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导言教学应用策略

2023-10-11 09:56郑易翁莹
高考·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应用策略

郑易 翁莹

摘 要: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导言有着专题性、情景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能合理利用导言资源对学生深化历史认知、开展深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以选择性必修教材为例,对导言教学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从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中入手,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逻辑框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历史思维。

关键词:导言教学;选择性必修教材;深度学习;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导言资源包括了单元导语和课前导言,属于历史教科书的辅助部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统称“新课标”)指出,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上,要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力图使教科书的学习内容叙述、辅助栏目设置等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起有机的、内在的联系[1]。历史选择性必修是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递进与拓展,是在纲要基础上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的,精选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导言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获得终身受用的历史思维与能力。

相对于人民版旧教材而言,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单元导语对本单元的介绍,突出世界视野、全球视野,体现了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和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单元导语标明新课标要求,指明了单元学习的方向,体现任务驱动的学习理念。课前导言部分以图文形式呈现,例如,选择性必修二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前导言,图片展示了《温疫论》的书影,配文为《温疫论》诞生的缘由,图文结合介绍了历史上疫病对社会的影响,展现了中医理论的进步性,呈现了吴有性心系民生的精神。这体现新课标对课程内容情景化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由此可见,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导言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新课标要求的重要载体。选择性必修教材导言资源丰富,不同类型的导言可以为不同的教学目标服务,充分利用导言资源,设置创新型、开放性、思考性的历史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面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实现对历史学习的深度探索。

一、单元导语线索整合,明确单元大概念

选择性必修教材以专题编排,涉及古今中外,以单元大概念定专题线索有利于学生开展历史学习。叶小兵(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指出:“围绕大概念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是停留在分散的、碎片化的知识表层上。[2]”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依据生情与学情对单元导语进行提炼、明确本单元学生要掌握的大概念,制订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更具目的性。例如,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如果单纯按照课文内容教学,容易给学生以知识的割裂感,难以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在本单元中,单元导言资源起到重要的提纲挈领的作用。单元导语第一部分介绍了政治制度的概念,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原因;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课标要求。在备课中,教师可以立足课标,根据单元导语从宏观的历史发展角度提炼单元线索,即各国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独具特色[3]。界定本單元的大概念为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中西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同样可以使用单元导语,通过课前预置阅读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导言资源明确单元大概念和学习任务,进行课堂展示探讨,并就此展开教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概念,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单元导言资源为教师了解单元内容、设计单元大概念与课文核心概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深度解读导言资源,既为教师备课提供重要素材,也是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核心学习内容的重要参考[4]。在构建清晰的历史框架,明确历史的阶段特性,更好地实现对历史的认识方面,导言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前导言创设有效历史情境,活跃课堂,提质增效

选择性必修三教材一共48篇课文,课前导言的文字和图片资源可分为文字和图片两种类型,其中文字类型的课前导言可进一步细分为史事、史论、文献;图片类型的课前导言可细分为考古实物、书影、图片(照片)、漫画。课前导言是史事的选择性必修课文共有9篇,史论的选择性必修课文有29篇,文献的选择性必修课前导言共有10篇。考古实物的课前导言有14篇,涉及书影的选择性必修课文有5篇,图片(照片)的选择性必修课文有27篇,有2篇的选择性必修课前导言以漫画形式呈现。

类型诸多的课前导言资源对于教师的课堂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对选择性必修教材中丰富的导言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探索不同类型导言资源的应用策略,摸索导言资源运用的多元化途径。教学设计在明确大概念后,可以利用课前导言创设情境为教学服务,设计多样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创设,首尾呼应

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的课前导言属于考古实物图片与史论结合的类型。考古实物属于一手史料,在历史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以考古实物图片为主的导言资源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其作为贯通全课的主线,并适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导入环节,设计教学:

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文字的产生说明古代西亚地区已经进入到文明社会,楔形文字与中国古汉字相比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古代西亚人民又用楔形文字创造了怎样的有别于中国的文化?

以此为主线,设计课堂问题

1.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古埃及人民创造的象形文字具有怎样的特点。

2.中国的汉字、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为何各具特色,这与当地的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3.古代人民用文字记录国家事务,也用文字创造流传千年的文学作品,请列举古代西亚、古代埃及、阿拉伯地区影响世界的文学作品,它们分别体现该地区人民怎样的思想情感。

4.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不同地区的文化。如果这份古代楔形书信来中国展览,请你为它设计一段解说词。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设计,引导学生知道文明产生的判断依据之一是文字的产生,再利用中国古汉字和中国文化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的文化形成对比,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建立关联,构建知识逻辑,激发学生兴趣,为进一步了解古代西亚文化奠定基础。以课前导言为主线设计课堂问题,既贯通本课各子目,又突出本单元大概念——“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帮助学生以文字为主体构建古代西亚、非洲地区文化的知识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最终形成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形成世界视野,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情境创设,立足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度运用导言资源,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探究历史知识背后的逻辑成因,帮助学生形成相关核心素养。依旧以选择性必修三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为例设计教学:

这是一封公元前1900年左右某个商人写的书信。商人在这封信中抱怨装载到他船上的铜少于他应得到的。

请观察图片,指出楔形文字的名称由来。楔形文字的产生是受哪些因素影响,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公元7世纪,古西亚地区被阿拉伯人征服,开始通行阿拉伯语,楔形文字逐渐被遗忘成为死文字,文明也被历史所掩埋。1857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宣布成功解读楔形文字后,古西亚文明才为后人所认识。

1.从本段材料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

2.请说明这封书信的史料价值并对其可研究的历史视角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导言资源的应用要紧扣新课标中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的等级要求,选择性必修三属于高三教学内容,应该帮助学生达到学业质量水平3、4的要求。通过导言情境创设,让学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文字的产生及其对西亚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西亚地区被征服,楔形文字成为死文字导致文明的遗忘,到19世纪文字的重新释读,文明被发掘这一历史过程,让学生从较长时段理解西亚文化的影响,从中形成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对书信史料价值的判断与历史视角的说明,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将导言资源转化为具体的、情景化材料,让它与学生间形成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对材料进行理解、创造,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学科素养[5]。

(三)情境创设,教评一体

涉及史事的课前导言阐述了一件历史事件或描述了历史细节,这类的课前导言常搭配书影、复原图等图片或照片。对于学生而言,史事类型的课前导言阅读障碍少,生动有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针对这类型的课前导言,创设情境,实现教学与评价结合。

例如,选择性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本课课前导言介绍了2019年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学习过程中可做如下问题设置:

1.观察导言图片并搜集相关资料,说明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积极申请良渚古城遗址为世界遗产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

4.你觉得你的家乡有哪些古代遗址值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加以说明。

设计意图:史事类导言内容生动活泼,可以为教学评价活动提供重要资源,伴随着学习进程,通过导言资源展开动态学习活动。本课介绍了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意义,上述问题与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容密切关联,可作为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阶段检验,也可用于课后思考延伸。通过导言资源的运用,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透过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教学与评价相结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也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去认识家乡、认识国家、认识世界。

(四)情境创设,延伸思维

选择性必修教材的课前导言资源丰富多样,不仅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资料来源,多角度培養学生学科素养,充分利用课前导言资源还有助于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历史学习的技能与方法。张汉林教授结合历史教育理论和国内历史教学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核心概念的历史思维能力体系,包括了时序思维的能力、运用证据的能力、历史理解的能力、建立意义的能力共四个部分[6]。在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时,导言资源就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的课前导言,以《孟子圣迹图》及其配文构成,体现儒家德治思想的深远影响。教学活动中可设置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梳理春秋战国至清朝儒家德治思想的发展与地位变化,制作时间轴。(时序思维能力)

2.指出清人绘制《孟子圣迹图》的目的,说明孟子的治国主张从不被重视到被重视的历史原因。(历史解释)

3.清人绘制的《孟子圣迹图》是否能用作研究孟子思想传播路径的史料,请加以说明(运用证据能力)

4.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礼法合治、法德并举,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请思考,古代的德治与法治对现今治国理政的意义。(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德治与法治曾经是古代治国思想争论的焦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出现礼法结合的发展趋势,并为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借鉴。上述问题依托课前导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社会治国理念的变迁,以及儒家德治思想在其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时序思维、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意义的能力培养,逐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了解历史研究过程中的技能与方法,并有意识地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重要的支撑。

结束语

总之,面对形式多样的选择性必修教材导言资源,教师应以课标为依据,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合理使用教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为教学着力点,在深度学习视域下,运用导言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导言资源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把握单元大概念下主干知识的铺设,创设情境,构建知识逻辑,关注核心素养,实现教评一体,延伸历史思维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导言资源是学生提升历史学习兴趣,理解课本内容,掌握历史阶段,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历史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工具,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历史学科能力,为今后的历史学习,乃至长久以往的终身学习提供助力。在历史学习中合理使用导言资源,应成为师生共同探寻的进步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豪,李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编写立意及相关问题的思考:李帆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2020(19):3-6.

[3]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4]叶小兵.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15):3-5.

[5]邬玲燕.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及其教学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6]张汉林.历史思维能力体系的建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4):4.

本文系2022年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UbD理论的中学历史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编号:FZ2022GH094。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应用策略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