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23-10-07 15:18周春霞林华娟杨震韩卫国
科技风 2023年25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

周春霞 林华娟 杨震 韩卫国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阐述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充分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实现“专创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就业和创业。

关键词:新工科;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能力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并与师生座谈时指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工科”建设首先要求教育理念的转变:从“学科导向”向“产业需求导向”转变,从专业分割、各自为政到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转变,从适应服务到主动变革、支撑引领的转变。与传统的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加注重学科的交叉、实用、创新和综合,“新工科”人才更加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具备国际竞争力。“新工科”人才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而丰富的工程工业相关知识,在专业能力上有所造诣,还应具有跨学科视野、高超的实践动手能力、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

面对“新工科”创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不同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同于单纯的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引领大学生自觉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201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要加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提出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最前列,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已超过3%。但是,中国高等教育仍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学生培养同构化发展、创新创造能力不足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和短板。

食品工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亟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来推动产业结构与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食品产业研发、加工设备和检测技术等缺乏创新性成果,是阻碍我国晋级为食品产业强国的最大障碍。食品类专业必须肩负起食品行业人才培养的重任,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目前,高校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创新创业的体系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紧跟食品行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动向,大力推行工程教育认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培养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别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生入学后严格按照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照“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我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程教育类课程相对单一,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样,但体系碎片化、简单化,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师资等资源缺乏,创业比例较低。因此,如何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案与途径,这对于提高食品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工科”卓越人才,促进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問题

1.1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还缺乏共识

创新创业教育从国家到学校都高度重视,但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及重要性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共识,创新创业教育仍充满争议。有些老师认为大学生太年轻,没有技术、没有资金,也不懂市场,创业只是浮于表面,更应该专注于打好基础。就食品行业而言,没有技术积累就谈不上产品创新,投有供应链产品不可能稳定供应。也有学生认为,我以后不打算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对我有什么用?也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根本不是教出来的。另外,学校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撑,教师在创新创业指导中的定位不明确。因此,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学校有足够的政策保障,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达成共识。

1.2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

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讲座、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但总体来看,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还是偏少,且通常会以课堂讲授、讲座等形式进行,并无与之匹配的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培养体系还没有完善,并未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学生也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创新创业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如何真正把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务必做好顶层设计,把创新教育融人人才培养方案。

1.3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仍显匮乏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常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有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方面充足的知识储备,还要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对整个行业都有一定的把握。但目前地方高校教师大多数自身并不具备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产生信服力。通常专业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产品技术环节的指导,缺乏对商业理论和市场研究的指导。我校食品类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但大部分进入教师科研团队的是大三和大四的本科生,导师缺少对低年级本科生的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没有足够的政策保障,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够,师生联系不够顺畅。

1.4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欠缺

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系统工程,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投入的双创教育平台功能通常比较单一,也比较分散,服务功能不到位,而很多新的成果往往是在交叉领域里出现的创新。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成果也需要组建以食品学科为主,农业科学、生物科学、智能工程、工商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团队,需要在交叉学科的平台实施。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尤其薄弱,受场地和经费等的限制,大部分学生被排除在外。再加上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规划和市场前景等问题难以有效落实。另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风险难料,难以获得社会力量的扶持,可持续性不强。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搭建平台,把政府资源和企业资源对接起来,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使双创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

2 食品类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2.1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及形式,实现创新创业一体化教育

教育的理念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校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之间的差距多是表象,理念上和制度上的差距才是深层次的差距。创新创业教育并非简单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目前我校也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并作为实体机构运行,统筹推进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但力量比较薄弱。

如何将创新创业理念真正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中,首先需要学校进一步提高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的统筹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分级分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让“专创融合”发展成为常态,建立创业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实现“全员育人”。其次,高校教师也要更新观念,主动顺应时代要求,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专业教育和育人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作为地方高校,在食品类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以此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此外,还需引导学生重视创新创业,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当前形势下开启创业之路。学校应当协调资源,构筑大学生创业扶持机制,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最新政策和创业贷款途径等,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2.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层次、更具体化的教育形式。根据我校食品类专业现有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间的差距,结合“新工科”发展和“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加强创业培训课程的体系化,不断把“新工科”建设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融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同时在课程教学大纲设置、课程讲授、考核方式等方面融人创新创业的思路和方法,初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适应地方特色发展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和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富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培养,不断探索食品行业创新创业的途径。在学生入学伊始,以专题报告、参观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业剖析、专业认知、创新教育培训,邀请专业领域内专家、企业高层次人才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进行启蒙。在大一大二期间,在现有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等通识教育核心课和《创新思维训练》等创新教育类选修课的基础上,结合导师制培养,按动态管理方式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合,从调研报告、产品制作方案、产品原型、包装设计等方面入手,并以生化实验技能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食品专业工程实践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逐步积累创新创业技能。在大三大四期间,进一步整合技术、资源和团队,深入市场与行业发展和产业前沿深度互动,积极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组队参加中国国际“互聯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创新创业大赛,以此促进学生创新团队或创新孵化项目团队建设,促使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允许学生高水平差异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力。

2.3搭建“专创融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实践育人。按“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对应食品类专业综合实践性强的特点,按能力培养要求建立“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专业试验技能训练、工程应用与综合能力培养、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四级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逐步培养,在严谨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训练中培养职业道德,使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科研能力,而且具备成果转化意识,全方位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内外联合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断满足工科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食品专业技能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模拟实验操作和工厂实习,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注重在工厂设计、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中加大工程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组建跨专业、跨学科共享平台和团队,合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开放科研团队实验室和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接收学生进行科研实验、参与科研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促进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的结合。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不断优化实习基地的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也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共享合作,将企业需求导向问题融入学生实践课程及创新创业立项,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及评价全过程,建立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此外,引导学生选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作为第二专业,弥补学生对于商业运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匮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以强化指导,了解商业运作模式,使学生既具备食品专业科创能力又拥有商业运行头脑,提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竞争力。

2.4加快推动“专创融合”教育師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不但要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突出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产业实践经验,还要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专业知识丰富,而具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非常少,普遍没有创业经验。“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要具备专业教学的能力,也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㈨。

加快推动“专创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育校内外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为创新创业提供足够的条件保障。一方面,学校层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确保专业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注重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的培训,或者让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和实践,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多措并举大力引进具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吸纳企业优秀人员,充分发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优势,每年聘请实习基地单位教师到学校给本科生授课,形成师资队伍长效机制;广集社会力量,挖掘行业和企业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骨干人才、技术人才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或顾问,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举办讲座,开展创业讲座,分享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对学生创业给予精准的实战指导。

结语

实施“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专创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在专业教育和育人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其次,积极探索“专创融合”的路径,构建“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确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组建跨学科共享平台和团队,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足够的条件保障,真正提高“新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周春霞(1979-),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