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萍
摘要: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四基”“四能”与“三会”。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1]教师设计好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得学生通过探究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尤为关键,问题设计得好,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有助于促进课堂有效互动生成,驱动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问题 课堂生成 学生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2]
新课程实施,新理念学习,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堂堂设计精美的课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直观地诠释着新课标下的新课型,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此绽放,学生能力在此得到发展,让我们欣喜不已。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更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某些表面看起来热闹的课堂,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追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注重问题设计。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学生真正达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境界。[3]教学中借助一个个经过精心设计又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和发现,让我们的课堂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将从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开放性、深度性这三方面谈谈精心创设问题对促进课堂生成,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层次性的问题,让课堂推进更有梯度性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點)与本质,针对问题的难度和深度,教师要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4]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学生围绕具有较强逻辑思维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突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
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性,课堂不断生成与推进,课感将会在推进中逐渐彰显出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时,可以设计以下五个问题。
1.用8、1、4三个数字任选两个组成两位数,你能写出几个?
2.为什么有的学生写的个数多,有的学生写得个数少?
3.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你能说出正确的个数吗?
5.怎样又对又快找到最大和最小的两位数?
问题1设计的意图是制造认识冲突,凸显学生的能力,因为不同的学生得到的个数是有差别的。
问题2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分析重复与遗漏的现象,从而抽象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重复与遗漏?
问题3设计的意图是体现学生改善重复与遗漏程度的办法,并概括为“有序列举”。
问题4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有序列举的一般方法,提高思维的严谨水平。
问题5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怎样又快又对地找到最大与最小的两位数,形成一种技能。
可见,教学问题设计的重要性,问题设计具有梯度性,方能使课堂教学在一个个的问题中不断生成与推进,课感方能在教学推进中逐渐彰显出来。
二、有开放性的问题,让课堂思维更具广度性
开放性问题要有实际意义,要突出主题。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意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5]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后,让学生回答我有多少钱,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我口袋里有一个五角硬币、一个一角硬币,请问我有多少钱?
问题2:我口袋里有两个硬币,请问我有多少钱?
问题3:我口袋里有钱,请问我有多少钱?
比较三个问题可知:问题1空间太窄,答案唯一,生成的太少。问题3空间太大,生成的答案太多、太杂。问题2则有较合理的思维空间,学生能够在这个空间里作有效的思考。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师:瞧,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贝(出示乒乓球),怎样求它的体积?(演示)放在水中它会漂浮,怎么办?
生1:把乒乓球内部装满东西使它沉入水底。
生2:这样就破坏了乒乓球,我用橡皮泥做一个和乒乓球一模一样大小的球,放入水中可求出体积。
生3:我觉得这样有误差,我的办法是在乒乓球上绑上石头再放入水中,用上升水的体积减去石头的体积就是乒乓球的体积。
生4:这样也不是太好,我的方法是把乒乓球埋在沙里,看沙子上升的体积就可求出乒乓球的体积。
生5:也可以埋在小米中。
师:同学们可真是智多星!大家玩过冰吗?怎样求它的体积?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下探究。
开放性问题解决是一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过程,也是一个具有思维诱惑力的话题。“怎样求乒乓球的体积?”“乒乓球放在水中它会漂浮,怎么办?”一问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们探究、讨论的兴趣,开放的问题给不同认知结构、不同风格的学生创造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随着一个又一个新颖方法被发现,众多学生“脑洞大开”。这样活跃的思维活动,再次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在学生享受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的时候,“冰的体积怎样求?”又把学生一下子带入思维困境之中,从而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大大激发起学生挑战困难的欲望。
三、有深度的问题,让课堂生成更有厚度性
数学课的生成,必须是思考的结果。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流于形式,过于浅显,都不利于课堂的生成。有深度的问题,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彰显数学味。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教学中,探究能估成“整百数”的规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学生们请想想能估成700的数有哪些?
生:(思考了一下)有很多。
师:那么多,我们该怎么记录下来呢?有没有什么简洁的方法呢?
我们先确定它的范围,想想可以估成700的数最小和最大的分别是几?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也可以借助数轴来帮忙,谁愿意看着数轴汇报一下?
师:650开始往后数,749开始倒着数,这个范围的数都可以估成700。请同学们认真看看,650和749在数轴上的位置,有发现吗?
生:650是600和700之间的中间数,749比700和800之间的中间数750少1。
师:中间数5按规定是往大数估。
师:这么多数,一个一个写出来比较麻烦,可以分段写一写,几个为一段?怎样写既简洁,又方便看出它们的规律呢?
生:同桌相互讨论。
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可以一百一百的数,更大的数还可以一千一千的数。现在从650到749这么多数,几个一段合适呢?,对,10个一段,请大家按照10个一段有序、完整的记录,开始……
追问:估成“整百数”为什么不看个位?
……
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凸显了层层递进的推进感,增强课感,又饱含了思维含量,充满浓浓的数学味。尤其最后的追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不应局限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真正理解数位之间的相对关系,个位和百位不是相邻的,对于百位来说,个位上的数太小了,它不能直接影响百位,要通过十位才能影响百位。追问是师生之间重要的对话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意识,加深学生思维深度,拓宽学生思维广度,从而让数学课堂有厚度。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习新理念、转变观念,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精心设计好问题,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敢尝新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文明.谈谈课堂提问的误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2):27.
[2]沈丹丹.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
[3]杨卫星.试析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4]俞正强.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5]华应龙,孙习涵. 我就是数学,但我绝不仅仅是数学[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下半月),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