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
摘要:本文从“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入手,反思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岗课赛证” 问题 措施
作为中职教师,如何将新发展理论融入专业教学,如何把新课题切实转化为新成果、新优势,需要我们理论结合实际,在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一、“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意义
“岗课赛证”模式改革是以技术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同时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对传统课程体系和育人体系进行重构,进一步梳理校企合作关系,让校企联系更紧密、人才培养更科学、人才产需更匹配,更加契合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异常活跃,技术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模式,新产业加速发展对高质量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中职学校及教师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探索深化“岗课赛证”教育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培养水平,提高人才质量,对我们而言是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二、影响改革推进的主要问题
按照“岗课赛证”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标准来看,中职学校顶层设计和专业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
一是专业设置定位不清晰。由于招生激烈竞争的客观原因,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一味追求招生的吸引力,没有整体规划,缺少精心设计,甚至不同专业方向课程完全一致。二是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一方面教材使用跟形势脱节,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另一方面教材的编撰和企业实际脱节,企业没有充分有效参与进来。三是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匹配度不高。毕业生最终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不足,我们需要从就业环境、岗位要求、学生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出发,确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双师型”教师紧缺。信息技术教师有企业实践背景、能够切实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匮乏。二是教师培训低水平运转。培训内容超前或滞后,与教学实际脱节缺乏最前沿知识培训,缺少相关企业锻炼经历,更缺少科研实践。陈旧的知识体系和僵化的技能素养,一定程度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成色。
3.“岗课赛证”各环节衔接的不够紧密。
一是岗课分离。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课程设置往往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无法满足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二是课赛分离。一方面,没有真正把大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另一方面,为了出成绩博荣誉,大赛训练挤压日常教学,“为赛而赛”的情况普遍存在。三是岗证分离。证书是工作的“敲门砖”,但实际上,中职学历很难被企业认可。近年来,中职学校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定位不明确、标准不统一、学生基础薄弱、考证动机不强、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交织,并没有取得成效。
三、关于推进“岗课赛证”綜合育人的思考和探究。
为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进一步围绕教学实践,进行“岗课赛证”相互衔接、相互联通的一体化设计。
1.以岗定课,实现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
一是要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课程内容。通过深入企业实践调研,明确本专业所对应的企业岗位,围绕岗位进行系统化分析,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课程。二是要紧扣岗位技能来设计实践教学。以计算机专业为例,上机实践环节要把企业实际案例按知识点分解后,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递进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实际操作题目、岗位指导手册及教学评价标准,应尽可能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编写、共同完成,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赛融合,将大赛标准融入教学日常。
一是以赛促学。开发与大赛项目有关的教材和课件,将大赛项目变成教学资源,将竞赛成果融入教学设计中,重构相融互促的教学新模式。二是以赛促教。近年来,技能大赛十分明确的导向就是依托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和相关内容来确定赛事项目。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促进自我更新、自我提升,逐步形成以企业愿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理念。三是以赛促改。改变“以成绩论长短”的单一评价方式,将职业道德、从业规范等要求融入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课证融通,加快推进“1+X”证书制度。
一是围绕新目标探索新方案。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首先要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对专业岗位面向、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关键要素进行梳理、科学定位。二是组建新团队凝聚新合力。一方面要选择有专业技术背景的领导担当学科带头人,带领专业教师探究“1+X”证书的内涵和要求,对推进改革做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内外结合”培优教师队伍,校内教师“走出去”,企业高技能人才“请进来”,全面提高教师教学和培训水平。三是突破藩篱,建立健全社会培训评价功能。单一对学生评价,很难将专业教学和企业标准无缝对接。专业建设也应该主动向社会、向企业靠拢,依托具备条件的大中型合作企业,面向企业高技能人才,探索过程规范、评价公正、社会认可的技能等级评价模式。通过工作开展,反推高技能人才培养适配度提升,实现知识教学向技能教学、理论教学向学习实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葛立欣.基于“课赛证”融通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软件工程.2017年
[2].聂爽爽.技能大赛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赛教融合、赛融于教”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世界.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