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茜
摘要: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小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在数学课堂中有时会出现言不达意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训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语言 訓练 数学思维 发展 数学素养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和工具,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素养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训练,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精备教学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中浸润数学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练,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在教师刻意营造的数学语言的氛围中受到熏陶,数学语言得到规范,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时,例题: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小雁塔高度多少米?我出示例题,问:“请仔细阅读例题,用你的话说出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有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根据相等的数量关系,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像这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都是先请学生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目的是弄清找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思考解题方法。这样引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二、注重数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
数学阅读是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数学阅读,通过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促进表达能力和理解力的发展,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阅读数学教材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有效资源。但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充分协同参与。
(一)阅读要动手
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拓展思维,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书写能提高记忆效率,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1.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以注意阅读的重点与关键点,能够自我阅读,理解题目大意。2.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感悟新知,深入理解;3.动笔演练。读中演,尝试演算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变“厚”为“薄”。
如教学“平行线”画平行线的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线的画法。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模仿画,试画一组平行线,比一比自己画得和书上画得有什么不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全班一起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二)阅读要动脑
阅读中必有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设计的导学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细细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如在教学“三角形基本特征”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去进行相关合作,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和合作不仅明白了“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而且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条边可以是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吗?”通过集体讨论,一致认为书中的结论可以改为“三角形的两条短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而且还补充了教材的内容,使学生心里充满了成就和自豪感。
三、表达思维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介绍数学知识形成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培养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既是对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有人说:“没有交流的地方,真正的学习就不可能发生。”对数学语言的习得,其理也一样。
如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试算408÷2,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算式的计算过程和你掌握的除法计算方法一样吗?
(2)2除十位上的“0”,商是多少?
(3)408十位上的“0”你想移下来计算吗?为什么?
(4)你该如何表述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再要求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分组比赛说给全班学生听,看谁用语言表达时有条理、说清楚、有数学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训练了数学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借语言转换,让学生在转换中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维的一种科学性很强的语言,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语言的反映。数学语言通常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其中文字语言在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方面运用较多,图形语言具有直观、清晰等特点,符号语言简明但不容易理解。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对数学语言不理解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借助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理解,促进数学思维,达到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如教学“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一课时,例题:“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粉笔?”通过分析题意,我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借助数学符号写下如下数量关系: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x-28=42”;或者:买来的盒数-剩下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列式“x-42=28”解答。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教学时要设计画线段图或写数量关系,让学生学会表述应用题。在这样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训练和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数量关系,促进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