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张玉莲
摘 要:微项目教学模式是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变种”,强调教师从微观角度入手,更为细致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设计教学方案,通过项目化教学将学科智育与核心素养培育关联在一起,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文章将从微项目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融合性应用角度入手,分析高中化学微项目化教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教学困境,重点探究高中化学教师构建微项目教学模式、渗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措施,以期就“微项目”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与各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经验分享、教学交流。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微项目”教学模式
化学学科是学习认识微观世界的主要学科,能从意识形态上引导学生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关联在一起,从视觉上、认知层面寻求微观世界与宏观之间的平衡点,促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世界。在社会对技能型、实践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新课标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块的角度,为各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育人要求。改革后的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要素,设置学科教学模块。高中化学教师构建“微项目”教学模式,要从核心素养育人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块入手,推动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模式等创新改革,在学科教学环节,以微项目践行核心素养育人要求。
一、“微项目”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化教学是“微项目”教学模式的基础形态,该教学模式的构建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参与构建推动实施的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以行为导向为核心内容。要求师生在一个计划好的时间区间内推动项目行进,在规定时间开始和结束项目,在项目结束后以实际作品作为本次项目的成果。其流程为:明确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应用[1]。其实践框架为由五个方面共同组成的一个闭环式框架:驱动型问题、认知性合作、探究性过程、镶嵌性技术、多元性评价。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任务驱动”“真实情境”“支架搭设”的原则,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深度学习,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过渡,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微项目以项目化为基础,以教师设置的驱动型教学任务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进行细化,构建大小项目相连接的教学模式。微项目是大项目的一部分,作为大项目在某一知识点方面的分支,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知识点,尤其在重点、难点知识教学方面,受到教学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应用。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微项目”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高中不同阶段的化学学科教学任务、过程和取得的效果进行调研可知,部分学生在选择高考科目时,不选择化学学科的原因主要是学科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量大。在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进行微项目化教学,能为化学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一个明确的育人方向,以一个个微型学习项目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促进学生完成微型项目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量,强化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使学生不断具备解决大问题、完成整体项目的能力。
(一)明确素养培育模块,针对性强化学生各项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高中化学学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五大模块,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世界,具备微观、宏观探析的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从学科角度分析世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具备构建抽象模型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将化学知识學习过程中的智力发展上升至思维发展层面,在树立科学探究意识的同时,逐步强化创新意识,向创新能力转化)、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树立责任意识,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高中教师从核心素养的五大模块分别入手,为化学教学项目的设置和项目的内部划分指明方向,确保教师设置的教学项目,具备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以及素养培育三项功能,从知识教学的基础层面上跳脱出来,向能力、素养、素质层面过渡,以明确的模块,融合化学学科知识,指导教师系统化地开展教学工作,辅助教师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2]。以鲁科版高一必修第一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例,教师围绕第一部分知识点“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以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的物质检验实验为现象,引导学生从物质化学反应的微观角度,去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教师设置教学微项目“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皿、试剂,完成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实验,探究二者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的酸碱性”“通过实验了解金属钠的性质,根据其性质,结合社会生活,探究金属钠可用于哪些方面”。教师设置引导类问题,以其带动项目推进,引导学生探索完成微项目,逐步进行单元的整体性学习。教师在项目驱动学生学习之前,重点强调实验操作流程和操作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地将实验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保障实验过程安全即可。
(二)二者存在内在关联,学科教学应用价值较高
微项目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为主要模式,以驱动类项目和任务为主要内容,在化学概念、实验原理教学环节尤为适用,能有效促进学生辩证学习、探索探析。微项目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且与化学知识的贴合性更强,涉及的知识点更为具体,解决问题的范围更小,能引导学生基于某一重点知识点,在教师设置的难度适中的项目引导下,学习重点知识,解决难点问题。同时,微项目占用的课堂时间较短,辅助教师取得即时性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课堂评价的依据之一。化学教师能根据学生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时间、完成情况,对课堂后续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在学习哪些知识点时存在的问题较大,明确学生学习难点,抓住课堂教学重点。
此外,教师根据学生微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价,将学生项目进行情况、学习效果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意识和科学精神,塑造学生学习观念,促进其高效学习。简而言之,将核心素养与微项目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能以二者存在的关联性为基础,从学生学习端入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优化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构建“微项目”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通过教学调研可知,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在构建和实施微项目教学模式时,因对该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存在应用力度小、教学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甚微,未达到构建和应用该教学模式的预期目标。高中化学教师要高质量实施该教学模式,就要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明确各个阶段的总体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项目,确保微项目重点突出某一知识点,逐步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坚持“生本”原则,突破教材局限,设置学科特色教学模块
微项目教学模式作为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一个分支,该模式构建和实施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微项目能将与课时教学目标相对接的学习大项目细分为几个具体的小项目,引导学生在进行微项目、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参与到大项目中,逐步向学习目标靠拢。教师要发挥微项目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就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中心点。教材为师生提供知识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教材也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而是要从教材的内容限制中摆脱出来,总结单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环节,实现重点、难点知识两手抓,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主要问题的解决入手,更为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3]。
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细化、总结和归纳,将知识点、课时主题、单元主题以点线面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内容,调整知识结构。以高一必修一第二册第二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规律》为例,教师对本单元各个课时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明确该章节的重点内容,在后续教学环节,抓住“化学键”“化学反应”这两个重点内容,在该章节内设置两个学习大项目,对每个项目进行具体细分,设置微项目指导学生在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化学键是连接微观粒子的桥梁,是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关键要素。教师提出问题“从物质的化学构成角度,对其进行结构划分。组成部分的化学微观粒子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你能尝试对某一物质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物质构成的结论吗?”教师根据化学键的构成,对项目进行进一步细分,分别从离子化学键和共价化学键两方面,引导学生分别学习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分析原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条件。例如,在水的电解反应中,对水进行通电处理,分子式为H2O的共价化合物水经过电解之后,其原有的共价化学键断裂,氢氧原子以新的化学键分别组成,构成物质氢气和氧气。对该实验进行反推,点燃氢气与氧气,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生成,组成水分子,氢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在一起,构建共价化合物。再如,NaCl中的原子携带的电荷相反,相反的电荷因静电作用,以离子键形成结构稳定的化合物。教师为降低知识理解难度,设置微项目,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知识学习向高难度知识学习过渡,逐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层次。其次,教师在对学生做出当堂评价的基础上,依据评价结果中显示的学生学习情况,梳理项目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点到重点知识,到难点知识,对章节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让学生对章节知识形成脉络化、网络化认知与学习,巩固学生项目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要跳脱出教材内容的限制,积极运用现代技术,突破教材二维化知识呈现形式的限制。例如,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展示原子与化学键共同构成化合物的过程,原子的外层离子受到自身和对方强度的影响,而发生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原有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离子共价键,构成离子化合物。
(二)梳理微项目化流程,把控项目环节,构建结构完善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环节,有效运用微项目,需要化学教师明确微项目设置和实施流程,确保微项目能被学生所接受,且发挥其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设置微项目,为了能取得较好的驱动效果,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连接起来,将课时教学大项目知识点与生活素材关联在一起,不仅能以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素材,降低学生知识理解的难度,还能基于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索[4]。
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知识点时,教师从生活中找到与氯气相关的物质,将其作为本课时的微项目,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氯气的性质,尝试在生活应用层面,将氯气这一知识点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84消毒液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可用于消毒杀菌、衣物漂白等。教师将“84消毒液的正確使用”作为本节课微项目的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应用环节,探索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其化学构成物质,将生活实践与知识学习结合在一起,对氯气的性质和配比应用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教师则借助微项目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氯原子是84消毒液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氯气的构成原子,在探究氯气性质中运用84消毒液能促进学生关联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探究同样含有氯原子的消毒液的功效,结合实际案例探究氯气的性质和实际应用。教师按照人数均等的原则,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播放某游泳池水从蓝色变为绿色的一个过程,提出问题“为何游泳池水变为了绿色”。学生观看视频,发现,泳池消毒人员定期对泳池进行消毒处理,所选用的消毒液中含有氯原子,氯原子与泳池内的其他微量元素发生反应,泳池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三)基于素养培育任务,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高考应试要求下,高中师生均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高中化学教师正在探寻高效教学方法,微项目教学法为其指明了教学方向,也指导其融合多种现代教学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科教学效果[5]。例如,在《氮的循环》一课教学中,教师围绕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制作微课视频,将其用于课前导入环节,以直观、动态的视频,展示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循环过程,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本章节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教师还可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章节知识,初步了解学习微项目,为课堂深入项目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环节,推进项目化教学,教师以设置微项目为核心,构建微项目教学模式,能辅助教师更为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时,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逐步完善微项目教学流程,将学生放置于项目设立、推进和评价各个环节的中心位置,灵活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对传统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高效化学教学课堂,促进学生项目化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J].高考,2023(2):84-86.
[2]李丹丹.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2.
[3]熊畅.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微项目”教学模式应用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3):80-82.
[4]陈圣琪.化学“微项目”的现状调查及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5]张颖.高中化学“微项目任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探索:揭开“汽车喝酒”和“人喝酒”的小秘密[J].求学,2020(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