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伏连
[摘 要] 立足“互联网+”背景,阐述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和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中。将中国生理学家的故事和健康教育等知识制成二维码等数字资源,嵌入纸质教材,实现课程思政的系统化。
[关 键 词] “互联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课程思政;生理学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016-02
2015年,我国提出“互联网+”战略后,“互联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传统的纸质教材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医学基础课程,课程知识理论性强、抽象难懂,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指以纸质教材为载体和核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多种数字教学资源与纸介质教材实现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式[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2]。
作为医学高等院校,不仅要起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但仅依靠传统的思政课程远远达不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成为国家战略部署。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即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和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4]。课程思政中的“思”即思考,意指给学生提供让其产生思考的情景、载体、方法、路径、活动、评价等;“政”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其实课程思政也就是教书育人,我们一直在做,但零散化、碎片化、重复化。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就是为了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设计。因此,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是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组成与举措。
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本文以生理学为例,探讨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
一、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融合了纸介质教材和数字教学资源。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将思政题材制作成微课、视频、课件、文档等,建设多样化、可视化的数字资源,利用二维码和图文识别技术,将这些数字资源嵌入纸质教材中。还可以将数字资源依托雨课堂、职教云等信息平台,搭建一体化教材平台。学生通过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后,不仅可以观看微课和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还可以链接到学习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体化教材平台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前观看微课等数字化资源,然后在课堂上讨论、总结,从而将线上线下的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有效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
二、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
(一)结合中国生理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材是对某学科知识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经过加工整理得到的基本稳定的知识体系[5]。中国生理学家为生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讲述生理科学家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生理学家的成就遍布各个生理学研究领域,通过在教材中相应位置嵌入讲述中国生理学家故事的微课等数字资源的二维码,帮助教师将线上、线下教学充分利用起来。譬如,老一辈生理学家林可胜为消化生理与痛觉生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他为鉴定阿司匹林镇痛作用是在外周还是在中枢所做的狗的脾脏交叉灌流实验,被称为“全世界华人设计最漂亮的生理学实验”。冯德培是神经肌肉接头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先驱者之一,冯德培在利用蛙的缝匠肌研究肌肉的热弹性时,发现静息肌肉被拉长时产热增加,这个发现被称为“冯氏效应”。张锡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乙酰胆碱的生理功能。张镜如长期从事神经生理和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的研究。韩济生是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国际知名疼痛学家、我国疼痛医学的开创者。沈霁春主要从事研究颈动脉区的感受器和潜水生理。
老一辈生理学家不仅在学术上成就卓越,他们身上还有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爱国奉献故事。抗战时期,林可胜参加了红十字会工作,建立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创建和领导了中国军队救护系统。易见龙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血库“昆明血库”,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输血救伤做出了重大贡献。沈霁春担任新四军军医学校生理学教授,是我国最早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军队服务的生理学专家之一,病逝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二)结合科学家的科研故事,激励学生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有很多科学家为了追求科学真理而不畏权威、坚忍不拔的故事值得永久流传。
在哈维(William Harvey)发现血液循环之前,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和西班牙醫生塞尔维特提出心肺循环理论,因他们的理论挑战了权威盖伦的血液运动理论而被判处死刑。半个世纪后,哈维通过大量实验,正式提出血液循环的理论。哈维首次把实验用于生物学,成为现代生理学和实验生物学的奠基人。
像这样敢于质疑权威的故事还有很多,促胰液素的发现就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奖,在获奖之后,他的实验室发现酸性食糜能刺激胰液的分泌,但他和其他进行这项研究的人一致认为这是神经调节的作用,即使找不到证据也依然这么认为。而贝利斯(William M. Bayliss)和斯塔林(Ernest H. Starling)则大胆猜想这是化学物质调节的结果,并经过实验发现了促胰液素。他们创造了“激素”这个单词,建立了“内分泌学”这个新领域。
沃伦(Robin Warren)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故事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他们提出胃溃疡可能是由于感染了一种螺旋状的细菌,并培养出了这种细菌。但因为胃液是强酸性环境,不适合细菌的生存,因而他们的研究结果因与传统观念相悖而受到了医学界的无视和嘲笑。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马歇尔喝下一大杯含有大量幽螺菌的培养液,当时,他是一名年仅30岁的内科医生。沃伦和马歇尔的坚持和勇气,造福了千千万万的胃病患者。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兰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发现血型,班廷(Frederick Grant Banting)发现胰岛素,伽伐尼(Luigi Galvani)发现生物电,洛伊维(Otto Loewi)受到梦中的提示发现乙酰胆碱等。我们不仅要通过这些科学家传奇的研究过程和创新历程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更要通过科学家敢于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的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林可胜研究阿斯匹林的镇痛作用和组织胺刺激胃分泌的实验都是在他自己身上做的,在实验记录的影片中可以看到他把缓激肽注入自己的动脉血管中后痛苦扭动的情景。班廷为了证明提取的牛胰岛素的安全性,在自己体内注射牛胰岛素;屠呦呦为了证明青蒿素的安全性,以身试药;汤非凡为了研究沙眼衣原体,将分离出的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接种在自己眼睛里。因此,令我们敬佩的不只是科学家在科学上的发现,更是他们对真理的坚持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结合生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健康指导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科学。在学生学习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的同时,可因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及康复等知识。在骨骼肌的收缩功能一节的教材中,植入了数字资源的二维码,以鼓励和指导学生科学运动,强健体魄。能量代谢一节,从能量代谢角度讨论肥胖,通过体质指数法判断肥胖,介绍肥胖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如何“健康享瘦”。视觉器官一节,在介绍眼的视觉功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用眼。肾脏生理一章,引用慢性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宣传锻炼身体、低盐低脂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每一章都可制作这样的数字资源插入教材中。
三、结语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材是基础,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将思政素材制成生动化、可视化、形象化、立体化的数字化资源融入教材,有利于将课程思政工作系统化,使教師容易“教”,学生容易“学”。正确建设和使用教材中的思政题材,可避免课程思政流于形式,从而将思政元素真正渗透、融入理论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形成兼具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丹丹.“互联网+”下高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发与建设[J].传媒论坛,2021,4(10):161-162.
[2]李洪群.电子专业课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研究[J].山西青年,2017(1):190.
[3]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45.
[4]罗自强,冯丹丹.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11):1283-1286.
[5]李敏,李凤珠,樊耀.浅谈教材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管理观察,2009(17):104.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