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姝雯
摘 要:科研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地方高职院校科研板块工作大多对接地方产业、企业,承担着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研究地方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职能部门为着手点,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适合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对策。文章认为,高职院校应从强化高层角色定位,合理设置科研服务类型;健全中层体制机制建设,提升科研管理人才专业性;加强基层能力提升,助推全员参与科研建设;搭建科研育人新模式,实现高质量人才输出四方面改善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以此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097-04
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性”体现在内涵建设中,科研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其发展与科学的管理密不可分。面对高职院校日益繁重的科研任务,如何满足校政行企对科研的需求,如何通过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和机制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激发高校的科技潜力,使科研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1],是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一、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响应国家职教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中,高校始终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科研水平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地方高職院校办学条件的主要指标。“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增强研究性思维,熟悉和了解本学科最新科技动态,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见,科研也可以反哺教学”[2]。“通过科研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研发能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3]。重视了科研,也就促进了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专创融合”是高等院校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途经,通过科研育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形成层次丰富的育人模式,为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投入、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供保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由重点中专及其它类型学校然后通过升格、重组、合并等方式建设的特点。对于地方高职院校而言,想要办出特色和活力,不仅需要契合国家战略目标,更需要对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科研管理是对整个科研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统筹工作,要能根据科学的发展定律找到区域经济及产业痛点,对症下药,促进社会有序发展,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完善科研管理工作对实现地方技术技能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科研管理机制,实现地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随着“双高”“提质培优”等行动计划的施行,地方高职院校要想提高竞争优势必须加强科研工作,通过创新知识管理方式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分为战略决策层、科研管理层、科研实施层三个层级,其中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从体制上保护和鼓励高校的科技创新,为科技人才创造条件、组织建设科研协作队伍、不断提高研究层次和成果水平[4]。高职院校要依靠科研改变高职科研长期处于劣势的地位,敢于用科研的办法解决科研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科研能力,在科研方面拉近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的距离,与普通高校平等对话,在科研人才、科研基地与科研项目等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5]。科研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须不断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探索新的模式,加强服务意识与业务能力,坚持“以教研科研促教改、以教研科研带队伍、以教研科研强服务”的方针,通过科研管理改革发挥科研人才的优势,使科研工作助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三)实现教师能力提升,完善科研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科研板块所涉及的科研项目建设工作、科普活动与基地平台搭建工作、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等与地方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科学研究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全院的科研水平,还能发挥地方高职教育的特色,立足教育本身,培养高质量人才。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以技能型为主。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企业的技术革新以及产业升级,是企业对就业者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若能引导支持学生参与各级各类课题建设工作与科学研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个人成长以及学校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方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强化科研管理行政部门对科研工作的指导,解决教师参与课题少、科研成果水平低等问题。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7年正式成立科研部门后,学校通过实施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以团队搭建、课题指导、绩效积分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自觉投身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定位模糊
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起步较晚,甚至有的院校在“十三五”期间才成立相关科研管理部门。领导及教师对如何开展科研管理、如何根据学院自身特色建立长期性的科研计划及制度等经验较为欠缺,相关制度及管理办法大多参照周边学校或本科院校制定,脱离了实情。不仅如此,地方高职院校科研部门通常承担着项目管理、校刊出版、职教研究、乡村振兴等工作,此种科研管理工作的定位,易导致科研部门核心工作被弱化的情况。科研的核心工作项目建设及成果培育若得不到充分发展,将会导致项目从立项到结题过程中的监管不到位,科研成果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低等情况。因此,若科研部门在地方高职院校被视作一般行政工作,则学院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及转化便难以实现高水平突破,科研板块也将长期作为高校内涵建设中的短板。近几年随着科研工作在高校内涵中的重要性不断突显,促使科研管理部门按照原来的方式对高校科研工作进行管理存在明显不足。
(二)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内部缺乏专业性
地方高职院校科研部门管理人员在入职前缺少科研管理相关的专题培训或者指导。管理人员在缺乏专业科研管理技能及知识的背景下,管理不规范、工作效率低、政策解读能力弱等问题逐渐凸显,常常出现项目申报书或结题材料只能对其进行简单格式审核,对资料内涵内容质量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情况。这会导致地方高职院校在面对市级、省级、国家级组织策划的高质量项目及活动时失去竞争优势。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没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信息更新不及时,无法同步进行项目跟踪[5]。一个科研项目的立项、建设、结题、成果转化等都需要及时的跟踪反馈,然而目前地方高职院校科研部门只进行节点式管理,不能根据指标、绩效、团队分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有效跟踪管理。这将导致科研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科研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很难站在参与科研项目建设的角度提出合理的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常出现建设花费成本高、产出成果质量低的情况。可见,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会给高职院校科研的综合性及跨学科性提出更大的挑战。
(三)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外部局限性强
地方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自身发放高质量课题的基础及资格,科研项目大多来自部、省、市,因此,高职院校对此类纵向课题的依赖性极大。纵向课题大多占位高,对项目负责人的学历和职称要求高,研究的内容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地区经济建设、特色产业等设计选题,这使得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申报受阻。因为高级的科研教研项目需要长期积累、不断产出阶段性成果,高职院校很难获得相关立项,通常只能集全校群策群力,培养极少数项目。长此以往,新教师项目立项难、学校科研型人才发展路径窄、教师科研积极性低等一系列问题将逐渐突显。横向课题方面,由于目前地方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求大多停留在用人的刚需阶段,对科研相关的技术技能需求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科研部门很难建立自己的企业库。项目团队在立项建设前自己对接企业,并拿到企业资助经费更是难上加难。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产教融合等模式日趋成熟,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通过项目建设、行业研究帮助企业实现技术技能转化,在经济效益上取得突破,在社会效益上创造价值是今后横向课题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新举措
(一)强化高层角色定位,合理设置科研服务类型
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及培育学院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科研管理工作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明确服务类型。首先,科研部门应从科研核心的项目及成果方面出发,让科研人才进教室、进企业、进乡村,在教学中、实践中、企业需求中、社会发展中寻找课题,实现课题自主性多元发展,推动课题成果的高质量升级。其次,科研部门应该根据学院发展形成自己品牌,通过定期举办科普活动、与地方特色产业合作、培育院校优势专业等方式,按照年度或学期组织科技类比赛,以主题讲座、科普讲解比赛、科技作品展示等形式丰富学院科研维度,提升教师、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为科研文化建设及院校品牌化建设提供科研基础保障。最后,要做好科研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应定期前往其他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学习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在对外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院校发展的新路子。
(二)健全中层体制机制建设,提升科研管理人才的专业性
提升院校的科研水平是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地方高职院校科研板块机制体制建设,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使科研管理部门合理高效地开展科研工作。体制机制的建设主要运用在项目立项建设、成果培育转化、科研氛围营造等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具体工作板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保证科研项目建设完成,推动成果实现转化运用,切实反哺教学、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全校的科研氛围,这对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服务能力、文件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培养能科研、懂数据、会服务的科研管理人才是未来地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实现高质量科研管理的关键。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团队性质,分层分类进行信息化管理,记录实验数据及过程资料,从项目立项、建设过程中的调研、数据收集、阶段性成果、结题资料、经费使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系统性[6]。
(三)加强基层能力提升,助推全员参与科研建设
地方高职院校缺乏拥有突出科研能力的教师,如果科研部门想要提升全员教师的科研水平,须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学院科研建设,根据教师参与建设的情况,选拔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为学院长期的科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帮助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教师未能参与学院科研建设的主要原因,根据教师反馈意见,设置科研“小白”专项课题,鼓励更多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其次,高校科研部门应根据学院的发展需求,结合学院专业、区域产业,帮助科研型人才组建科研团队,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不同领域做出实效,达到科研发展团队传帮带的效果;最后,科研管理部门应组建学术委员会、专家库,定期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研讨,收集各方面的建议,通过政策、情感等激励方式,将学术资源与成果运用到项目基地建设及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现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高质量發展。
(四)搭建科研育人新模式,实现高质量人才输出
相较本科院校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构建及应用,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培养,因此,在科研育人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其人才培养特性。教师应到让学生参与到各级各类项目的建设中,以项目为纽带,以学院科普基地、职业体验基地等平台为载体,在具体的科研活动、调查研究及建设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从科研助理制度建设、科研育人激励政策等方面着手,探寻适合高职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团队搭建及制度完善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选拔适合的学生进入团队,让学生根据活动及项目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应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制订考核标准,以质量为评价指标,引入竞争机制,为学生在科研实践中获取经验及产出成果提供有效保障,以此实现教育引领、产教融合,促进学校、学生、企业的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类活动,如科普讲解比赛、职业体验基地活动、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科研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
四、结语
随着科研在地方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如何优化科研管理机制以实现地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师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地方高职院校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定位模糊、管理内部缺乏专业性、外部局限性强的困境,要从科研高层对科研的定位、中层对科研体制机制的建设、基层全院科研基础能力的提升、科研育人新模式的搭建中获取转机。总之,地方高职院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结合学院的发展方向,坚持自己的发展特色,才能形成方向正确、政策完善、管理成熟的良好科研环境,推动科研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 管颖超,陈兰,徐时彬. 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04):568-571.
[2] 张登宏. 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路径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7):75-78.
[3] 孔金. 高职院校科研范式建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11):171-173.
[4] 张彤. 谈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32-133.
[5] 刘进福,蒋金伟,蒋正炎,等.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科研助理培养模式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1-3+38.
[6] 王彦杰,张沛海. 新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攻略探析[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3):66-68.
(荐稿人:鲍娟,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