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莹
“双减”政策规定,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非书面”成了家庭作业的主要形式。“非书面”作业的布置是对传统作业形式的创新,也是对老师作业布置能力的一次考验。其实“非书面”作业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尝试着在“非书面”作业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非书面”家庭作业设计的特性
(一)基础性与趣味性相融
设计“非书面”家庭作业时,教师要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据,以文本的知识目标为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特点,朝着“新一点,趣一点、活一点、奇一点”这些方向努力,将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作业题材,打开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和兴趣。
(二)层次性与综合性相融
“非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也要针对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布置实践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强的课外作业,使每个学生在任务中有更大的收获。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设计时要注重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交流能力的评估,加强内容的整合。
(三)有效性与简洁性相融
有效和简洁是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布置“非书面”家庭作业时,教师必须做到集思广益,精心设计。“非书面”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的监督、配合,通过学生开心学数学来共同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作业的设计、布置应以“需要”为前提,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代表”。作业题的内容和题项要典型、有目的、有意义,要有时间规划,忌多忌杂。
二、“非书面”家庭作业设计的形式
“非书面”家庭作业的形式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类型的作业,其基本形式一般可分为:说、数、做、找、玩、读等。
(一)說:用语言表达来完成作业,可以说方法、说算理、说思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已的思维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有效调控教学的主要方法。语言表达更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和学生的情感。如17-8=9,让学生把怎么计算的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算法1:把17拆分成10和7,18-8=2,2+7=9。算法2:把8拆分成7和1,17-7=10,10-1=9。算法3:想加法算减法,8+9=17,所以17-8=9。
(二)数:一般指的是数小棒、数豆子等物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数概念”的基础,没有“数数”这一过程,学生对“数”的理解是不深刻的。通过一个一个地数,学生知道了某个集合的数量,通过两个两个地数或者五个五个地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正着数或者倒着数能进一步发现“自然数列”的内在规律。“数数”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数数时,尤其是“点数”(手指着一个物体口中说出一个数)时,学生必然要用到“一一对应”的原则,每说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物体(或)手指。而“一一对应”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和法则,它能够建立起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学习函数的思想上与方法上的储备。另外,在“数数”时学生必须“有序”地数,否则就会“漏数”或者“重复数”,从而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有序”地观察,“有序”地思考,这也是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三)做:一般是指学生操作,让学生说说操作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
利用已有知识动手实践,运用课堂所学知识,通过体验将知识升华、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有了生长点,这也是家庭作业设计的一个思路。因为书本学习无法替代动手实践加深学生的感悟,外部知识的内化,体验这一步不可缺少。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布置一些实践操作性强的课外作业,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了“米、厘米的认识”后,教师设计调查“米尺的作用有多大”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测量自己的用品,包括课桌、文具、书包;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阳台、房间等的长、宽、高等。
(四)找:指学会用眼睛观察,发现身边的数学信息
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例如,如学习完《找规律》后,我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学生观察家里或住宅周围有什么东西是有规律的。从作业效果来看,学生对这样的作业很感有趣,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作业完成了。学生A拿来一条用小珠子串成的颜色和形状各有规律的小手链。学生B:我家有一把雨伞,它的条纹有规律,还有路边的鲜花摆放也有规律。学生C:我在练习弹钢琴的时候发现了琴键是五白三黑为一组……
(五)玩:指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数学
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为了避免单一的训练,我设计了“玩扑克”和“掷骰子”的家庭作业。
例如:“掷骰子”多人玩游戏:准备两个骰子。一个人专门投骰子。每投一次,其余的人就把所得的两个数相减,并迅速报出结果。看谁减得对,报得快。这个游戏可以训练10以内的减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为了增加难度,还可以规定,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就报出它们的和。这样,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玩扑克”游戏则规定:家庭中两位成员在扑克牌中分别抽取两张,抢答两数的和与差,答对者加1分,先加到10分者为胜,此游戏进行了20以内加减法的巩固练习。
“非书面”家庭作业丰富了数学作业形式,是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作业设计策略。教师要加强对作业的研究意识,立足实际,结合学情,突出实效,精心设计;关注“减负增效”和“人文”的结合,注重作业内容、形式、质量、数量和所用时间。今后我们还将在“非书面”家庭作业的布置和评价上继续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