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璇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情境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深化巩固学习体验。巧妙而恰当地创设情境,有助于优化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语文教学 巧设情境 语文素养
“情境”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学生主动联想、想象和思维,巧妙的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代入作者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加形象具体的感知。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入到课堂实践中,通过更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教材语言的精确性,在完成相应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强化,同时更容易巩固学科知识,促进语文素养及学习成效的提升。
一、多媒体手段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受限于学生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条件以及所处地域的不同,对于部分课文描述的内容,很多时候学生无法具象了解,导致学生在理解深度上存在一定屏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较为活跃,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视频与文本结合起来,营造或还原与文中真实场景相一致的环境氛围,会让内容更加具体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便于学生理解并促进其身心融合的学习。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中,我制作了《地球的自述》微视频给学生观看,使学生通过视频动态展示地球由蓝色逐渐变灰色的过程,直观感受到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学生更加理解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重要性。再如《太阳》这一类科教性说明文,多媒体教学技术同样可以弥补理解上的欠缺。
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加深了解课文中心“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依据文本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借助影片、3D技术的还原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场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这个皇家园林举世闻名的壮观景象,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指导朗诵《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时,教师可以配上慷慨激昂的音乐,以乐曲气吞山河的气势渲染整体氛围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作者的用苦良心,在朗读中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爱国情怀,激起学生发奋图强的决心。
二、生活化场景创设交融教学情境
(一)挖掘可情境化的教学内容
部编版教材内容贴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且富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挖掘生活气息浓郁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的色彩,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文中讲述了“祖父教我辨认谷穗和狗尾草”,谷穗和狗尾草也许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大多仅限于脑海中的简单印象,没有机会实地辨认观察它们的细节特征,也会像文中的“我”一样混淆。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科普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两者的区别形成初步认知。其次,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实物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更直观地进行观察,以比喻等形式描述两者不同的姿态与特点,同步强化语文素养。比如把作者把“含羞草”和“叶下珠”混淆的情节中,学生通过实物对比有了身临其境的感知,学生的思绪也渐渐被调动起来,纷纷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趣事。由作者到自身的经历,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念。
(二)巧设情境化导入开启阅读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好的新课导入就像电影预告片,当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激发深度探究的欲望。巧设情境化导入可以开启阅读之门,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将学生带入精彩的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学《月光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钢琴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读课文,而是播放了《月光曲》给学生欣赏,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听、想一想,自由地说一说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了提前感知曲子的美妙作为铺垫,顺理成章地引入阅读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将音乐导入新课,做好学习准备。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眼前一亮,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迅速进入角色走进课文。
(三)创设故事场景加深阅读理解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来自生活,生活是语文阅读和创作的源泉。将生活化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去,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帮助学生完善语文知识体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体现了“授人以渔”教育理念。例如学习《盼》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有没有过期盼某一件事的经历?”“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如何?现在回想起来是怎样的滋味?”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打开话匣子,每个人都兴趣盎然地讲一讲自己的故事,从而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再带着好奇心去了解作者所“盼”的事,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课文深度对话,把握课文思想。
三、角色扮演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故事、童话、小说,这类题材的情节性强,学生很感兴趣,大都可以改编成课本剧。通過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中角色的个性特点,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课文编写剧本,自由组合成课本剧表演小组,分配角色合作完成表演。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剧本从旁辅助,给予一定的指导。表演时学生代入角色中,从故事背景到人物经历,把握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角色心理,沉浸式的表演会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文章语言文字使用的准确性,可谓“说百遍不如演一遍”。创设剧本的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由点带面,激发学生整本阅读的欲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
《草船借箭》这一课讲述了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箭一事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以此治他的罪,不料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妙地向曹军借回十万支箭,圆满完成任务。这篇课文中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进行课本剧表演,生动展示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自主制作一些头饰、道具,进入到既定的表演情境之中,把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的阴险狡猾和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读懂人心的神机妙算都形象地展现出来。在课本剧的情境创设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自己思考如何呈现名著大意,与经典人物来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让学生能探索开拓出更多属于他们阅读世界里的精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在情境支持下,让语文课堂多了一些生动性和灵活性。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通过情境创设的恰当形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语文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