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花
在惯性思维里,阅读是文科的事情,跟理科关系不大,特别是数学这一门科目,认为数学不需要阅读,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等就可以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数学知识看似“分散”,实则紧密联系,任何新知识的出现,需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这就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仅仅关注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这相当于无视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建立。
阅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有效的数学阅读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分析以及推理能力,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语言的深入理解,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形成对数学学科独特的认知和感悟。
虽然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阅读、理解、表述,但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把阅读和理解结合起来,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呢?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数学教师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明确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数学学习不仅要打好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如理解各种数量关系、数据统计、利率、增长率等等。因此,从小学开始注重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读什么呢?
首先,数学教科书是学生主要的阅读材料,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活动。其次,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学习指导等,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材料。
数学水平高与阅读理解能力好是分不开的,解数学题的时候,需要先理解题然后才能进行解题。数学阅读对于促进理解、思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习数学应该有三个环节:听课,探究,阅读。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感悟思想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密不可分,它们是数学的灵魂,内涵十分丰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转化、对应、类比迁移等。优秀的数学课外读物将学生平时学习到的数学知識、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与有趣的故事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满探究趣味的数学课外读物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数学阅读能力与数学学业质量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