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武芳
【摘要】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何设计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等腰三角形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载体.因此,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在以等腰三角形典型题为例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设计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从而取得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的优势和效果.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等腰三角形;初中数学
引 言
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集合,它涉及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判定定理、相似定理、全等定理等多个方面,十分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仅限于其定义和判定定理,对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典型题目缺乏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甚至出现一些误区和固化思维.这些现象反映出初中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此,为了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一种更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活动设计.而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概述
(一)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内涵
以学为中心源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的发展和主动学习为重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单元教学恰好能实现新课标精神,使学生感悟知识体系,从整体角度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知识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反馈的教学活动设计模式.它强调以学生的需求、兴趣、经验、能力等为出发点,以知识的探究、建构、应用、创新等为过程,以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拓展等为结果,以评价的形成性、过程性、发展性等为保障,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合作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教学理论和策略有效组织和引导教学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有意义和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过程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评价和反馈,不断反思与提升.
最后,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能够与同事分享经验和资源,能够与家长沟通情况和需求,能够在社会方面寻找资源和机会.
(二)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并运用等腰三角形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够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其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订有效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最后,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和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够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积极并诚实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勇于并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三、以等腰三角形典型题为例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为了具体展示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和效果,笔者以等腰三角形典型题为例,设计了一个单元教学活动,并在某初二班级进行了试验性实施.
(一)设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熟悉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典型题目,运用全等定理、相似定理、勾股定理等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典型题目.
能力目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运用数学工具辅助思考、运用数学方法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数学美感和规律性的欣赏和认同,激发面对数学挑战和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组织整合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全等定理、相似定理、勾股定理等基本定理.
核心知识: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典型题目,包括证明题、求解题、应用题等.
拓展知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包括对称性、相似性、面积比、周长比等.
(三)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了一个由等腰三角形组成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你觉得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能想到哪些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这些问题吗?”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在黑板上,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探究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张纸和一支笔,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标出其各个边和角.然后,教师给每组分发一张卡片,上面写有一个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典型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尝试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卡片1: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AC=120°,D是BC的中点,求∠ADB的度数.
卡片2: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10cm,∠BAC=90°,在△ABC内部作一个最大的正方形DEFG,求正方形DEFG的边长.
卡片3: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10cm,∠BAC=60°,在△ABC内部作一个最大的圆O,求圆O的半径.
交流活动:教师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小组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并邀请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意见.教师在此过程中主持讨论,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分析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解题过程中运用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结活动:教师通过回顾本单元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典型题目,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和方法,并指出等腰三角形相关的数学美感和规律性.教师还通过展示一些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数学趣味问题或应用题,拓展了学生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视野和思路,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课堂教学效果
知识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不僅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还熟悉了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典型题目,并能运用全等定理、相似定理、勾股定理等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典型题目.学生对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消除了一些误区和固化思维,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能力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典型题目.学生还提高了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运用数学工具辅助思考、运用数学方法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用清晰和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和解释问题,能够用图形或计算器等数学工具辅助或验证解题过程,能够用创造性的数学方法拓展或变换问题.
情感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感受了数学的美感和规律性,还提高了面对数学挑战和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乐于接受和尝试新颖和复杂的数学问题,不畏惧失败和错误.
(五)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以上是本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案例,通过实施该教学活动,可以发现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和效果.
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从被动完成任务变为主动解决问题,从被动参与活动变为主动创造活动,从被动接受评价变为主动反思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有效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方式,与同伴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解决矛盾、达成共识,与教师沟通问题、寻求帮助、获取反馈、改进方法,与知识建立联系,探究规律、应用技能、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合作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结 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尤为重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为数学教学改革和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凯.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0):100-103.
[2]刘东莉,崔俊杰.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23(16):38-40.
[3]张淑萍.“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7):143-145.
[4]孙志军.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学习基本原理———兼评孔凡哲教授著作《数学学习心理学(第三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5):63-64.
[5]李连英.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为中心”———以“四边形”的复习课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23):37-38.
[6]罗佳骏.以任务情境为特征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以“圆与正多边形”单元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5):46-52.
[7]张丽珊.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初探———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5):63-65.
[8]刘达.聚焦单元教学设计提升主题教研品质———“五区五校初中数学教研联合体”主题教研活动点评[J].上海中学数学,2019(9):1-2,13.
[9]黄炳章.以学为中心开展数学实验情境教学———以苏科版数学八(下)“可能性的大小”为例[J].初中生世界,2022(16):65-66.
[10]施春菁.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认知理解———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两次教学设计和分析为例[J].中学数学,2017(24):20-22.
[11]崔健.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特征和教学基本模式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10):25-26.
[12]苏洋.巧设课堂新模式激活学生主体性———打造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的对策[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