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初道德与法治衔接教学策略

2023-11-09 07:36周娟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对独立,不利于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针对此情况,教师要在一体化背景下,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衔接小初道德与法治教学。文章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切入点,论述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初道德与法治衔接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初小道德与法治;衔接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6-0020-03

小升初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个衔接点。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小初道德与法治课的衔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效果。因此,在一体化背景下,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初道德与法治课,尤其要把握小升初时机,加强小初道德与法治衔接教学。小初道德与法治衔接教学是以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重点,紧密联系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实现教学连贯性、一致性的教学活动[1]。有效的小初道德与法治衔接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阶段性发展需求,助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螺旋式上升,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在小初道德与法治衔接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切入点。

一、衔接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小初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目的具有一致性,但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差异决定小初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具有差异性[2]。此外,个体认知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在小初道德与法治衔接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借此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衔接。

具体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重在帮助学生建立情感认同。在小升初阶段,高年级学生有参加课堂活动、校园活动及社会活动的机会。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正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地增强规则意识,形成民族精神。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规则教育,助力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建立法治认同感。同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由此获得了满足感。部分学生则在此过程中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情感引导,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习满足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重在帮助学生建立思想认同。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而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迁移已有认知(法律常识、规则意识),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解决正在面临的问题,由此建立角色认同感。此外,大部分初中一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渴盼独立,在与教师、家长相处的过程中,出现摩擦或矛盾。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情感关注,给予学生关怀,同时提供积极的教育体验,助力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情感。

二、衔接教学内容,凸显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一)避免出现重复性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提质增效[3]。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部分内容重合,面对此情况,教师要研读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发现重复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采用适度前延或适度后拓方式,呈现相关内容,避免简单的重复讲解。

例如,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介绍了与宪法相关的内容。但是,

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实际上,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介绍了“宪法是根本法”的原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丰富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授本单元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稍加点拨,无须再浪费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探究。如此,既可以加强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联系,实现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又可以避免出现重复性知识。

(二)缩小知识之间的跨度

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跨度。知识点间的跨度是学生建构小初道德与法治联系的一大阻碍[4]。在小升初阶段,部分学生因为知识跨度的阻碍,出现诸多的学习问题,由此产生学习压力或厌学情绪。针对此情况,教师要加强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缩小知识跨度,助力学生顺利过渡。

例如,在六年级下学期,学生要了解初中学习生活,做好入学准备。然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并没有设置相关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七年级(上册)开篇设置了“中学序曲”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初中生活。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学生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会出现诸多的适应性问题。对此,教师要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不足,补充与初中生活相关的内容,如“初中生活是什么样的?”“要怎样适应初中生活?”等。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做好升学准备,对初中生活产生向往之情。之后,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中学序曲”内容,进一步地认知初中生活,学会适应初中生活。如此补充教学内容,可以在缩小知识跨度的同时,在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之间搭建桥梁,助力学生顺利过渡。尤其,学生可以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现初小有机衔接。

三、衔接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一)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面对小学生的如此特点,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扶”着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倘若教师一味地“扶”着学生,将会使学生过度依赖教师,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众所周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准备工作。

例如,“我们受法律保护”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未成年人”。大部分小学生不太了解未成年人这一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什么是未成年人”为重点,设计、布置自学任务:“任务一:

请阅读教材内容和其他课外资料,想一想未成年人是指哪些人?我国有多少未成年人?你是未成年人吗?

任务二:请化身为小记者,采访家人,了解他们眼中的未成年人。任务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和调查情况,对未成年人作简单的介绍。”在这三项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挥自主性,走进家庭生活中,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认知未成年人。如此,学生既可以做好课堂学习准备,又可以增强自学意识,锻炼自学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启示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6]。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意识觉醒,他们渴望获得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机会;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乐于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小学道德道与法治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

例如,在“学会尊重”这节课上,为了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教师呈现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红红是班级里的一员。但是,她很少主动参加班级活动。在心语本中,红红写出了自己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原因——自己没有任何特点,根本比不了其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参加班级活动,非但无法为班级赢得荣誉,反而会给班级丟人。”与此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该案例中,红红为什么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内容,找寻原因,并认真作答。依据作答内容,教师追问:“红红觉得自己没有优点,这说明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这样是在尊重自己吗?”在教师的启示下,学生分析红红的行为,作出判断。有的学生说:“红红的如此行为说明了她是一个自卑的人。因为自卑,她无法接纳自己。这样就谈不上尊重自己了。”教师给予学生赞赏,并继续发问:“大家可以想出一些办法帮助红红走出这样的困境吗?怎样才能让红红发现更好的自己呢?”学生纷纷打开思维,联想不同的方法。有学生说道:“我会根据自己的日常观察情况,告诉红红她身上的优点。”有学生说道:“我会鼓励红红,让她建立自信心。”基于此,教师鼓励学生书写建议。在书写后,学生介绍不同的方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发现和改正缺点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学会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此,学生发挥自主性,一步步地建立了良好的认知,懂得学会尊重自己。同时,学生也因此积累了道德与法治学习经验,以更好地适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三)应用合作式教学法

大部分小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时,往往会做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很少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实际上,合作学习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倘若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经验,学生就很难适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此,在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应用合作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以小组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依据学生的差异,组建异质小组。在异质小组中,学生可以彰显自身优势,践行良好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建立异质小组后,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这节课上,教师向学生提出合作学习任务:“请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中任选一个区域(注:每个小组选择的区域要不同),完成如下任务:任务一,请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该区域常见的自然灾害;任务二,了解自然灾害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任务三,归纳应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方法;任务四,请整理任务一、二、三的成果,制作表格。”在了解四项任务内容后,学生走进合作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

在合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彰显自身优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在完成任务一时,有学生提到可以利用网络收集信息。于是,该组成员操作平板,登录网站,输入关键词,调查某地的自然灾害。学生在获取丰富的信息后,互相交流,确定有价值的信息,并将信息落实于表格中。然后,学生按照如此方式继续完成其他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走进每个小组,了解他们的合作学习情况,并就此进行合作学习评价。在合作学习评价的激励下,学生的合作欲望愈加强烈。

在全体小组完成四项任务后,教师搭建舞台,引导他们进行展示。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国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各组纷纷展示成果,介绍不同的自然灾害。教师还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整理并呈现不同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然后再按照如此方式引导学生展现其他的任务成果。

学生通过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但可以扎实地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认知,还可以增强合作学习意识,锻炼合作学习能力,学会合作学习,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准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一体化背景,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体化教学意识。在此意识的指引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衔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掌握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准备。这样一来,学生方能顺利地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系统地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认知和法治认知,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刘俐,王立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三维探视[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3,39(1):12-16,42.

瞿凡.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教学探索[J].读写算,2022(34):22-24.

徐静.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评价一体化建构思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2(6):9-13.

姜春萍.一体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

38(5):80-83.

侯佩佩.小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体化有效衔接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2.

高艳,严月.学习共同体视域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新探: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2

(4):26-29.

作者简介:周娟(1990.6-),女,江苏镇江人,任教于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扬中市骨干教师,曾获镇江市优秀班会课一等奖,镇江市少先队辅导员基本功一等奖,镇江市道德与法治新秀杯一等奖,镇江市班主任基本功二等奖。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一英语教学如何做好衔接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