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显云
摘要:新课程改革指导下,教育观念更新就像一缕清风,使高中生物教学迎来创新发展新机遇,更好展现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全面发展。故此,文章围绕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展开分析,希望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生物 渗透方法 德育教育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对生命理解与尊重、对自然敬畏与爱护、对科学技术认知与探索、对社会责任与担当,这也与德育教育方向基本相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段。德育不单单是高中班主任的责任,也是每位任课教师的职责。高中是学生三观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德育渗透的积极作用
高中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三观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能使学生自觉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输学科知识,让其熟练运用,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高中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科知识中与德育教育相關的素材。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课程,且人类是构成生命科学的主体,生物课程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并不仅限于生命观念,还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由此可见,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非常必要,要求高中生物教师把德育教育内容不断挖掘出来,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对策
(一)有效利用教材,展开德育渗透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工具之一。[1]高中生物教师想要将德育渗透于无形之中,就要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内容,将生物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为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借助教材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对学生展开德育渗透。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还要对相关素材展开深层研究,找出德育和教学素材的契合点,让学生在收获学科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例如,以“细胞的生活环境”为例展开教学活动时,高中生物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内环境基本构成以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细胞生活环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变化情况。教师在讲授知识点前,还可为学生讲授当前的生活环境问题,着手于生活环境,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改变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随后再学习细胞生活环境有关知识。同时,当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自身的内在关联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之中,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不肆意践踏花草的良好习惯,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掌握学科知识,还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明确伟大抱负指向,展开德育渗透
现如今,德育教育的方式有许多,高中生物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德育渗透的大方向。在高中生物教学组织中,学生要了解许多学科知识,知晓生物科学发展过程。在此期间,学生会意识到当前生物技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积极作用。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特别是知晓生物学家所做的贡献后,学生会受到熏陶,进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奋进精神,帮助学生形成伟大的志向抱负。[2]
例如,以“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为例展开教学活动时,高中生物教师要为学生介绍我国的克隆技术发展情况,并导入克隆羊的实例。通过讲授克隆技术研究成果,教师要让学生知晓我国克隆技术发展历程,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作为生物科学的核心技术,许多著名的生物学家都将新兴生物领域当成终身奋斗目标,持之以恒地钻研生命科学,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当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成就后,就会了解到这些知名生物学家所做的努力,学生会受到鼓舞与激励,将这些生物学家作为自己的榜样,形成伟大的志向抱负,而德育教育内容也以此种方式在教学中得以有效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全学科德育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高中时期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意识的重要节点,而生物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关联性,高中生物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课本中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教学素材,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能促进生物教育创新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滕静静.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实践[J].中国宽带,2021(6):125.
[2]张巧燕.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关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