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骁宇
[摘 要]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动育人模式变革,强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特征,“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模式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手段。通过分析人才培养现状、梳理课程体系逻辑,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结合“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交通行业背景下基于“岗课赛证”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提升工作岗位适应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技能证书实效性、技能大赛普惠性。
[关 键 词] “岗课赛证”;工程造价;课程体系;BIM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096-03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现阶段我国已成为“交通大国”,正加速迈向“交通强国”。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数智交通”理念的提出,促使公路建设从传统基础设施建造转向数字化的“智慧公路”方向发展。在传统公路建设基础上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升级,主要任务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建管养技术新型化、造价管理多元化、管控服务集成化等。其中,工程造价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科学、合理确定和使用公路建设资金具有重要作用。在“智慧公路”背景下,造价工程师需运用多源信息融合的管控方法完善公路造价管理模式。这对造价工程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指出新方向。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专业定位模糊、课程模块设置脱节、课堂组织逻辑单一等,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1]。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造价管理人才,工程造价专业亟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知识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形成多元职业發展能力,从而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引领建筑业走向更高层次的新技术,目前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对工程造价人员来说,不懂BIM技术,恐将在新一轮建筑业改革中遭淘汰[2]。2019年,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教育部首批试点的“1+X”证书,随后,高职院校陆续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这些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多服务于房屋建筑工程行业,对于交通类院校中工程造价专业结合“1+X”证书的课程体系改革却鲜有报道。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作为浙江省唯一依托交通行业办学的工程造价专业,依托智慧公路产业背景下的“双高”专业群建设,着力培养服务于现代化交通建设的造价管理人才。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结合“1+X”证书试点,开展了“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二、基于“岗课赛证”的课程体系建设实施逻辑
(一)建设依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1+X”证书制度基于企业、学校不同的教育需求的融合,“1”与“X”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职业与教育双重属性的融合统一[3]。
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国家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4],对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等任务做了进一步明确。
(二)课程体系内涵
围绕“1+X”证书,开展课程体系建设,通过 “因岗设课”“寓证于课”“寓赛于课”,实现“岗课赛证”相融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目标、过程、手段和评价四个方面,与“岗课赛证”四项内容恰好呼应。“岗”是指就业岗位,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对应着教学目标;“课”是指课堂学习,灵活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过程;“赛”指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促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证”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教学评价的有效标准。在“岗课赛证”四个维度中,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依据行业职业标准,从岗位需求出发,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技能大赛的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任务[5]。
三、基于“岗课赛证”的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以“一个核心,两个拓展,三个阶段,一门1+X证书融通”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以公路造价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为核心,向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两个领域进行专业拓展。基于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将培养过程分为“造价基础与施工组织”“工程计量与定额测算”“项目管理与造价控制”三个阶段,每一阶段融合“1+X”证书,构建基于BIM职业技能模块的职业技能平台,形成“岗—课—赛—证”综合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将人才培养阶段划分为八个学程,根据学情特点,确定每个学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重点,将岗、课、赛、证四要素融入课程体系中,如文末图1所示。
四、基于“岗课赛证”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
(一)校企协作,提升工作岗位适应性
从供给侧角度分析,当前公路工程造价毕业生普遍缺乏综合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6]。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应到课程体系中,实现“以岗设课”,才能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每学年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邀请合作企业专家就专业目标、岗位、任务、知识技能、校企联合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以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产教融合基地为依托,面向BIM职业技能,开展校企合作框架下的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使校内师生有机会把握行业新动向,了解企业新需求。
特别是考虑到未来新型智慧公路建设对造价人才的需求,专业增设了《智慧交通概论》《人工智能概论》《物联网技术》等智慧公路特色课程。
(二)双师双能,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
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制约着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是本科院校的学术型应届毕业生,对生产一线的相关技能了解不够深入。对此,一方面校内教师要通过研修访学、下企业实践锻炼等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参加企业培训、挂职轮岗等熟悉行业动态;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一线人员、优秀工匠担任外聘教师、企业导师,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带入课堂。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在《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编制》等专业课程中均已组建“校内教师+企业导师”的复合型课程团队,并引入BIM建模、BIM项目造价等证书技能元素;在《工程计价台账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中由外聘老师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直接授课,结合BIM项目管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证代考,提升职业证书实效性
为提高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积极性,自新生入学起,就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明确“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并从大一至大三递进开设《BIM建模应用技术》《BIM建模实训》《BIM工程项目造价》《BIM工程项目管理》等“1+X”证书平台课程,将证书考核标准作为课程评价标准。同时,由合作企业为主导开展每年数次的BIM证书考试培训,鼓励学生参与培训并报考BIM证书。当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根据证书等级(初级、中级),确定部分替换或全部替换相应的证书平台课程。
通过搭建基于BIM的职业技能公共平台,建设校企共享的技术技能培训平台,不断凸显BIM技能在行业的热度,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时效性。
(四)以赛促学,提升技能大赛普惠性
职业技能大赛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为实现竞赛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实现“以赛促学”,教师团队需对技能大赛项目进行二次开发,将其转化为普适性的教学项目,并将技能大赛标准引入教学中。同时,为实现“以赛促练”,应关注教学项目的选拔作用,设置合适的难度和工作量,既能扩大技能大赛选拔的覆盖面,又能选拔出合格的选手。此外,应重视往届技能大赛参赛学生的作用,如邀请往届参赛选手在课堂上分享经验,唤起学生的参赛热情,激发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实现“以赛促能”。
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学生可参加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模型设计和搭建,提高动手能力;进入大二后,可参加全国高校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自主选择BIM建模与深化、BIM计量与计价、BIM施工组织设计、BIM专项方案设计、BIM工程项目管理等赛项,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小结
通过“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中通过率达90%以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稳步提升,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热情高涨。课程体系建设还带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基地的不断建设及完善,在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的同时,也给校企双方带来大量优秀的实践案例。上述成果的取得,说明了“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与成功性。未来,我們将积极探索BIM技术与公路交通领域的衔接,并将其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为培养交通领域造价管理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南旭光,张培.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问题、逻辑与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5-10.
[2]王莹,吴贝.基于BIM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6):104-106,110.
[3]黄琛.高职工程造价专业1+X证书制度融合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5):40-44.
[4]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5]石月红.基于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的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岗课证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 (41):253-254.
[6]武琳,李忠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地方市场需求与职业能力构成研究[J].时代金融,2020(17):161-162.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