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广春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它能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形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探求新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新授内容中有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进行练习时,有些容易出错的题,学生们各有各的说法,意见不能统一,教师如果马上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都有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寻找规律、思考问题全面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知道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该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共同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该担任一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每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乏味。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來,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愿意合作学习,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加强合作,善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便学生学会合作,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