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飞
[摘 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进一步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明确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和定位的基础上,探索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可量化、可视化、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8-0057-0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指出,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
虽然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相关研究与应用由来已久,但被郑重地写入历史课程标准,还是首次,这进一步反映了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去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紧迫性。那究竟什么是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定位是什么?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是怎样的?下面笔者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及定位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围绕某一历史研究主题,将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中具有共同属性、相互关联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进行整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认知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总体性把握,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性认识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观察社会问题的多维视角和掌握思考问题的多种方式。其实质是打破各学科已有界限,对学科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和情境化设计,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开展深度的综合化学习。
但實际上,部分教师对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存在着极大的误区,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着铺陈式的学科叠加或者几门学科知识“大杂烩”“冷拼盘”的现象,没有真正实现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会导致信息和知识的碎片化、片面化,不能对不同领域知识进行有机融合,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跨学科主题学习一般具有多维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单靠学生个体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团队通过分工协作、互助交流来完成。
二、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确定适切的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
确定主题是开展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前提。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没有一个适切的主题,犹如船没有龙骨、房没有椽梁,必然会瞬间坍塌。那该如何确定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呢?除了要基于教材内容,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满足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纳入国家课程,并从设计思路、情境素材、课时安排等不同维度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原则以及实施策略,但都较为宏观。如何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这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都必须围绕课程标准这一核心。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另起炉灶,也不能凌驾于历史课程之上。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以及学习结果评价等方面,都必须充分考量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2.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初中生囿于年龄的限制,在心智发展、学习品格、认知水平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选择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兴趣点以及认知水平,尽量选择能激发学生参与乐趣和学习热情的学习主题,必须考虑所选择的学习主题学生是否想参与和能参与。
3.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广度,就是选择学习主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视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深度,就是所选择的学习主题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4.要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在选择学习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思考围绕该主题开展学习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否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确定科学的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不应是、至少不单纯是解决某一个历史问题,而是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确定以后,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对学习主题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然后基于校情、学情,对学习主题进行有效分解,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解、确定、表述具体的学习目标时,不能将历史核心素养割裂,更不能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割裂,而应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使“五位一体”的核心素养具象化。主题的设计尽量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如一面城墙、一个人物、一种钱币甚至是一个成语典故,引领学生自主发现历史、解释历史,充分发挥多学科探究的优势。
(三)设计明确的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
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就是将学习目标问题化和任务化,也就是将要探究的主题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问题或任务,并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这些细化的、具体的问题或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做便于量化考核。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只是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发展各学科核心素养。
(四)开展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评价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评价,首先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同时注意从其他学科角度进行评价,将评价贯穿整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师在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做好课堂观察和课堂记录,使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有一个持续完整的课堂记录,以便于学生在自评、同伴互评中反思改进自己。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而且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所有环节,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三、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分析
下面以“小货币·大历史”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谈谈笔者的设计。
(一)目标与任务
1.通过查阅文献、参观博物馆、访问云图书馆等方式,梳理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发展进程的基本史实。
2.在搜集、整理中国古代主要货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道德与法治(哲学)、数学和艺术等学科知识,探究货币不断演进的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背景,认识货币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生活等产生的影响。
3.通过排练历史剧《货币一统》、观看纪录片《货币》、演唱与货币有关的歌曲《你》等多种活动方式,在了解货币形制、币面文字等的基础上,养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提高合作探究等综合实践能力,涵养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二)知识图谱
“小货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知识图谱见表1。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人民币,它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货币是怎样出现的,又是怎样不断演进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货币对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生活等产生了哪些影响?
2.分工合作,探究解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搜集和整理夏朝贝币、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货币、统一币制后的秦朝至北宋前期的货币以及明清时期的圆形方孔钱(通宝钱)、两宋及元朝时期的纸币等货币发展相关资料。接着分别运用历史、道德与法治(哲学)、数学以及艺术等四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释货币的演变。学生可以实地搜集资料,参观南京的六朝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展览的货币文物,也可以云访问钱币博物馆,通过网络查询与货币发展相关的论文、论著。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留下相关的照片、笔记以及小组内成员讨论的记录,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教师让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对这些汇总的资料进行分析解释,总结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进程,以及货币对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等产生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涵养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3.成果汇总,课堂展示。各小组按照学习任务要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主题报告,通过PPT、汇报、演讲、展板、视频等形式进行公开展示,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并提供相关证据予以解释。
(四)活动评价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评价采取多种方式,以考查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并融入活动设计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依照上述原则,笔者在组织开展“小货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動中制作了如下评价表(表2)。
(五)活动延伸
货币是一种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特殊的文化载体。货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货币发展史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为世界货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并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明并使用纸币的国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历史照进现实,笔者引领学生一起展望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具象要求,要求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整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历史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强化对历史的总体性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性认识和批判性思维。这种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学习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4-9.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