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体系构建研究

2023-10-07 03:11:21邹佩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三全育人

邹佩

摘  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主线鲜明、内涵丰富、意蕴深邃的“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好“大课堂”、搭好“大平台”、用好“大师资”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体系构建路径,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抓手,为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程建设夯实“地基”、编织“护栏”、绘制“蓝图”,实现从单向输出到多维融合、从有限时空到协同场景、从一体多元到协同共进的转变,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螺旋式”推进和“渐进式”发展相统一,满足青年学子爱国主义教育现实获得感和发展满意度。

关键词:“三全育人”;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学生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093-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蓄水池”,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水源”,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清水泉”。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青年爱国心、坚守强国志、胸怀爱国情、践行兴国梦的重要基点和实践载体。围绕“大思政课”体系建设,高校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要求、基本内容、重点面向、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等出发,遵循“三全育人”的实践育人路向,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给大学生讲清楚“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核心要求、现实意义”;讲清楚“如何爱国、爱国什么和爱自己的国”,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四爱”之情融入心田,心中有热情、奋进有行动,熔铸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

(一)理论逻辑: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渊源,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国家的实质以及国家观念的发展变化[1]。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伴随着私有化制度、阶级斗争而出现,是私有制及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历史发展阶段与阶级矛盾、私有制进程的发展现状是相符合的。在不同社会形态阶段,人们对于国家、阶级、社会的情感认知、思想信仰、观念意志、行为逻辑各有不同,差异明显。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过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诸多论述中可以看出,爱国精神不是天生就具有的,爱国教育也不是抽象模糊的,其中包含着深层的内容、深刻的内蕴、深邃的道理,爱国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要旨。

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发展实践,遵循发展规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昂首迈步走在时代前列,围绕着民族振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继承和发展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作出了深刻阐释,对爱国主义的具體要求作出了明确说明,对爱国主义的行为作出了正向肯定,对爱国主义的教育作出了光明指引。继承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学说是为弘扬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奠定理论基石,是为高举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旗帜夯实厚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

(二)历史逻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传承上下绵延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上下接续五千年,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概括而言,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方式、家国一体的政治组织结构、修齐治平的伦理道德文化,是古代爱国主义精神孕育、产生及不断发展演变的土壤和基础[3]。中华民族与爱国精神是互为依存的经济生产方式、彼此相接的家国结构组织、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创造出的。中华民族以“融”为荣,以和合同乐追求民族大一统,以“聚”为要,以和合善治追求民族大融合,以爱民之心反对和抵制人民分离与民族分裂的诸种行径,褒扬“民族英雄”,对维护民族统一者高度赞扬,惩处“民族败类”,对制造民族分裂者绝不姑息。

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内化和升华,把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内化为爱国心、强国志,升华为爱国情、报国行,唯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化和升华,浸润爱国情志,砥砺爱国行动,才能凝结培育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具有特定的主题,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文化也会因爱国主义的主题转换以差异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古往今来,中华儿女的血脉骨髓里始终凝结着爱国主义的传统基因和文化内核。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沉淀于民族传统文化血脉,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脉络。

(三)现实逻辑:接续和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变幻,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人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国梦。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凝神聚气向前看,增强青年学子融结爱国情的底气决心;要昂首挺胸立标杆,坚定青年学子实现报国梦的理想信念;要开拓进取站高地,引领青年学子实现强国行的奋进伟力。爱国、爱自己的祖国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标”和“引航塔”。尽管“未来路”必定铺满荆棘,然而“前进哨”必然要吹响。面对“荆棘路”“娄山关”“腊子口”,更需要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树立前进的勇气、扛起时代的大旗,坚守信念,坚持行动,付出巨大牺牲,化解风险挑战,进行伟大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新时代高校要厘清和凝结爱国主义教育的当代主题,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立起“三基方略”,即以学生认知为基点、以学生认同为基础、以学生践行为基本,从理论认知到信仰认同再落实到爱国的实践行动。青年学子要关心国家的核心利益、重视国家的发展战略、投身国家的奋斗目标,不断锤炼担当品格、磨砺担当本领,把准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攻坚克难聚焦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举措勇于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敢于担负时代嘱托。青年人要站出来、挺起来、立上去,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托举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强大合力。

二、“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体系构建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的思想引领

爱国主义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价值主线,是中国人“内合于己,外别于人”的精神标识[4]。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主体地位,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有效激活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各要素,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化繁为简、繁简互促,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供给。一方面,创新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育人主体全员联动讲清、讲明、讲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道理、情理、事理、德理,引导青年学子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体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与创新。另一方面,转变教育方式、更新教育方法、完善教育举措,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性、逻辑性、亲近性、可感知性,于细微处彰显理论精神的厚重,于平凡处彰显理论精神的伟大。以全员育人为基点,强化育人目标,明确育人指南,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的理论引领。

(二)有助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的实践育人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是一个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一是强化实践育人理念。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实践教学,引导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和领会爱国主义教育对继承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理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青春力量。二是明确实践育人方向。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培养青年学子站稳党和人民立场,坚决捍卫党和人民利益,以理论逻辑鉴析现实问题,以实践创新化解社会难题。三是拓宽实践育人途径。通过全过程实践教学体验、全方位实践教学感知,引导青年学子上好世情国情党情教育课,上好社情民情舆情体验课,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坚定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两个发展”即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紧密相连,明确前进发展方向,找准人生奋斗目标,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三)有益于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的协同共育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体系建设以“大课堂”为基础、以搭建“大平台”为要义、以建好“大师资”为核心,要充分调动、灵活运用、合理安排爱国主义教育协同机制、善育机制和实踐机制。其一,全方位协同育人拓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两大相连”模式,即以“大格局”打造“大品牌”,以“大品牌”推动“大教研”,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示范活动,全方位形成多元协调育人环境。其二,全过程协同育人建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师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要培养优秀师资、提供教学载体、融合教学内容,使“大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中“茁壮成长”;通过家庭良好的习惯养成、家风熏陶、榜样示范,使“大思政课”在家庭教育中“生根发芽”;通过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认可和参与等方式,使“大思政课”在社会各界协助下“焕发生机”[5]。

三、“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体系构建的实施路径

(一)妙用 “三全育人”,培育爱国主义教育 “大师资”

高校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荀子·大略》有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尊师重教关乎国之兴衰、影响国之大运。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体系构建以“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大师资”的进程中,要着力培育出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以“大师资”为指引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画出专任教师、英雄楷模、榜样模范、最美人物、大国工匠、红色讲解员、勤劳志愿者等全员育人同心圆,培育一支有理想、有情怀、有荣誉感、有责任感、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为青年学子前进道路点亮明灯。

(二)巧用“三全育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体系构建落位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谱系,承继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精神禀赋,传播中华传统崇德向善的伦理道德,恪守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文明特性,使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转化发展、承合并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要把握好全过程育人的主旨,理顺实践教学的理路,把准实践育人方向,制定实践育人目标,合理规划、明确指南、多措并举,打通实践教学的“三条环路”,即从回顾历史来路、正视当前脚下路、展望未来发展路为逻辑点,搭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

其一,回顾历史来路“大课堂”。回望过去,历史回馈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唯有深刻回顾过去,走过的路,才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有光荣伟大的“四个选择”。其二,正视当前脚下路“大课堂”。正视当下,今日之中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泰民安,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经过浴血奋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开拓进取所取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三,展望未来发展路“大课堂”。通过实践教学“大课堂”,青年学子理解祖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认同祖国前进方向、发展理念;坚定历史使命、未来道路,自觉赓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善用 “三全育人”,搭建爱国主义教育 “大平台”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这门“大思政课”,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为主旨,以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情感激励、文化熏陶、制度规范等为主要形式,呈现出鲜明的“要素结构之大”[6]。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大平台”,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优势,把握教育结构各要素,从结构调整、要素集聚、资源供给、改革评价等方面着力,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形成育人合力,强化育人的实效。

其一,搭建红色资源平台。尤其是搭建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红色资源平台,以红色教育资源为基,丰富和发展红色教育形式、样式、体式,既维护红色教育的严肃性、严谨性又保持红色教育的活泼性、生动性,提升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学子的感染力和感知力。其二,搭建数字资源平台。打造集网络宣传、在线互动、慕课教育、学习时评等功能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云上爱国”平台,聚集实播中国、青春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梦想中国等专项数字资源,通过“互联网+”传播中国形象、传递爱国声音。其三,搭建社会资源平台。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现实问题,把爱国主义教育汇入发展长河,引导青年学子把握好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主旋律和主基调,回答时代之问、回应发展之需,积极营造高校努力办好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黄世虎,张子悦.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逻辑、原则与路径[J]. 中国青年研究,2019(05):24-29.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22-10-16(01).

[3] 刘水静,魏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起源、内涵与特征[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4-9.

[4] 任志锋.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在哪里[J]. 人民教育,2020(02):49-53.

[5] 宋阳. 善用“大思政课”创新育人格局[N]. 光明日报,2022-09-22(06).

[6] 任志锋. 把爱国主义教育这门“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J]. 人民教育,2022(18):31-36.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三全育人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 21:46:02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群众(2021年7期)2021-06-01 09:36:56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艺术评鉴(2021年4期)2021-04-02 10:15:23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9:43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