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王宇红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关系,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大学生
一、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意指大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结合现实情况和具体问题,提出新方法或者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体现了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具有发现的眼光和创新的智慧,能够从已有的领域中发现新的商机,并将新的商机投入运营且产生经济效益的能力。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都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两者相辅相成。[1]
知识产权知识和技能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始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
(一)创新创业认知阶段
在创新创业认知阶段,大学生首先需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创新创业的相关教育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同时能够运用专利检索功能,提前对可能申请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进行检索、查重,就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研发,真正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二)创新创业筹备阶段
大学生在创业之初进行项目规划与组建团队时,企业或者团队成员往往掌握着对企业或者创业至关重要的一项或多项秘密,比如策划创意、创新技术、独特的生产工艺等。如果不了解如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没有和相关人员签订商业秘密保护合同,一旦出现知晓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跳槽事件,就可能给刚刚成立的公司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公司成立阶段
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后进行商标注册时,必然用到知识产权法中商标法的有关知识。我国《商标法》第8条规定了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构成要素,第10条界定了不能作为商标使用注册的标识范围,为大学生申请商标注册提供了明确指南。如何进行商标注册、如何保护自己已经注册的商标,发生商标纠纷时如何处理等等,都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
(四)公司运营阶段
在公司正常运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加盟与合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但是由于创新创业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少有在加盟或者合作合同中明确约定一旦产品或技术做大或者发生利益冲突时应如何保障自身利益。因此,对于发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权属、使用期限等都应该事先达成合意。类似的知识在知识产权教育中都会涉及。
二、目前高校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对知识产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自1978年、1980年、1985年商标局、专利局、版权局先后成立后,中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体系才渐趋完善;1994年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发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立场和态度。199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指导监督全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直到最近几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并分别在2014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部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力创新创业、升级“中国制造”,在2015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中国政府将尽最大力量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才逐渐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4年11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其目的就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但落实到高校层面,教务、学生管理部门、专业院系以及大学生自身普遍认为知识产权属于法学专业教学内容,与非法学专业学生没有多大关系。在这种意识主导下,知识产权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高校没有设置相应的知识产权教研机构,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也很粗浅,与外界的知识产权实务部门更缺乏联动,不能及时为大学生提供相关政策和知识及实务咨询,导致大学生对知识产权教育开展的认知度不高,给高校创业型大学生的培养造成不利局面。[2]
(二)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
知识产权教育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既需要大学生熟悉知识产权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在实践中如何去运用它们。例如:在研发出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后如何判定它们是属于哪种专利,是属于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应该如何进行专利申请,申请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提前都需要准备哪些相关资料等;在现实生活中被他人侵犯了专利权后,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向哪些部门提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求;如何避免无意识地侵犯他人权利等等。真正将知识产权法带出课堂、带进生活,切实地为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才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教学方式。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知识产权课程主讲教师普遍精通法理,但缺乏实践经验;法学专业背景的老师不懂科技和理工科知识,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的教师又不精通知识产权的运营管理和法律制度。[3]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需要更多跨学科背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三、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
(一)加大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资源投入,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实践化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传授知识产权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论坛、知识产权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文化。全面运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增加实训内容,必要时也可带学生旁听知识产权案件的庭审,拓展视野。
(二)提高知识产权教师整体素质
在提高高校知识产权教师整体素质方面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邀请国内外的知识产权教育专家与教师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的教育教学心得,对教师在知识产权教育中产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并向教师介绍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知识产权师资的整体教学水平。其二,鼓励知识产权教师兼任知识产权领域的社会职务,丰富知识产权的实践经验。[4](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4JZ028):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研究;西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jy1510):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研究——以校选课《知识产权法》教学改革为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钱赵华.大学生创业素养多层次培养体系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
[2] 徐阿进.浙江省高等学校知识产权教育现状与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3).
[3] 郭秋梅,杨晓研,牛广召.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09,(5).
[4] 杨琳,盛艳,董斌荣.高校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知识产权教育架构研究[J].职教通讯.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