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平 沈奥
[摘 要]“四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奋斗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历程,是培养人才的珍贵教育资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需要开展课程思政,以合理的形式渗透“四史”,引导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关键词]“四史”;课程思政;高中英语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8-0020-04
课程思政是指“在非思政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要求各类课程结合课程特点开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称,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四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反映了党的政治奋斗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教育资源,值得师生去挖掘、研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灵魂三问”,高中英语课程也需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作用,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渗透“四史”。
一、高中英语课程渗透“四史”的必要性
过去部分高中英语课程主要围绕语言知识的讲授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用能力,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开展思想文化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在此背景下,结合“价值观”与“思想文化”两个要素,高中英语课程渗透“四史”就有着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科使命”与“文化意识的素养导向”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立德树人的学科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顶层决策标志着“立德树人”应该是基础教育的首要功能。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英语学科也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四史”不仅是中国人民历史记忆的根本,而且是开创未来事业的精神源泉。高中英语课程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渗透“四史”,能够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观察国家命运、检验奋斗历史,学史崇德,进而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文化意识的素养导向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也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四史”中蕴含的革命文化、建设文化、改革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渗透“四史”能让学生接触大量鲜活的优秀事迹,避免中国文化缺位与冷冰冰的“文化优越灌输”,更能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文化学习中收获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二、高中英语课程渗透“四史”的原则
(一)自然渗透
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出发,高中英语课程渗透“四史”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简单地穿插“四史”的相关内容,不是要把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四史”渗透变成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的生硬说教,更不是将其变成单纯的“文化优越灌输”,而是要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机融入“四史”要素,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为实现自然渗透,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中介绍中国人物、讲述中国故事的语篇,充分挖掘其中的“四史”元素;可以根据教材主题,补充“四史”外文语篇,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构建基于主题的红色阅读资源库;可以二次开发试题资源,挖掘试题中的“四史”元素,实现评价育人。
(二)工具保證
语言本身是学习的工具,无论学习什么学科、什么知识、什么技能,都是通过语言这个重要的工具进行的。高中英语也具有语言学习的工具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渗透“四史”时使用官方、地道的英语表达呈现“四史”的相关内容,保证语言准确规范。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强国”平台、CHINADAILY网站等全国性的权威资源搜索和整理“四史”相关概念的英文表述,并在课堂上合理呈现,进而让“四史”渗透具有丰富、统一的内容与意义,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英语语言工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四史”,正确地了解中国、了解“四史”。
(三)人文引领
高中英语属于人文类学科,在渗透“四史”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学科的人文价值。当前现实环境复杂,社会上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良解读与错误认知传播仍然存在,形势要求英语教师在渗透“四史”的过程中增加人文关怀。对此,教师需要做到“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之外的内容,让学生想要听、愿意听、听得懂,在英语学习中提高政治觉悟与政治素养,防止学生在多元化的思潮中迷失自我。
三、高中英语课程渗透“四史”的实践
(一)教材“四史”元素挖掘,激活红色基因
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四史”元素,发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是学史力行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表现。教师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渗透“四史”,首先要激活教材语篇的红色基因,将对教材中人物评述和事件报告的研读与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怀紧密结合。
1. 品读人物评述,沐浴党性光辉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涉及中国人物的评述,其中包括屠呦呦、袁隆平等家喻户晓的共和国功勋,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本身便是生动的思政元素。学史力行,学生能够化感动为力量,自发地向优秀人物学习。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 1 的语篇“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介紹了屠呦呦的个人经历和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及意义,值得师生开展深层次品读。
在迁移创新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呈现钟南山与张桂梅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Q1:Who are these people?
Q2:What ar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m?
Q3: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mong them?
Q4: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m?
教师同时借助视觉模态,呈现比较人物异同的韦恩图(如图1),利用图表工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知。
学生通过分析可知,这三个人身上都具有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以及心系国家、胸怀人民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三个人具有一个相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
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Why is Tu Youyou introduced in the textbook?”,从而让学生领会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教材通过讲述优秀党员的经历来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全貌,以小见大。同时,他们各自的追梦经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的缩影,更是“四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开展深入的人物评述品读,学生能够在沐浴党性光辉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融入学习中,学史崇德。
2. 解读事件报告,感悟国家力量
除人物外,“四史”还包含丰富的历史过程与历史事件,它们相互交织成为渗透“四史”的世情国情背景。高中英语课程也需要依托丰富的“四史”底蕴,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读中为学生深刻理解“四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一册Unit 4的语篇“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而唐山大地震及灾后重建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不可不提的内容。该语篇值得学生思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语篇最后一段有如下表述:
With strong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ireless efforts of the citys people, a new Tangshan was built upon the earthquake ruins.
教师呈现唐山灾时和灾后的对比图,并提问学生:“According to you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can you provide some examples showing the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中国政府抗震救灾的具体措施,从而改变了冷冰冰的说教,让课堂充满有温度的真人真事。考虑到唐山大地震距今较为久远,教师可以呈现2008年汶川地震的相关视频为学生搭建知识学习支架,让学生看到中国政府在两场灾难面前的相似行动力,以及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
教师后续可呈现2010年海地地震与2011年日本海啸的灾后图片,展开跨国对比。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生能切实感悟不同国家面对灾难的决策力、执行力差异,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在对国家重大事件的解读中,学生能够看到党和国家的光辉成就,看到人民群众的未来福祉,增强对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高度认同感;同时能够辩证地看待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与曲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四史”外文语篇增补,丰富红色阅读资源
受制于学科特点,英语教材中的“四史”元素较为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在教学中渗透“四史”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输入与“四史”相关的外文语篇,建立爱国信仰教育的红色阅读资源库。
1. 输入途径——主题意义引领下的窄式阅读
高中英语课程输入“四史”外文语篇时需要避免随意化、零散化,切忌教师心血来潮、学生虎头蛇尾。窄式阅读就是输入“四史”外文的一种理想途径。窄式阅读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教师应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结合教材的单元大主题,从权威的官方英语网站搜索子话题语篇,供学生阅读。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一册至必修第三册都可以选取相应的素材开展窄式阅读,形成“四史”阅读清单(如表1)。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窄式阅读让“四史”渗透自然而然地从教材语篇过渡到外文语料,实现了单元整体教学与课外拓展阅读的有机结合。学史明理,这让学生基于鲜活的语言、翔实的案例做到史论结合,立足大量史实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出正确的分析。
2. 产出形式——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多模态活动
窄式阅读往往发生在使用教材教学之后,一般位于单元教学的后期,该阶段更强调学生的产出。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活动,鼓励学生输出,让学生收获成功、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避免把“四史”教育变成教师的单方面宣讲,以单纯的知识灌输为路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模态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教师应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在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阶段为学生设计多模态活动。
例如,学生在阅读革命小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人物评述后,可以发挥语言多模态的功效,撰写英语介绍信或开展红色英语演讲,宣传人物生平及其优秀品质;在阅读介绍中国女排精神、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等相关的外文后,可以利用视觉模态,设计红色英语海报,运用画面张力转译语言信息;在阅读中共一大、遵义会议等主题的相关外文后,可以选取影视片段进行英语趣味配音,发挥听觉模态的功效,也可以综合语言模态、听觉模态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红色英语戏剧表演,还原历史高光时刻。
富有感染力的多模态活动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能让“四史”从“死知识”变为“活知识”,入脑入心,也能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活动中化身红色学习者、生动讲述人、最美传播者。
(三)“四史”测验试题加工,内化红色主题文化
在各级各类试题中,任务情境的设计体现了英语学科内容与具体问题情境的有机融合,是考生运用英语学科内容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背景与依托,是连通立德树人路径的桥梁。教师需要积极加工涉及“四史”的各类试题,利用考试评价更深刻地渗透“四史”。
1. 高考真题语境拓展
如前所述,全国各地高考至今仍未出现直接涉及“四史”的试题,但不少试题关系到中国文化,教师可以适当创设真题语境,将其往“四史”的方向引导。
例如,2021年6月浙江英语高考的应用文写作要求学生给校英文报写一篇宣传稿,介绍学校举办的学生国画作品展,内容包括“展览时间、地点,观展感受,推荐观展”。谈及国画,学生首先联想到的是中国山水画,进而将观展感受停留在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的浅显层面上。对此,教师可以创设“中国画”的相关语境,呈现两幅红色革命主题的国画,拔高试题立意再让学生写作。
学史力行,学生在写作中能将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为深刻内化“四史”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模拟试题整理汇编
浙江省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中已经出现了不少与“四史”主题相关的试题。例如,2021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英语学科试题阅读理解A篇谈到了苏炳添;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年10月高三联考阅读理解A篇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用“taikonaut”一词彰显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教师可以整理相关试题供学生复习备考,让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考试能力的同时,获得以唯物史观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智慧。
综上所述,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中英语课程需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承担起渗透“四史”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也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四史”走进学生心里,让“四史”在新时代育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杜锐.高中英语学科育人框架及实践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9(31):42-45.
[2] 郭翔.报刊 “四史” 语篇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探究[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11):42-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 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5] 宋学勤,罗丁紫.论“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21(3):73-79.
[6] 孙有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外语电化教育,2020(6):46-51.
[7]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8] 夏党华,黄群辉.“四史”教育融入翻译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外国语言与文化,2021(2):86-93.
[9] 张旭丹.近二十年国内窄式英语阅读研究:综述与展望[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1):29-33.
[10] 赵连杰.立德树人在英语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体现与落实:以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Z2):27-32.
[11] 張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