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以电子类专业为试点,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前沿,按照“意识渗透、能力提升、强化实战”三阶段培养原则,在“创新工作室”引领下通过双创基础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创新创业实战课程等三类课程构建,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四种行动引领,校园创业园、众创空间、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和政府创业园等五大平台支撑的方法实施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的观点。
【关键词】工作室 专创融合 电子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37-02
一、前言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感召的变革之举。如何运用实践型、创新型、多样型的方式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业就业质量,是教育界一项重要工程。近几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也出台了各类政策,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于中职教育,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存在学生入学门槛相对较低,整体素质不是很高等特点[1]。如何在这类学生中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较为关注的课题。特别是近段时间,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专创融合的教育改革研究越类越热,所谓的专创融合教育是指建立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电子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创新可行性较大,适应岗位较广的專业群体。在该类专业中实行专创融合的教育改革会产生明显的成效。本文详细阐述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方案。
二、总体思路
本文所述方案总体思路以电子类专业为试点,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前沿,按照“意识渗透、能力提升、强化实战”三阶段培养原则,通过在“电子创新工作室”引领下完成“三类课程构建,四种行动引领,五大平台支撑”的方法实施高职电子类专业的专创融合教育。
三、专创融合教育实施方案
电子创新工作室以实体形式存在,由于电子专业中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老师组成核心团队,选拔电子专业中成绩优秀,并且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的学生作为成员,共同承担工作室的正常运作。工作室要区别于原来的教研组,隶属于电子专业教研组,以“电子专业的精品形象”为建设目标,以“提供电子类创新服务、构建本专业校内外联系窗口、承担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为主要功能。在其引领下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构建三类课程
工作室引领下构建以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普及为目的的双创基础课程;以培养专业领域内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专创融合课程;以强化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培育创新创业新苗人才,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为目的的创新创业实战课程等三类课程。
(1)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工作室引领下负责面向全体电子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兴趣,调动创新创业热情,并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同时发掘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潜力的人才。
(2)专创融合课程
工作室引领下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电子专业特色,选取相关专业课程,深化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资源,自定课程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以提升学生专业领域内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开设专创融合课程。
(3)创新创业实战课程
面向具有浓厚创新创业兴趣,具备优势创新创业条件,储备扎实创新创业技能,拥有较成熟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战课。
采用导师制形式,扶持学生实现专业领域内创新和实体创业。创新工作室要充分发挥桥梁和平台作用。
1)利用校内外各项资源帮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在专业范围内实现创新创业;
2)为创新创业团队配备导师(含企业兼职导师);
3)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理顺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申请制度和流程,帮助学生完成与政府部门的对接;
4)积极促成深度的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平台;
5)帮助学生完成成果转换和孵化,建立专利申请流程,保护学生知识产权等。
2.四种行动引领
三类课程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主体教学框架,同时也为“三步走”推进模式各阶段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主要保障。但是,作为专业教学根深蒂固的高职院校,三类课程的改革和有效运作,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和效果的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拓展需要有一系列行动来支撑和引领[2]。工作室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这四种行动手段合理的设置在三个阶段,让其服务三课程运作,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创新创业讲座
创新创业讲座的目的是给学生搭建一个与创业专家、企业家、创业成功者、专业领域专家等见面沟通交流的平台。
这里所阐述的讲座主要针对第二阶段全专业学生进行,每学期安排四次。工作室要邀请专业领域专家和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成功者对学生进行关于专业创新创业方向、创新创业经验和专业前沿技术的讲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专业范围内创新创业的现状、学习创新创业经验、了解专业发展方向。
(2)创新创业培训
创新创业培训有两类对象。第一类对象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第三阶段学生。这类学生已经进入创新创业实战阶段,已经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更加针对性的补充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更深层次的学习所从事创新创业项目的经验及项目内的专业知识等,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培训讲师可以是工作室的创业导师,校内其他相关专业领域导师,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指导师,以及专门邀请的相关专家。
第二类对象为工作室相关导师及电子专业其他教师。由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创新创业导师虽然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绝大部分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对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经验也相对不足[3]。所以在工作室要创造导师培养的机会。
(3)创新创业竞赛
以赛促学一直是专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之一,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同样也是推动和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作室要积极组织各项目组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4)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工作室比较关键的一项工作是通过对外服务、向学院及政府申请资金等手段积累创新创业教育资金,合理有效的帮助第三阶段创业团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帮助成熟项目实现项目孵化。
3.五大平台支撑
校园创业园、众创空间、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和政府创业园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第三阶段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成果落地和转化重要的支撐平台。
(1)校园创业园
专业工作室要积极与校园创业园进行合作,争取具有一定潜力的项目入驻创业园。享受学院对于创新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
(2)众创空间
工作室要积极寻求合作空间,与相关企业共建“众创空间”。以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为宗旨,通过沙龙、训练营、培训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和圈子的建立,通过共同的办公环境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启发、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协同进步,变“聚合”为“聚变”的目的。“众创空间”在校企共同管理和监督下吸收在校所所有学生和团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创业的氛围。
(3)校内创新创业基地
电子专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和自身改造,增强专业实训室的创新创业实践功能。通过承办大赛,为企业员工培训服务等手段,提升实训室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电子专业的专创融合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基地。
(4)校外创新创业基地
工作室要积极与专业教育时期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沟通合作。实现校内项目可以在基地孵化及转换、三阶段同学可以在企业完成创新创业实践等功能。
(5)政府创业园
为接应国家号召,目前许多地方都成立了政府层面的创业园,为返乡人员及留守人员提供创业场地、政策和相关扶持[4]。工作室要与政府部门沟通合作,争取校内团队能在其中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和社会企业、园内企业共同合作进园,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赢得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
四、结束语
综上对“电子创新工作室”引领下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方案作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以电子类专业为试点,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前沿,按照“意识渗透、能力提升、强化实战”三阶段培养原则,通过双创基础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创新创业实战课程等三类课程构建,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四种行动引领,校园创业园、众创空间、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和政府创业园等五大平台支撑的方法实施高职电子类专业的专创融合教育。上述观点只为本人结合教学经验浅谈的一点看法,笔者水平有限,不到之处请读者斧正!
参考文献:
[1]盛亚男.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若干问题研究[J].天津大学,2004年.
[2]李柏良,朱丹.论高职院校创新型校园人文环境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5期.
[3]宗声.浅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师资队伍的探讨[J].消费电子,2013年6期.
[4]张琴.农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制作,2013年14期.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研究课题《“电子创新工作室”引领下高职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6SCG377项目的成果。
作者介绍:杨丽丽:女,1981年10月生,籍贯绍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