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葳
从古至今,美育和德育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绘画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绘画一直被古人认为具有警醒告诫的功能,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明确指出:“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路,是德育的基础功夫。”由此可见,美育和德育的地位是并列,相互支持的。在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价值是巨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美术教育本身的特点。一是美术教育本身具有的审美素养提升作用,在美术作品的熏陶下,人文修养、品德素养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二是美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的作用。众多美术作品包含有爱国主义、独立精神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会启迪学生的心智。三是美术作品本身的道德教育作用,古往今来有名的画作,其主题思想大多为积极正面的的德育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能和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综上所述,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利用好美术教育这个重要载体,发挥其德育价值。
一、德育与美育融合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可以分成三种,美育是德育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德育是美育升华的基本形式、美育是德育与美育结合的基本载体。
(一)美育是德育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美育能够从内外两个层次对德育能够起到支持作用。在内在层面,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美育为媒介,通过图像向学生传输部分德育思想,如绘画中的道德思想观念等。在外在层面,可以通过美育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的“以情感人”特点,通过情感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实现更深固的德育成效。
(二)德育是美育升华的基本形式
德育是实现美育升华的基本形式,将美育与德育结合,通过美育实现学生个人层面的升华,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有重要促进的行为。从德育的本质来看,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是美育能作为媒介而做到的,在教学中,通过美育进行德育并对学生的个人人格进行升华,这才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正确途径。
(三)美育是德育与美育结合的基本载体
想要实现美育育德育的深度融合,必须以美育为基本载体。审美教育是以“美”“审美”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所以在路径上必然是多样化的。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活动中都可以以美育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改变美育与德育割裂的现象,充分发挥美术、美育的优势,推动二者不断融合。
二、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德育方面的不足
(一)部分美术学科教师重视不足
想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德育工作,这无疑是对美术教师的一种挑战,对美术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目前美育德育融合工作开展得不够理想,与美术教师自身的素养欠缺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新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理念,从而增强德育与美育融合的重视程度。其次,在教育方式方面应该尽力做到创新,因为德育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自发、由内向外,如果只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最后,美术教师应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目前对学生美术科目的评价重点主要集中在美术知识、美术技法掌握情况,缺少对作品德育方面主体的评价,这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持续推进。
(二)部分学生对“美育+德育”存在认识偏差
新时代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信息内容更加多元、复杂,有的学生仅把思政课程看作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并且部分教师采取讲解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德育理论,不利于促进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三、如何进行美术教育中德育方面的强化
(一)明确美术教育中教师为主导的引领作用
在德育與美育融合的美术教育中,要明确教师是提供积极正向引导的角色,教师应该以专业的视角来挖掘美育中的德育元素,以不死板、不单一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第一,教师要结合美育与德育的融合要求,通过分解指标,构建新评价体系的方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美术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品德素养进行精准评价。第二,教师要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在深入分析作品的同时合理提升其中的德育话语权,以自身的思想行为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升美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性。第三,教师本身需要有较高的职业修养、敬业精神等,要主动挖掘课程中的德育相关因素,以实际行动作榜样。
(二)明确美术教育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德育与美育融合的美术教育中,要明确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无论是美育知识的学习还是德育思想的学习,本质上都是为了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动力,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同时满足这两点。在课外实践活动如写生、观看展览,鉴赏美术作品时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思维能力,深入认识美术作品中蕴含不同的文化艺术差异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互相之间的团队精神、爱国情操以及努力奋斗的情怀,从思想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语
美术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美术教育也承担着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德育与美育融合,是美术教育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事情。学校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应该明确美术教育中教师为主导的引领作用,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综合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