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2018-05-25 02:47杨帅薛岚王超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业教育高职教育

杨帅 薛岚 王超

摘要:为了促进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通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完善教育方法手段、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等对策,实现了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高职院校“技、学、创”相互促进的职业教育态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专创融合

近年,高职院校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多样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本研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总结其为促进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而采取的策略。

一、校企联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保障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一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一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一创新创业协会”的机制体系,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是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最高权力机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领导小组章程的规定行使权力,统一领导工作,支持创新创业协会行使职权。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合作企业领导组成。指导委员会由合作校企双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等组成。创新创业协会由学院骨干教师、企业精英能手等组成。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系列运行制度与章程,明确学校与企业的责权。

二、专创合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潜力为培养目标,明确创新创业目标要求,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修够一定的学分以及参加实践训练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确保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实践课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训项目可以是学校自主开发,也可以是校企联手合作。创新创业的实训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创新基础与实践系统化课程按照启蒙教育、预科教育、职业教育、实践教育递阶式体系嵌入专业培养方案中,构建“专创合一”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通过“主修+扩展”“专业+通识”“专业+项目”等形式柔性化实施,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突出专业特色。

三、因材施教,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和手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引进工程教育理念,采取“三提升”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是通过项目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授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专业课堂与创新教学的互通以训练项目为纽带载体,通过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提炼,将这些转化为课上项目。这些项目通过教研组的研讨,每学期选择最优的项目作为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块,课程结束后对课堂教学模块相关知识进行优化和更新,转化为学生课余训练项目。将项目作为桥梁纽带,形成了“专业+双创”双重互促机制,实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二是通过实训室开放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实验.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三是通过创新与创业实训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实训中通过学生自定的项目或选择教师下达的项目.由学生利用近年所学的知识,发挥其创新、创造能力,独立完成项目。

四、产教融合,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联合紧密型合作企业,围绕产教融合“五个对接”,通过建立“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基地”平台体系,夯实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加强管理,以协同创新机制为引领,创新基地运行模式,实现平台可持续发展。发挥学校现有ABB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和美国戴尔示范智能制造中心两个省级水平教育基地的凝聚作用,提升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公益服务与技能人才培训的服务能力,从组织、机制和渠道等方面促进教师面向合作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服务,实现更多学生的创新创业孵化项目落户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基地”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创业平台为学校、企业、学生服务的宗旨。基地是核心,是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有效实施的先决条件,基地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核心,紧紧围绕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破解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的难题,建成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第一,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运行和育人机制,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到在校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创新創业教育全程化,探索毕业生创业培训,发挥基地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最大效能。充分利用基地设施,面向相关专业,开辟学生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经费投入,通过主导协调,发挥政府的统筹、管理、督促作用,发挥行业指导、资源整合、组织协调职能,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建立基地校企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落实基地协同创新各项管理制度,主导和实施科研、教改、技术服务、培训和成果转化。要从生产中获取教学项目,在教学中创新项目应用,在科研中注重成果转化,在应用中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以企业的研发项目为载体,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实训教学激励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同时通过企业的生产任务和研发项目组成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立互聘互兼机制,进行目标绩效考核。团队围绕创新创业核心目标,实现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的柔性集成创新训练,打造集课程、讲堂、训练、竞赛为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开放的资源共享创新创业基地。

第二,加大平台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渲染学生创新创业氛围。依托基地设施,举办创新创业专门课程、创业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举办或组织参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各项创业竞赛,充分发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这些社团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沟通、交流和发展。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

第三,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体系。依托基地条件,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构建富有特色的省级、学校和学院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五、产教学研。提升创业导师团队实战能力

专业配备校企双带头人,专业课程配备校企双导师,通过以企业行业人士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吸引企业技术、管理专家进校参与创新项目研发,成为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大力打造创客品牌,培育众创空间品牌,以点带面,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教师把培养学生创客精神与创业素质作为重点研究方向,探索出特色创客培养模式、创新工厂、众创空间等的实现路径,探索省市创新创业重点研究课题,丰富师资创新创业教育学术水平。开展“送技术、送资源、送人员、送培训、送文化”的社会服务。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改项目和新产品研发,深入企业了解技术需求,为培育开展省市科技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技术精准创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业教育高职教育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