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多元途径探究

2023-10-11 11:15余华明
高考·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高中语文

余华明

摘 要:阅读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作品并培养他们文学修养的一种方式。高中语文阅读内容通常较为抽象,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以便在阅读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应该用开放的态度和多样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基于此,文章将重点围绕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多元途径展开分析,并从浅入深出、融合作品意境、以生活为鉴、精细阅读、引导学生质疑以及跨媒介融合阅读六个角度进行分析,对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教学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多元途径

深度阅读和传统的阅读有根本性的区别,深度阅读主要是构建在有效、动态、多元的阅读基础之上,以多领域、多媒介、多资源的方式来系统性地进行生态阅读。深度阅读能够帮助高中生对既有的知识内容、生活体验、认知水平等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提升,使学生获得深度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最终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广泛应用于他们的学习乃至日后的生活、工作领域之中。

一、以文解文,浅入深出

就阅读教学而言,要让学生去理解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加客观全面的理解,并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对文章有理性的思考,并在此支撑下,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感性思考。而以文解文的方式,就是从文章的基本结构出发,构建理性思考模式,并在此结构的基础上,逐渐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将深度阅读模式落到实处。

以阅读作为主题,语文教师开展富有挑战性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深入的发现与认知。再引导学生纵览作者的相关作品,并从中梳理作者与作品之间所构成的“共识”。纵使是同一篇文章,如果只是单纯地从文字角度进行分析,这只是从浅表处理解以及阅读文章,如果不对文章进行深度拓展,那就会让学生走入对文章浅层阅读的怪圈,形成思维的固化。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更需要带领学生以文解文,从浅处着手,先对文章的表层意思进行解读,然后再针对某一个点进行深层分析,并且针对某一点进行解读的时候,还需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环境等相关情况,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品读,才能对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以陶渊明的作品教学为例,常规的教学,通常是教师带领学生去解读作品,并对作者进行评价,而不论是对其安贫乐道还是消极遁世等角度进行评价,都是单纯地站在作品以及陶渊明当时所处的时代的认知角度进行评价。初中阶段的学生能有的认知,便足矣,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略显粗浅。作品与作者二者之间的联系,通常被扼杀于教参、教辅之中。

当学生在阅读课文《归去来兮辞》的时候,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去查阅各种各样相关的资料,如阅读《杂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诗词,让学生了解诗人所经历的挣扎和诗人渴望归隐田园的美好祈愿。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五柳先生》《归园田居》等系列诗歌,让学生理解这些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操守,进一步理解作者的仕途失意,以及在备感孤独之际所表露的政治思想感情和对隐逸生活的真切喜爱。

在上述的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针对《桃花源记》进行深度阅读,再次阅读时,学生能够正确把握陶渊明的心志与操守;同时还能对文中安逸恬淡的生活图景进行描述,这同时也是《归去来兮辞》中作者所描绘的宁静悠闲的田园之乐。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感知,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隐匿于闲适悠然、恬淡平静背后的苦楚与无奈,更能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以及作者从政治理想转战社会理想的原因。通过以文解文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品味”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展示出来的真情。

二、深度阅读,融入作品意境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深度阅读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开阔的阅读视野,也没有足够的阅读知识的储备。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够理解文章的表层意思,缺乏对文章深入理解的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深度阅读必然会有一定的困难。正所谓“意境者,文之母也”,足以看出意境的重要性,而对文学作品的意境的品读是更高层次的鉴赏文章的过程,教师在引導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融入作品的意境,就能够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形”与“神”,从文章的文字之中去领悟其意境,随后再从文章的意境出发,去思索文字,才能够真正地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达到深刻理解文章内涵的目标。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深度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对其意境的感知,就是其中的关键。作为写景抒情类的经典散文,其中的“月光如流水”是文章的亮点之一,作者把月光的朦胧和水的温柔相融合,同时将月光与荷塘两个关键要素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片月光下的荷塘的美景。当学生在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所描绘的这些要素以后,再回头去看文章,挖掘文字中的深意,学生就能从作者的视角去看待这片“月光下的荷塘”,这一切的美,是那么让人难以置信,也是那般不真实,更能够体会出诗人营造的这种虚无缥缈的意境[1]。此外,“像笼着轻纱似的梦”这一句,更是突出了当时美的梦幻与缥缈,笼着的轻纱与倾斜的月光之间的相似,描绘出了一幅以月光、荷塘、树影以及雾气所组成的美丽景象。通过深度阅读,引领学生去感悟这种形神兼备的意境,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作品,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以生活为鉴,返璞归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生活”,这一个词在其中出现了四十八次,这已经足以说明生活体验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而在深度阅读过程中与生活进行关联,可以让学生更大限度地获取与文本相关的信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可以到生活中去,作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它或许并不是特别完美,但能够展示最真实的世界,能够让世界上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充分展示出来,而文学作品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艺术化的加工的过程,呈现出更加深刻且鲜明的生活场景,而学生深度阅读的过程,就是将文本还原到生活的过程,这会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感知。

例如,在《变形记》的深度阅读过程中,主人公格里高尔的经历,折射出来的就是真实的生活,也是当前社会的缩影,但却不能够代表当前生活的原貌,更不可能是社会的主旋律,这只是社会中某一个人的生活缩影罢了。而诸如此类的艺术形象,是作者从种种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是作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形象的缩影,这些形象的原型会分散在不同的时空之中,要学生逐一对号入座,非常困难。而通过深度阅读的方式,学生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较大程度地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去,以生活作为镜子,看到镜子对照的众生百相。

四、精细阅读,感知品悟

阅读的本质以及内涵,就是沟通和交流。这既是与文章的“沟通与交流”,也是与文章作者的“沟通与交流”。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与作者产生精神上的沟通,能够清楚地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也能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在精细化阅读时,学生会不断地进行感悟,并深层次地理解文字,对作者的每一个写作细节进行推敲,这个过程就是深度阅读的过程,这也是阅读的目的所在。精细阅读实际上是深度阅读的一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并对文章中的细节之处进行深度的剖析,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体会[2]。通过精细化阅读,学生也能够启发智慧,更能进一步开阔眼界,形成多元化的思考能力,提升文学鉴赏和审美的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卢梭曾经说过:“读书不好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而在读书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时间思索,这就意味着要进行精细阅读,才能让学生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也才能在体验中有所收获。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形式极为丰富,里面的每一个因素都体现出创作者的意图。清楚了解作品的每个细节,是助力学生感悟作品语言魅力的关键,也能够使其了解作品深刻内涵,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3]。除此以外,还需要帮助学生精选研读,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模式,不仅要重点对文本进行分析,还要引领学生站在鉴赏的角度去理解作品,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更加丰富,提升自己的品位。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也能够让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转向能力的提升,并逐渐成为一名能够发现美的阅读者。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在清华任教时写的现代抒情散文,十分适合用于检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在《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一字一句进行解读,然后再将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文章的脉络清晰,辞藻优美,意蕴丰富,文中大段对荷塘景色的描写,比较适合学生进行精细化的阅读[4]。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阅读方法,按照自然段落对课文进行解读,圈出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这样的精耕细作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层次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上,他们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是疑惑,能与作者的内心世界靠得更近,去探究作者内心的细微变化,也更能够品出文字表面后蕴涵的复杂的情感,这样的深度阅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五、抓住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许多高中生在进行阅读时,虽然阅读速度可能会比较快,但往往不假思索,缺乏真正的洞察力,无法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图。因此,要想真正地领会作品内涵就需要学生从质疑的角度来探究,因为只有通过提出自己的疑惑,才能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把握文本内容,通过不断思考,才能真正地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大胆质疑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良好的阅读技巧。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祝福》这篇作品,作者是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来展示内容,然而,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以“祝福”为题,不以“祥林嫂”为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文本探索:《祝福》中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生鲁镇新年祝福之时,文章以“祝福”开头:“农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示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又以“祝福”结尾:“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又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在祝福时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却凄凉地死于鲁镇的人们无限幸福的祝福声中,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这样的质疑,能更好地鼓励学生挖掘文本深层次的内涵,更好地理解作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为他们创造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质疑和思考来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最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5]。

六、跨媒介融合阅读,提升效率

媒介是现代传播学的其中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相对稳定,也被广泛认可。传统的媒介是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时代技术下产生的。而将这一概念转移到语文课程系统之中,其概念以及既有的社会学意义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会升格成为一种整体化的教育模式和内容,也更能够发挥出它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跨媒介融合阅读是将“互联网+”作为前提,并融合多種媒介平台,使之成为深度阅读的新方式、新途径,使其能够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把各种各样的信息融入深度阅读之中,让学生能够接触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跨媒介的知识来源更多,类型多样,所承载的内容远超传统的文字、文本内容,而且跨媒介知识更具变化性,也更有艺术性和自由度,其阅读价值极大,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当前深度阅读所需求的内容。

跨媒介融合阅读的着力点在于“跨”,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超越,而是有融合的意味。在深度阅读过程中,跨媒介融合阅读是语言与媒介的联动互融,更是以媒介为桥梁,沟通生活情境,找到文字之美。在引导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交流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跨媒介融合阅读。例如,在《祝福》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以及《水浒传》,对照课本与电影版本的优势以及特点,欣赏作品中所传递的精神价值以及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选择某一个片段,让学生在电影中找到对应片段,并讨论电影台词与文本语言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会更加细心地进行文章的阅读,而比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度阅读理解的过程,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其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深度阅读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刻板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中要紧扣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这两个关键点,探究科学有效的深度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元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唐娅娜.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50-51.

[2]徐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15-16.

[3]张硕.“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路径[J].学语文,2021(6):20-24.

[4]王海英.高中散文阅读如何做到精细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2):92-93.

[5]杨艳红.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3):54-55.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三步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