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为养料让学生自由生长
———以《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例

2023-05-30 12:26呙楚娇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平角内角三角形

文|呙楚娇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其学习目标为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和探究的乐趣。根据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然知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笔者将以《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前后两次导入和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来谈谈对“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知识还教思维

数学到底教什么?数学教育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把数学当作知识来教,第二层是把数学当作思维来教,最高境界是把数学当作文化来教。

1.(第一次导入设计)动画激趣,导入课题

播放动画:在三角形家族中似乎遇到了什么问题:“我的个头最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是最大的。”“我最胖,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爷爷,真的像它们说的那样,我的内角和是最小的吗?”“这可是三角形家族的秘密!”

师:你知道三角形家族的这个秘密吗?

生:它们的内角和是一样的,都是180°。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想法吗?那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三角形里面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内角。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学生上台指出教师手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师:那什么是内角和呢?

生:三角形三个角加起来的度数就是内角和。

师:刚刚大家都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不是180°。

2.(第二次导入设计)现实表演,探究争论

课件出示:“我比你大!”“你错了!你没有比我大!”“看起来就是我大!不信我们比比!”“比就比!”

师:这两个三角形情绪这么激动,它们在比什么?

生1:它们在比谁的面积大。

生2:它们在比谁的周长长。

师:你们觉得呢?

生:周长和面积一眼就能比出来大小,所以不是比这些。

师:那它们在比什么呢?

生:它们可能在比角的大小。

师:比单个角的大小也很容易比,那还有什么要争的呢?

生:比三个角度数的和谁更大。

师:那到底谁的角度之和更大呢?为了方便大家的表达和比较,我们一起给这6 个角标上数字吧。像这样∠1 加∠2 加∠3 的角度之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对比分析】

第一次设计的动画导入,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三角形的形象生动活泼、绘声绘色,但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远,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知冲突。站在学习科学认知负荷的角度上分析,色彩过于丰富、元素使用较多的画面更容易增加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使学生无法全心全意聚焦在讨论的问题里。而第二次的导入设计,只有两个最简单的三角形实物教具,为学生减少了非必要的认知负荷,再通过教师的生动表演,更能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三角形争论的内容上。

另外,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一二年级学生需要生动有趣色彩丰富的导入引起注意;三四年级学生则需要“有用”的导入,即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源于生活且能用于生活的情境;而五六年级学生则更喜欢具有挑战性,或者能够激发胜负欲、求知欲和探究兴趣的问题导入。本节课属于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心理已经在向五年级过渡和迁移,所以在导入情境的选择上要偏向于有挑战性,且能够激发他们探究欲望的问题和情境。对比第一次三角形内角和大小的争论后,引出“你知道三角形家族的这个秘密吗”的问题导入,第二次“它们到底在比什么”的开放性问题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比周长、比面积”这两次回答被否定的情况下,学生的胜负欲立刻被激发,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会更加强烈,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本节课的探究中。

最后,回到“教什么”的问题。从学科本质来看,教师到底是教知识?还是教思维?还是教文化?如果是教知识,那么教师只需用讲授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记住概念和方法。如果是教思维,那么教师需要通过提问题、探究活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用。当然,还有最高层次的教文化,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融合到极致,能用数学的眼光看任何事情,然后将其与数学知识概念勾连起来,提炼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最后再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文化上的熏陶。

二、是石头还是种子

在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一书里提到了“正确地做教育”则需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是正确“看教育”之后形成的见解。而“看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就会采用对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到底是将学生看作是罐子、石头或者是种子?两次探究设计中,笔者的学生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1.(第一次探究设计)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1)猜测。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学具,按照《学习单》上的内容和小组合作要求一起看看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吧!

四人小组合作:

①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人拿一个不同的三角形。

②同伴间合作量一量、算一算,一人记录并完成表格。

③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姓名三角形的形状∠1 的度数∠2 的度数∠3 的度数三个内角的和/度

师:观察每个小组的内角和,你发现了什么?

生1: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不一样。

生2:量出来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不是180°。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刚刚那个同学说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结论是错的吗?为什么有些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呢?

生:因为我们的测量会造成误差,所以算出来的结果基本都不是180°。

师:那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呢?

(2)验证。

师:在刚刚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尽管测量有误差,但是结果都接近于180°,那你有更加精确的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一定是180°吗?

师:180°是什么角呢?

生:平角。

师:怎样让三角形上的三个角变成平角呢?

生: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然后拼在一起,就能得到一个平角,所以它的内角和就是180°。

同桌两人合作探究,通过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第二次探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内角度数之和

师:如何判断谁的内角和大呢?

生:可以先量出每个角度的度数,再计算出内角和比较大小。

同桌合作:

(1)从学具袋中拿出大小三角形,一人选择一个三角形,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记录在《学习单》的表格上。

(2)选几组同学上台输入测量结果(电脑自动求和)。

?

探究结果:从数据得到的三角形内角和有178°、179°、180°、181°……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生:测量时会出现误差,有的时候量得不准确。

师:既然用量的方法无法准确判断出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较大,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四人小组合作:

利用学具袋中的大小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小组内想办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

小组合作汇报:

生1: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撕下来,可以拼成一个直角,两个直角加起来就是180°。

生2:将两个一模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内角和等于360°,那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

师:直角三角形是相对特殊的三角形,那怎么验证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生3: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借助直尺发现三个角拼起来刚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将三个角对折,发现三个角刚好可以拼在一起,拼凑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所以这两个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

【对比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学习型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

通过试教,不难发现第一次的探究设计探究性不够,提出的问题开放性和思考性都较低,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第二次探究设计以两个问题为教学主线“如何判断谁的内角和大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们的想法呢?”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欲望,给足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和挑战性,使学生人人有发展,人人有收获,最终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怎么教”,其实这取决于怎么看待学生。如果将学生看作罐子,那我们只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往里面倒知识,填鸭式地将其灌满即可;如果将学生看作石头,我们会对其精雕细琢,把其雕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但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被动接受我们的方法和思想;但如果我们将学生看成种子,我们要做的是给其提供一片合适的土壤,施以水和肥料,然后静待其自由生长,最终靠其自己的力量长成想要的样子。在第一次探究设计中,因为低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地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强加给学生,不仅提供了“平角”的脚手架,还将其思维限制在“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的思维框架中,现在回忆起来,就是把学生看成了一块石头,努力将其雕刻成笔者想要的样子。而第二次的探究设计,学生这颗种子在笔者提供的这块宽阔而无限制的土地上,通过平等的师生、生生交流和多维的互动,对“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讨论,在讨论和汇报展示中努力吸取养分,最终积累了向上生长的力量。

三、课后总结

教学是促进学生生长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给学生养分,让其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告诉他们。所以在开放性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

其实教学相长,教学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本节课笔者经历“思考——设计——反思——再设计”的教学设计过程,在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一节课的设计不能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应该跳出数学学科的框架,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节课中的所有环节,树立起正确的学科观和教学观,最终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猜你喜欢
平角内角三角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余角、补角与对顶角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三角形分割问题
突显分类,建构体系
三角形,不扭腰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