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RT”模式拓展小学英语深度阅读的实践研究

2023-10-09 17:49丁海英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绘本阅读模式

【摘 要】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浅层阅读问题,文章提出“PDRT”模式,旨在通过设计思维层次逐级递进的“预读、验读、研读、移读”探究活动,为学生打通与文本多维度的对话通道,引领他们在多重阅读活动中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和运用语言,在思维碰撞中深悟故事内涵和主题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发展思维能力,促进深度阅读。

【关键词】绘本阅读;“PDRT”模式;深度阅读

一、引言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然而,很多阅读课仅限于知识技能层面的教学,即只指向学习理解类浅表信息的获取。这只能训练学生查找和理解信息等方面的低阶思维能力,但对于运用文本语言思考、表达想法和观点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对于故事结构、脉络梳理提炼的关注不够,对于文本主题意义挖掘、分析、探究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大多停留在浅表层面,无法实现深度阅读。

“PDRT”模式是一种积极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层层递进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提高思维品质。本文以《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6》中的故事Everybody is Special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运用“PDRT”模式。

二、“PDRT”模式内涵解读

“PDRT”模式以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为基础,是一种积极的阅读策略,包括Predict reading(预读)、Detect reading(验读)、Research reading(研读)、Transfer reading(移读)四个阶段,创设思维层次逐级递进的阅读探究活动,为学生打通与文本多维度的对话通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引领他们在多重阅读活动中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和运用语言,在思维碰撞中深悟故事内涵和主题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提升思维能力,实现深度阅读。

1. Predict reading(预读)

预读在此亦通“欲读”,是在正式阅读前开展的旨在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读前预测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预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很多语言专家与教师都强调开展读前预测活动的重要意义。例如,卢国华指出,发展和运用预测技能是学会阅读的关键[1]。温爱英指出,读前预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还可以激活学生对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2]。陆锋强调,教师应该通过问题设置悬念,通过阅读前的预测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学生预测和推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3]。

在预读环节,教师应充分解读文本,围绕重要内容、疑难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故事封面、标题、图片、关键词句、主题句等进行合理预测,为后续的故事内容理解、主题意义挖掘、故事评价和观点形成做好铺垫。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应借助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开展预测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验读自主拨开迷雾,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内驱力,进入阅读前的积极状态。

2. Detect reading(验读)

验读指验证性阅读,是基于学生预读环节的预测而开展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检验式阅读。就其本质而言,阅读是一个预设、验证、再预设和再验证的循环过程。验读实质上属于一种浅表层次的阅读,重点发展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等思维能力。

在此环节,教师将上一环节的预测问题集中起来,要求学生对照问题和自己的预测,进行自主阅读,并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围绕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验证性表述。如果学生预测正确,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获得阅读自信;反之,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本环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其在多模态的阅读(如听读、看读)中进行自主探究,推动阅读活动的充分展开,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通过预设与验证活动激发学生大胆预测、认真阅读与积极思考,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 Research reading(研读)

研读即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阅读内容指向较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如梳理故事结构,探究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态度,推断故事的主题意义,形成感受、看法或观点等,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由于研讀的难度比较大,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引导其以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展开,为他们提供具体的阅读任务单做引导,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理解文本,体会文本的主题意义与语言表达。

研读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设计能够牵引全篇的阅读主问题,依据主问题设计阅读任务,引领学生以意义探究为线索,适当关注语言形式,在多重阅读和对话活动中,对文本进行具有针对性地研读和解读,纵向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推动学生与文本以及文本语言深入且充分的接触,从而在阅读和语言的交流与跟进中自然而然地贴近文本内核,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实现深度阅读。

4. Transfer reading(移读)

移读指迁移阅读,特别指向迁移阅读的效果。小学阶段的移读环节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尝试:一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设计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内化、输出;二是从阅读延伸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类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在移读环节可以采用兼顾实用性、趣味性与操作性的“写画—写话”结合法,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故事地图等可视化结构图,先画故事,再讲故事、演故事,充分输出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与教材Story time板块在故事主题、内容、语言形式或文化等方面相关的“类文本”故事,引导学生适切、适量地导读,如导读封面、目录、背景、片段、情节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进一步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提供导读单,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跟进阅读,构建课内外阅读大语境,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当然,上文提到的“写画—写话”结合法或“类阅读”任务都简单易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任意选择。

三、“PDRT”模式促进小学英语深度阅读实践例谈

《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6》中的Everybody is special,整个故事简单有趣,富有很强的哲理性与育人价值;且配有丰富的图片信息,并以旁白和对话形式呈现,依据时间顺序,展现了主人公Tippy的工作轨迹。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趣味性。故事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垃圾车Tippy与其他交通工具交朋友的故事。Tippy拥有勤劳努力的优秀品质,为了城市的整洁卫生奉献着,可是却受到了其他交通工具的嫌弃和嘲讽,不愿与她做朋友。当她伤心哭泣不再工作后,城市的脏乱让其他交通工具意识到垃圾车Tippy的重要性。最终,大家成为好朋友。作者想要表达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存在价值,都应受到尊重。整个教学过程是先通过预读和验读,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厘清故事基本结构和主线,发展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然后运用阅读策略,研读故事图文,理解故事内涵,通过分析、概括、评价故事人物,提炼故事主题,懂得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存在价值,促进深度阅读,发展审辨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最后在移读环节,完成阅读卡或设计制作个性化阅读卡,画故事、讲故事,或者开展“类阅读”,学以致用,迁移阅读,提升阅读效果。

(一)围绕问题预读,激发阅读的探究性

阅读前教师播放歌曲,询问学生“What’s the song about?”,引导学生回答“It’s about vehicles.”;并以开放性问题“What vehicles do you know?”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关于交通工具的背景知识,为理解故事做好话题和内容铺垫。在师生谈论交通工具的基础上,教师先以问题“How many characters does the story have?”,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封面上的各种交通工具——bicycle、bus、motorcycle、plane,认识新的交通工具——garbage truck。然后又以两个开放性问题“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he have?”,启发学生讨论、预测故事中主要交通工具及其性格特征。开放性的预测阅读活动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引发阅读期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预测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带着预设验读,提升阅读的针对性

学生在验读环节边阅读边思考预读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并逐步验证自己的预设,使阅读过程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能提升阅读的主动性,且验证性阅读也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分析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学生带着前面预读环节中的两个问题“How many characters does the story have?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及预测的答案,开展验证性阅读,找出故事中的六个交通工具——bicycle、motorcycle、school bus、minibus、plane、garbage truck,并确定Tippy是故事的主人公。学生通过验读检验了自己的预测,激发了阅读探究的内驱力。

其次,教师继续以预读环节中衍生的问题“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Tippy have?”及预测的答案,再次进行细节信息的验证性阅读,完成Tippy的名片卡(见表1),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主人公Tippy的特点,将预测、验证性阅读和语言表达融合起来,丰富阅读形式。

最后,教师借助评价性问题“Do you like Tippy?Why?”,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Tippy的初步印象。有的学生表示“I like Tippy. Because she carries garbage every day. She works very hard.”;有的学生表示“I don’t like Tippy. She’s a garbage truck. She looks dirty. And she smells bad.”。这些评价性问题为学生下一次客观、全面评价Tippy埋下伏笔,做到首尾呼应,能够强化学生在阅读前后的认知冲突,有助于凸显故事的情感,提升阅读效果。

(三)依据主问题研读,实现阅读的深入性

本环节,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依据三个主问题深度研读故事,对比、分析Tippy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对话,帮助学生深入且充分地接触文本及文本语言,通过深度研读了解Tippy与其他交通工具开始不是朋友最后成为朋友这一情节变化的过程,厘清故事的情感主线,深入探究故事内涵和主题意义,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1.示范导读,渗透阅读策略

教师通过问题“What vehicles does Tippy meet?”,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故事,找出Tippy遇见的五个交通工具,形成故事的五个场景。第一个故事场景即Tippy遇见自行车的段落,借助问题“What do they say?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the bicycle have?”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找出并分析Tippy和自行车的对话,全面、客观地概括出自行车的性格特点,完成第一个故事情节图(如图1)。该任务深化了学生对故事人物bicycle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在阅读中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掌握了阅读策略,也为后续四个场景的合作研读提供了示范。

2.合作共读,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参照第一个故事情节图,学生继续围绕主问题“What do they say?What characteristics do they have?”,合作阅读第二到第五个故事场景段落,找出Tippy与其余四个交通工具的对话,分析、归纳出这四个交通工具的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掌握故事的发展情节和主要内容,完成故事情节图(如图2)。合作共读能发展学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学习能力。

3.深度研读,感悟故事主题意义

(1)通过情节反转,在比较中探究故事主题意义

教师借助问题“Are Tippy and other vehicles friends at first?Are they friends at last?What happened?”引導学生阅读故事,探究故事情节反转的原因,并概括出:“First all vehicles don’t like Tippy. They don’t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her. Tippy is sad. Tippy doesn’t come out. There’s garbage everywhere. They know Tippy is important. They want Tippy to come back. They say sorry to Tippy. They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ippy. Tippy isn’t sad. She is back. All of them are happy.”。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并在进一步交流与表达中认识到主人公Tippy的重要性,初步感悟故事的主题“Everybody is special”。

(2)聚焦语言形式,在朗读体验中感悟主题意义

学生任选文本中Tippy和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品味人物语言和情感。教师借助开放性问题“Do you like Tippy now?Why?What do you think of Tippy now?”,引导学生聚焦故事语言形式,深入思考并发表观点,回应验读环节中学生对Tippy的最初看法和评价,启发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Tippy,感悟故事的主题意义“Everybody is special”,达成故事的育人目的,同时开放性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展了学生对信息的比较、分析、概括等高阶思维能力,拓展了阅读的深度。

(四)迁移运用,拓展阅读的延伸性

阅读后,学生参照阅读过程中教师建构的阅读卡,小组合作设计、制作自己的阅读卡,完成“写画”故事这一创造性任务,结构化归整文本内容(如图3)。在此基础上,学生围绕阅读卡开展讲故事、演故事等一系列读后活动,在新的任务情境中融会贯通地运用文本词汇、句型和语言知识等,内化故事主题,并尝试围绕主题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甚至观点,迁移阅读,延展阅读深度,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根据故事的主题,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类文本”故事The little elephant wants to fly,并制订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在课后根据阅读计划,运用课堂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开展延伸性阅读,并完成Story map(如图4),帮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迁移阅读,让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有益延伸,提升阅读效果和能力。

四、结语

“PDRT”模式是适用于小学英语阅读的一种有效路径,为学生提供了四个明晰的阅读步骤,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阅读活动,建构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大意,借助比较、分析、评价等方式探究故事主题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批判性思维。“PDRT”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基于文本、深入文本到超越文本的深度阅读,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素养,让阅读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卢国华. 以策略运用研究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1):24-28.

[2]温爱英. 一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课[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55-60.

[3]陆锋. ACTIVE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9):23-27.

(责任编辑:周彩珍)

【作者简介】丁海英,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绘本阅读模式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永续债券探析
戴着镣铐起舞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