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当前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知识的体验与应用。对于高中音乐课而言,教师要勇于突破以往的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的层次,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理解力,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地参与音乐感知,从而使音乐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与精神追求。本文结合高中音乐审美感知培养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音乐课堂上提升审美感知的具体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有效增强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并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和参考依据。
一 、高中音乐审美感知培养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课堂教学目标。音乐是一种不同于文字的形式,它的魅力在于人类对情感的共通性。当学生从音符中读出隐藏的情感与思想时,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同时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目标,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层次感。
(二)培养乐曲的感知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有了良好的审美感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当前高中音乐涉及的音乐门类和形式非常多样,不仅有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还有京剧、评弹以及西洋乐等,这些音乐风格多样,学生在乐曲鉴赏的过程中能够拓展自己的音乐知识,培养自身的音乐能力。
(三)增强创作力和想象力,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在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也能够成为学生创作的灵感,让音乐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二、高中音乐审美感知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音乐鉴赏,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音樂鉴赏是学生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鉴赏课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类比、创作体验等多种方式,深刻感知不同的旋律背后所渲染的场景魅力,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比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并且分乐章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情绪变化,在劳动号子音调的主导下,是劳动人民奋力拼搏斗争的景象,在民谣部分,则更加容易体会人民凄苦的生活和战争带来的悲痛。教师要注重讲解,让学生读懂乐曲。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审美教育力度。 现代技术的应用对于审美教育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影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背后的故事,也可以运用远程课堂,让学生与少数民族的音乐艺人对话,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普及相关的音乐知识。对于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保护名录的音乐形式,还可以邀请传承人进行远程授课等。这些现代化的教育形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为其提升审美感知能力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三)结合生活实际,将音乐审美感知融入生活。音乐源于生活,同样音乐的学习也能够融入到生活中。当前教师逐渐认识到了生活素材的重要性,挖掘更多的生活素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价值。比如在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时,教师可以从主题曲《如愿》切入,让学生感受曲中浓厚的家国情怀,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学唱,参与校级音乐活动。这种音乐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并且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举办音乐快闪活动、户外音乐节等,从而让学生在多听、多参与的氛围中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高中音乐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而且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发掘音乐课的育人功能,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增强音乐审美感知力,让音乐真正走入生活,成为学生打开艺术世界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