一步步地将具体的事物(太阳、月亮)与“日”“月”两个字建立联系,掌握“明”字的结构。基于学生学情,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明”字的含义。大部分学生迁移活动认知,联想到“日可以发光,月也可以发光”,由此猜测“明”字的含义为明亮。教师可以据此进行点拨,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与“明”相关的故事,助力学生强化汉字认知。学生在经历汉字演变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明”字的结构,还能理解其含义,便于全面地掌握汉字。同时,学生能感受到识字乐趣,主动探寻汉字演变过程,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由此丰富汉字储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趣味识字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识字,又可以使学生扎实掌握汉字,获取识字方法,锻炼识字能力。由此,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挖掘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资源,丰富识字教学形式,灵活应用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借此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识字,从而提升识字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汪佳琳.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亚太教育,2023(1):182-184.
张格红.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智力,2022(35):84-87.
刘倩倩.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趣味识字教
学[J].小学生,2022(10):64-66.
劉冠琳.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趣味识字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8):62-64.
陈海梅.趣味识字,快乐学习: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6):83-85.
作者简介:陈晓瑜(1984.9-),女,福建泉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鲤城区骨干教师,曾获鲤城区语文课堂观摩评优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