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课外阅读指导

2023-06-12 08:14黄彦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新高考课外阅读

黄彦华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高考的推进,语文高考面临着很多新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题量增大,命题更为注重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命题材料面拓宽,材料来源更加多元化,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与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这几个方面。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更大的促进。文章将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根据阅读时间和空间的不同,阅读可以划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是在课堂上的阅读,包括对于课文的阅读、对于群文文本的阅读等,是有教师进行指导的。而课外阅读则主要是学生在课外的延伸阅读,一般来说教师指导较少,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如今,随着新高考的改革,阅读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新高考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新高考带来的改变,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新高考语文学科所带来的新改变

近几年来,新高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语文学科考查的重点也有一定的改变。无论是从题量方面,还是在命题材料面方面,亦或是考查重点,都发生了转变。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谈一谈新高考语文学科所带来的几点改变。

1.题量增大,命题更为注重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当前在新高考背景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语文科目的命题题量大大增加,卷面字数越来越多。在5年前,高考语文的试卷面大概六七千字,而2020年、2021年每年语文卷面的字数都会有3-5个百分点的增幅,现在已经达到了九千到一万字左右。这对于学生阅读的速度与阅读理解力有很大的挑战。

2.命题材料面拓宽,材料来源更加多元化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可以发现,高考语文命题的材料面大大拓宽,不仅仅有古今中外文学方面的材料,还有社科方面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时政方面的等等,可见,课内阅读要多向课外延伸,要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多关注社会。

3.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与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在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高考不断强化了对学生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的考查,加入了很多信息的干扰,考查学生对于检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新高考还对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强化了考查。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品质”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新高考背景下,语文试卷也增加了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思辨能力的考查。

4.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力度也是越来越大。不仅文言文的材料面拓宽了,考查深度也更深,同时还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前面我们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语文高考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且要积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速度,拓展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

1.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速度

前文中我们已经分析,从新高考的命题方向上可以看出,高考语文改革后,对文本阅读的速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阅读速度过低,可能连高考的题目都做不完。为此,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要加强对于阅读速度的提升。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加大阅读练习力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尤其是限时训练,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第二,开展略读训练。

在一些文本材料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开展略读训练,不需要学生一字一句、字斟句酌,而是通过浏览、略读的方式最迅速地抓住核心内容。这对于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帮助。为此,可以多找一些材料来组织学生开展略读训练。

2.拓展语文课外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近年来,高考语文在阅读理解的文本类型方面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前的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方面是二选一的模式,在文学类和应用类的文本中选择一个进行作答。相对于实用类的文本,文学类的文本阅读较难,因此选择應用文本类的考生较多。经过语文高考改革的调整,文学类阅读和应用类阅读都变成了必考内容,没有了选择的机会。而且很多阅读内容也都更加广泛,包括了诸多的领域,比如科技领域,哲学领域,历史领域,政治领域等等。如果学生的知识面窄,不了解这些领域的内容,就会影响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解读,使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考查过程中感觉到焦虑。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要积极拓展语文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要多推荐学生阅读多种类型、多种内容的文本,多读一些历史类、自然科学类以及逻辑思辨类的文本,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涉猎众多,也会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辨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我们前面说过,课内阅读主要有教师来带领和指导,而课外阅读则没有教师指导,因此需要学生自发地阅读,这就会导致很多学生不去阅读,或者阅读流于形式、敷衍塞责。阅读不应该仅仅是取得一个好分数的敲门砖,还应该成为学生终身的事业,应该成为学生良好的习惯。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坚持每天阅读。

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因此很多学生早已没有坚持阅读的习惯。这是不科学的,阅读应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成为一种生活行为。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每天阅读,哪怕仅仅阅读10分钟,也要坚持,因为坚持阅读的过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同时,由于学生坚持每天阅读,那么阅读量和阅读的速度都会大大提高,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变化。

第二,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通常会因为时间原因、学业压力原因等等而搁浅,导致阅读习惯中断。而如果教师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则能够使学生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自觉阅读,保持阅读习惯。为此,可以组织“读书打卡”“读书沙龙”“读书月”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第三,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

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为了图快,会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阅读,这是不对的。阅读需要粗读,也需要精读,如果以粗读充斥着整个的阅读过程,学生只能囫囵吞枣,阅读效率会很低,也容易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精读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阅读后归纳总结文章大意、分析文章数据等途径来使学生实现精细化的阅读。

第四,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所谓“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结合的习惯。阅读中有很多可以汲取的写作经验,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一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仿写、扩写、缩写、写读书心得等等读写结合的活动,则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立足新课标和新高考,强化对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

从新课标到新高考,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文言文知识、传统文化的考查,尤其是作为具有导向性的政策文件的新课标,其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这一附录中,更是选择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比如文化经典著作《庄子》《论语》《孟子》;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经典阅读为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文素养的升华,视野境界的提髙,更多的是文明的继承和发扬,提高人的审美品位与审美情趣,进而提升人生境界,完成个人的全面发展。新高考语文科目中更是考查了很多古文的内容,可见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新高考都对于传承经典文化予以了一定的重视。为此,教师应该强化对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为学生推荐更多的经典文化著作。

除了新课标附录中推荐的,还有很多也是值得学生学习和拜读的著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多推荐一些文史哲类的传统文化著作,比如《古文观止》,这本书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12卷,有文章220篇,涉及到了各种体裁和风格,其因语言简洁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而具有一定代表性。尤其关键的是,《古文观止》中,220篇文章每篇有简要评论,这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也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可以多推荐这类的作品给学生阅读。又比如,《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了大量的人物言行和逸闻趣事,其间又包含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婚丧嫁娶、社会风气乃至改朝换代。这部作品是魏晋思想文化的集中载体、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读者可以从这些碎片化的场景中,拼出一个时代景致的轮廓。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这部作品,体会魏晋士人的风貌。

第二,鼓励学生用心阅读,进行个性化解读。

经典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也是能够经得起人们推敲和解读的。一部经典,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解读,读者的阅读其实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必要求所有的学生统一观念,而是要鼓励学生用心去阅读,对经典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举例来说,《红楼梦》中,有着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角色,比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人物角色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教师要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解读,凭借自己的理解,对于角色进行个性化的、独特的解读。

第三,“好读书,不求甚解”。

对于涉世经验较少的高中学生来说,很多经典作品过于晦涩,难以理解,学生阅读起来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会敬而远之。其实,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对于所有经典的古代作品都熟稔于心,因为经典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或者思想的作品,它更是深深扎根于读者的内心世界,并长成参天大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来进行时间上的沉淀、洗练和锻造,不必追求字句的理解,而是接受经典精神上的洗礼,接受经典文化上的碰撞与交流。

5.建立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

如今,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缺乏驱动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不重视,尤其是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上,更是几近于无。这样的一个模式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缺乏了监督、督促和促进的作用,不利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为此,教师必须要尝试着建立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要通过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以往的课外阅读评价多为教师单方的评价,这是相对来说有一定偏差的,是单维的。为此,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要打造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一体化的评价主体。所谓教师评价,主要指的是教师在阅读学生的读书报告、了解学生的素材积累和摘抄作业时给出的书面评价,以及在观察学生读书交流活动中给出的口头评价。当然,试卷测评也是教师评价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评价体系还有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具体做法是制定评价表,让学生和家长从阅读时间、涉猎范围、读书方法、认真程度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认真对待阅读,起到鼓励和监督的作用,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建立过程性的阅读评价模式。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不能将学生囿于“是否读完这本书”“读完后是否有提升”这类的结果性评价的怪圈之中,而是应该建立过程性的阅读评价模式。即: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主动阅读,是否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学生的阅读方法是否科学,阅读思维是否明确,等等。建立了這样的阅读评价模式,能够使学生更专注于阅读本身,而不是阅读的结果。享受过程,有时候要远远强于追求结果。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是学生灵魂的所在。本文从新高考语文学科所带来的新改变入手,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探究。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高中语文老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新高考所带来的阅读方面的改变,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引导学生发现课外阅读的魅力,拓宽学生的灵魂空间,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为最高理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博.在“重构”中探讨古诗的内涵——以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古诗阅读题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1,40(09):33-34.

[2]赵明.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25-26.

[3]孙自见.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考点变化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2021(04):80-81.

[4]祝泉洲.打破传统模式,凸显关键能力——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观题命题分析及备考建议[J].教学考试,2022(01):37-39.

[5]伏旭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指导路径分析[J].教育界,2021(49):19-21.

[6]苏国冠.新高考背景下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21(94):34-36.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新高考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