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几何常见极值问题的解法探究

2023-09-13 11:38黄发长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几何解题技巧极值

黄发长

【摘 要】  在动态几何题中,求满足条件的某个几何量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达到最大(或小)值的问题,称为几何极值问题.这类题通常作为压轴题出现在中考选择题、填空题中.本文从三个“基本事实”出发,观察、探究、归纳常见平面几何极值问题的解法.

【关键词】  几何;极值;解题技巧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这类题的解答关键点在于利用轴对称构建对称点(有时只需在图中寻找现成的点),把所求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距离大小的问题.“将军饮马问题”是此类题中最经典的模型.

例1   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是     .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构建点D(或M)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相比较而言,构建点D的对称点(即为点B)更为容易.这样连接MB,即可得最小值是10.

2 垂线段最短

2.1 直接考查

这里所说的“直接考查”是指要求的结论(即使存在转化而间接求解),直接用到基本事实,是相对下述“2.2”复合考查而言的.

例2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点P是AB上一动点,点E、F分别在CD、PD上,且DE= 1 3 DP,DF= 1 3 DC,若 sin ∠CBA= 3 4 ,BC=8,则EF的最小值为     .

分析   易证△DEF∽△DPC,且相似比为 1 3 ,则当PC最小时,EF取得最小值.显然当 sin ∠CBA= 3 4 ,BC=8时, CP⊥BA是PC取最小值的前提.则易求得EF的最小值为2.

2.2 复合考查

所谓复合考查,指要求的结论在形式上不是一条“整”线段,而是几部分的和.其解法通常是把结论中的部分整合为“整体”来求解.此类题型中典型的例子是“胡不归模型”.

例3   如图3,在△ABC中,AB=AC=10, tan A=2,BE⊥AC于点E,D是线段BE上的一个动点,那么:(1)AE= ;(2)CD+  5  5 BD的最小值是 .

分析   (1)AE=2 5 ;

(2)解题时把“  5  5 BD”先转化是关键,

不妨设  5  5 BD=m,

则有 m BD =  5  5 ,

而  5  5 = 2 5  10 = EA AB ,即有 m BD = EA AB ,

于是过点D作DP⊥AB(如图4),则  5  5 BD=DP.

于是求“CD+  5  5 BD的最小值”便转化为求“CD+DP的最小值”.

显然当三点C、D、P共线时,可满足要求,过点C作直线AB的垂线CH,即最小值为CH的长.易求得最小值CH=4 5 .

3 不是课本定理,却也是“基本事实”

3.1 藏在图形中却显而易见的极值問题

举个例子来说明“显而易见”,如在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解此类题,构造与所求结论相关的直径是解题关键.

例4   如图5,AB是⊙O的弦,AB=5,点C是⊙O上的一个动点,且∠ACB=45 ° ,若点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MN长的最大值是     .

分析   MN是△ABC的一条中位线,则要求MN长的最大值,可转化为求弦BC长的最大值.显然当BC为直径(易求直径为5 2 )时其长最大,所以MN长的最大值是 5 2  2 .

3.2 与轨迹有关的极值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动点的轨迹.当轨迹与圆有关时,给定条件中往往会有直角,把直角当作圆周角,直角顶点便“动”了起来(形成轨迹),接下来确定直角所对的直径是解题关键.要注意的是,直径有时是显现的、有时是隐藏着的,这恰恰是难点所在.

例5   如图6,在△ABC中,AB=5,AC=7,AE平分∠BAC,BE⊥AE,垂足为E,D为BC的中点,则DE=     ;若把条件“AE平分∠BAC”改为“AE为过点A的任意射线”,其他条件均不变,则DE的最大值=      .

分析   (1)延长BE交AC于点F,易有DE为△BFC的中位线,

则DE= 1 2 FC=1;

(2)求DE的最大值,突破口在先搞清点E的轨迹是什么.由于∠AEB为直角,联想到圆.以AB为直径的圆即为点E的轨迹.于是DE的最大值即为图6中过圆心O的线段DE′=6.

例6   如图7,在矩形ABCD中,AB =4,BC =3, E,F分别为AB,CD边的中点.动点P从点E出发沿EA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F出发沿FC向点C运动,连接PQ,过点B作BH⊥PQ于点H,连接DH.若点P的速度是点Q的速度的2倍,在点P从点E运动至点A的过程中,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为 .

分析   从图上看直角∠BHP所对的斜边BP长是变化的,本题直径隐藏着.连接EF交PQ于点M(如图8),易证△EMP∽△FMQ,且EM∶FM=2∶1,即PQ始终过点M,连接BM,BM即为“隐藏”的直径.作⊙O,连接DO交⊙O于点H′,则DH′为线段DH长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值.由EM∶FM=2∶1可知EM=2,而BE=2,则BM=2 2 ,即半径OB= 2 ,易得OD= 13 ,则DH′= 13 - 2 .

4 结语

解答几何极值问题,处理好解题与培养核心素养的关系是关键.具体说,就是通过解题培养直观想象、应用意识等素养;反过来通过直观想象区分条件特征,准确应用相关“基本事实”解答问题.

猜你喜欢
几何解题技巧极值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知多少
极值点带你去“漂移”
极值点偏移拦路,三法可取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一类“极值点偏移”问题的解法与反思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现代油画构成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教学探微
三角函数问题中的数学思想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