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玮娜,张樱凡
[摘 要] 高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来保障。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混合所有制办学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新途径,多主体参与办学,共同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在这种模式下需要更多地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构建质量保障文化,建设师资队伍,构建多元主体的质量评估体系,加快质量管理和监测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从而构建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混合所有制办学;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038-02
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追求和生命线,通过构建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关键路径。高职院校推进改革中,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主体参与办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这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有新的要求。
一、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内涵及意义
混合所有制办学是由经济向教育方面的延伸,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指多个产权主体(这里指国有、集体、民营和境外资本等)共同办学的新教育模式。通过吸纳社会资本、管理等因素参与人才培养,为职业院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师资保障,解决高职院校教育经费、师资不足的问题,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多主体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形成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能动作用,切实解决校企合作不深不实的问题。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新突破,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举措,是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
意义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职院校依据职业院校定位,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主动建立形成的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过程。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一)有助于高职院校树立质量意识,规范办学和教育教学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从外延式发展进入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完善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提升作为学校改革的重要目标,规范办学和教育教学行为,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二)有利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深化高职教育改革,通过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根据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与标准,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动态的教学诊断与改进,从而保证学生的成长质量,提高就业岗位与学生能力的匹配度,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高职院校的育人效能。
(三)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混合所有制办学将社会、行业、企业等资源调动起来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中,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有机衔接,学生毕业即能高质量就业,就业即能将所学发挥价值,人岗匹配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对接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适时优化与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规格、师资建设、实习安排等,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策略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需探索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策略,尤其需重视质量意识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评估体系的完善和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推进几个方面。
(一)落实双主体责任,提高质量意识,建构有自己特色的质量保障文化
1.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参与的质量保障机制。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日趋重要,因此要落实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责任,形成主管部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持续长效的质量保障建设状态,树立起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有责任和義务参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识,真正实现在学生入校到出校工作整个过程中都进行质量监控、诊断与调整,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
2.建构有自己特色的质量保障文化。在兼收并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立足于学校自身发展规划、混合所有制办学合作育人情况,构建一套自上而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文化。
(二)重视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设高素质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对现有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政治素养、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对学校现有教师进行规划性的培养工作,并从专职教师中培养和选聘专业带头人,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
2.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根据教师结构情况、专业群建设和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发展需求招聘和引进人才,尤其是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
3.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完善兼职教师库。依法依规从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管办评分离改革
1.健全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具有多主体参与的特点,需要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开展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性监督与评估,定期请行业企业、家长等来校调研,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解与评价。积极推动管办评分离改革,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将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作为评估考量依据,引入第三方评价评估机构对学校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加强沟通,重视评估结果的反馈。
2.建立长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家长等的作用,与企业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情况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形成多元监督机制,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趋势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在评估与监督中适时不断优化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机制。
(四)加快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1.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构建现代化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保障。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设施的同时提高软件建设的质量,发挥信息化设施设备在质量管理与提升方面的辅助、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拓宽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渠道,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技能和素养的培训工作,让教师能真正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益处。
2.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完善平台功能,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跟踪、信息收集和反饋,让人才培养每个环节都成为数据信息源。同时推进学校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各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为整合、分析和监控数据提供便捷。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要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多元评估体系,利用好信息化平台,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与优化,为社会、行业、企业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波,周勇,倪晋尚.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27.
[2]周凯,宋嘉.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20(8):23-24.
[3]龙晓波,张凇源,代若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工作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6):20-22.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