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昌
摘 要:文章分析了在“岗课赛证”深度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相应实践课程、人课匹配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优化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制订建设专业课程目标、建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措施,旨在合理构建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关键词:“岗课赛证”;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101-04
从产教融合到“1+X”证书制度,再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分离的“两张皮”现象仍然突出,职业教育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部分高职院校虽设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但未能从根本上培养出具备较强综合素养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技术人才。在“岗课赛证”深度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融合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仍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只能在台下听讲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因对当前市场实际需求缺乏充分认知以及了解,也未将艺术设计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更没有考虑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强烈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受到较大限制。因此,相关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应提高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的重视程度,合理构建“岗课赛证”深度融合下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一、“岗课赛证”概述
“岗课赛证”从字面角度解释,“岗”主要是高职院校学生在通过一系列教育以及学习后具备较强专业素养,技能水平岗位匹配度高,能够与企业无缝对接。“课”主要指课程体系,即相关高职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创建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相符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赛”指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赛项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的参赛项目。“证”主要指职业技能证书,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技能证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证”“赛”是指围绕考证和参赛所设立的具有较强综合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的实训课程。“岗”是能否进行“赛”“课”“证”的关键所在,也是以上三者能否实施的基础,“赛”“课”“证”都是围绕“岗”设立的,并且也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较强专业素养所创建的。在建设相关课程过程中,为能从根本上保证“岗”和“课”能完美融合,要依据学生当前学习实际情况,针对性创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也需要在此期间,跟踪反馈校本评价以及用人单位评价,使“证”和“赛”得到调试以及修正,从而充分发挥“岗课赛证”的应有价值以及作用[1]。“赛”“证”“岗”“课”四者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要突出融通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制定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机制。高职院校以及教师要合理进行统筹规划,针对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合理制订专业课程学习目标、内容、评价以及教学模式等环节,从根本上提升高职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就业时,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适应性,从根本上提升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及水平。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合理进行课程融通,能有效推进课程育训一体化进程。且我国现有职业院校占高等教育一半以上,不仅为更好推进“岗课赛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构建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将“岗赛课证”融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充分挖掘以及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才能使高职院校规模、层次、专业等结构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从而提升办学水平以及办学效益。
二、“岗赛课证”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欠缺
在高职院校中,数字媒体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其专业课程和软件更新速度比较快。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数字艺术专业课程时,可能因其对专业理解和研究程度较浅,故在设计课程时存在一定不足或者欠缺,专业课程知识与艺术以及技术之间的融合存在较大困难,并且可能缺乏相应实训课程,这将导致部分高职数字艺术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在选择岗位时将会存在较大困难[2]。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可能因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理解程度不深。部分课程的理论知识过多,无法提供实用性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滞后现象。
(二)缺乏相应实践课程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部分传统专业存在明显不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高职院校应对当前市场充足了解后再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主要以软件课程以及理论教学课程为主,主要实践课程是校内实践教室,缺乏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以及联系。因此,高职院校缺乏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课程以及校外课程实训基地,便无法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课程[3]。在此情况下,部分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只能依靠学校实践教师进行模拟练习,缺少真实岗位的实践锻炼,致使学生不能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能更好验证其所知所学,导致数字媒体专业学生不能充分展示其才能。
(三)人课匹配度低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因其较强实践性、合理性、严谨性以及综合性,对教师素质有着较高要求,不仅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较强艺术设计以及审美能力,还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数字操作技巧以及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因此,建设高素质综合性教师队伍,是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基础。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因规模、经济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缺少相应师资,大部分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为应届毕业生,对课程专业发展了解不足,无法适应专业课程、软件更新快的特点,致使专业人课匹配度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合程度不高,教师不能更好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学生不能学习最新专业知识,这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以及高职院校专业发展。
三、“岗课赛证”深度融合下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一)构建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行业需求及毕业生调查,面向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环节,紧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行业发展新技术,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制订能够同时满足产业的“普适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优化和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当前不同行业需求以及地区发展,将高职院校专业、生源以及院校本身特点和优势相结合,合理创新教学理念,从而构建与当前专业相匹配的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教师应以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基础,构建“岗课赛证”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方法,让学生具备较强艺术创作能力以及专业操作水平。
首先,应提高对建设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并将色彩应用、摄影技术、创意素描、设计字体以及软件操作等相关知识融入其中,有效提升学生基础技能掌握程度,使学生具有较强专业素养以及自主创新意识[4]。其次,着重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此类课程时,高职院校应基于当前专业就业需求以及数字媒体设计需求,合理设置不同专业职业技能课程,让学生具备较强专业能力,使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掌握正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该类课程的课时量需求较大,因此,课程教学方式要以竞赛提升、项目引导以及案例示范为主,适当融入典型商业案例以及企业项目,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比如在构建虚拟现实制作课程时,其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制作三维动画、UI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制作微电影、设计游戏等课程。最后,高职院校在构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当前市场为主,在实践教学中适当融入具备鲜明特点的真实项目,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以及任务之后,让学生组成实践小组,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中进行学习。教师在恰当时机引导学生完成相关项目,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相关知识点以及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艺术设计能力。
(二)合理制订建设专业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应基于自身特点以及专业学生优势,积极与专业相匹配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形成校企互动对接、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当前市场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并结合当前职业变化需求,合理调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创建针对性较强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衔接,减少课程单一性以及独立性,加强专业内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将同期开设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进行对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5]。其中,“1+X”证书制度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可将“1+X”证书的考核内容嵌入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技能的同时,有效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课程体系与人才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达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目标。
在课程设置中,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低年级设置建模、UE软件等与技能大赛相关的课程,因人施教,提高学生技能大赛成绩。通过技能大赛,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成长,同时,教师又能反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成以赛促学、以赛代训、赛训一体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方法以及措施,逐渐形成以数字媒体设计、平面设计相融合的系统化、高技能专业课程体系。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要提高对相关专业理论课以及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6]。
(三)建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要不断发挥高职院校自身优势,积极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逐渐形成集“1+X”证书试题库、技能大赛训练资源库、专业素材库、专业教案库以及专业课件库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资源数据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建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主要有以下三大应用: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资源库能够对教学、技能训练全过程进行管理,基于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大数据,进一步促进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多层次全面对资源库进行利用,资源库一方面为混合式教学、远程授课的实践提供课程建设保障,另一方面也能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人员;三是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名师工作室、校内外优秀师资的引领下,工匠精神的感召下,让学生和用户感受数字媒体的魅力。
(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在师资,继续教育是提升师资的重要手段。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猛,课程和软件更新快,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补缺,加强继续教育,保障课程的有序开展,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策略:一是要加强校企合作育师,让教师走进优秀企业学习技术,了解企业岗位需要,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案,提升教学水平;二是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三是要开展好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提高、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阵地,要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使之长期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7]。
(五)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具备较强综合性、活动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方法,合理应用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以及慕课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有的价值以及作用。教师应根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重新调整课内以及课外教学实践。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布置相关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提前预习相关艺术设计以及相关数字媒体知识,并将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遇到的问题以及难点带入课程学习之中,选择比较典型的问题、重点以及难点进行着重阐述,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日常教育以及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8]。比如教师在教学“交互设计”一课时,在讲解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之前,可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基于不同教学内容也可采用微课等教学模式。又如在教学UE软件时,教师也可利用动图图形讲解相关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微课方式让学生仔细观看,从而加深对软件知识点的理解,学习具体操作技巧。
参考文献:
[1] 张洋洋.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短视频制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 科技视界,2022(20):145-147.
[2] 刘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以“汉风唐韵”主题艺术设计课程为例[J]. 包装工程,2022,43(10):427-434.
[3] 彭湘.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短视频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研究[J]. 科技视界,2021(24):144-145.
[4] 宁海宁,赖鑫桂.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群为例[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5):94-95.
[5] 刘源.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349-350.
[6] 罗莹. “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品牌包装策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 绿色包装,2021(10):48-51.
[7] 马玉霞,王大帅,冯湘.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21(23):107-111.
[8] 张慧青,王海英,刘晓.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1(21):27-34.
(荐稿人:高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