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丽昀
摘 要:幼儿心理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最重要的两个环境,需要家园紧密协作,共同努力,创新思维,改变教育观念,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促进幼儿心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幼儿心理调节的认知和能力,引导并帮助幼儿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使其终身受益。基于此,文章从家园共育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优势入手,论述了家园共育背景下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原则,进一步探究了其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3-0021-03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和促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参与的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成了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发展良好的社交关系,并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等重要技能。需引起相关教育机构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并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提出相适宜的应对措施,不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与成长,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家庭参与是家庭共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通过家庭参与,能够深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需求和心理状态,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家长应与幼儿园共同探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并获得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将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其次,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可以建立起一个统一、连贯的教育体系,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无缝对接。双方协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幼儿提供一致的关爱和支持。这种互动式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在家园共育的努力下,可以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提供更全面、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服务,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家庭可以为幼儿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和个体化的学习支持,而幼儿园则能够提供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资源,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二)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综合能力
在家园共育环境下,幼儿将受益于全面的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支持,进而可以综合发展自身的心理健康能力。首先,家庭共育能够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在家庭共育中,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为其设计和提供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出适应自身特点的心理健康能力。其次,家园在资源和经验方面具有补充作用。家庭提供了温暖、关爱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培养幼儿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的能力。幼儿园则提供了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师资团队和系统的教育计划,帮助幼儿学会自我调节、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另外,心理健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持续关注和引导。通过家园的合作,可以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幼儿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指导。这种持续性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培养出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一)平等包容性原则
平等包容性原则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平等和包容为基础,尊重每个幼儿和家庭的独特性,为所有幼儿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关注特殊需求幼儿的心理健康,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享受到全面而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和需求。教育者应积极倾听和理解幼儿的声音,尊重幼儿的独特性,不论其性别、种族、宗教、文化背景或特殊需求。这种平等的态度能够建立起一种亲近和信任的教育关系,使幼儿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体验。其次,幼儿园应确保所有幼儿都能够平等地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无论是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还是特殊需求的存在,都不能成为限制幼儿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障碍。教育者应通过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平性。最后,在家园共育中,特殊需求幼儿的存在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教育者应了解特殊需求幼儿的心理健康特点和需求,并提供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资源。通过个体化的支持和关怀,让幼儿感受到平等的待遇和支持,融入正常的教育环境,获得健康全面的心理发展。
(二)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则强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全面发展,关注幼儿的身心、认知和社交等多个方面,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首先,从身心发展来看。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身心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基础。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注重营造良好的活动空间,提供充足的运动活动和健康饮食的指导,以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行发展。
其次,从认知发展来看。幼儿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提供丰富的认知刺激和启发,通过游戏、探索和互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其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最后,从幼儿社交发展来看。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创建良好的社交环境,提供合作和社交的机会,并教授幼儿与他人相处的技巧。通过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分享经验和表达情感,促进其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個长期、连续的过程,在家庭和幼儿园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的支持和措施,进行持续的支持和参与,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实现对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首先,持续提供咨询和支持。教育者应通过家访、家长会、在线平台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定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和支持。这有助于家长了解和应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需求,教育者还可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以便在家庭中延续和强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持续进行专业培训和支持。教育者应持续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通过专业培训,教育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法,为幼儿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指导。最后,教育者应建立有效的评估和跟踪机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评估和记录,教育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持续性。
(一)转变家园教育观念,共促幼儿心理成长
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及肩负起共同的责任,通过互相支持和协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者和家长应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家庭访问、家长讲座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共同制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计划。双方应相互了解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支持和指导。其次,幼儿园应主动向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机会,例如举办家长工作坊、家庭互动活动等。同时,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资讯,帮助其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促进方法。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加强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最后,教育者和家长应就幼儿的教养方式和信念达成一致,并给予幼儿一致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引导。如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共同制定适合幼儿的规则和约定,共同培养幼儿的自律和情绪管理能力。
举例来说,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讨会,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家庭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意识;提供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等,教授一些可以应用于家庭中的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家长可以结合幼儿园提供的资讯和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巧、心理放松技巧等,与教育者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关的技巧与幼儿互动。通过积极的参与配合,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共育氛围,共同促进幼儿心理成长。
(二)创建交流互动平台,开展多元化沟通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家园共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多种方法,建立开放、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为家长和教育者创造更多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倡导多方参与,包容多元观点。在家园共育中,应鼓励家长、教育者、专业人士等多方参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多元参与,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支持。同时,要保持对各方观点的包容和尊重,营造开放和谐的交流氛围。其次,创建多样化的沟通平台。除了传统的面对面家长会议和讲座,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更多元化的沟通平台,如在线论坛、社交媒体群组、电子邮件等。这些平台可以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更灵活方便的交流途径,促进实时互动和信息分享。最后,提供定期反馈和指导。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教育者应定期向家长提供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反馈和指导。通过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支持和引导。
举例来说,幼儿园可以创建一个在线家长群组,家长和教育者进行实时的交流、分享、提问和回答。在群组中,教育者可以定期分享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文章、资讯和研究成果。这些内容可以涵盖幼儿心理发展需求、情绪管理、自尊和自信正确培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成长特点和需求,并从中获得实用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同时,家长们可以讨论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话题,如,一位家长咨询有关幼儿心理焦虑的问题,其他家长可以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创建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积极的对话等心理教育的解决方法,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挑战,及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可以加深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了解,还可以促进彼此间的支持,并建立更好的家长社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渠道,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三)以实践感知为契机,科学引导助发展
幼儿思想单纯,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家园共育可以关注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兴趣喜好,通过生动且趣味性强的实践教育活动,增加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引导并帮助幼儿主动地参与其中,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具体包括:首先,幼儿对真实的实践场景更容易产生兴趣。通过安排适宜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并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在情绪管理教育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情绪表情绘画,让其通过画出不同表情来感知和理解自身的情绪。其次,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反思自身的实际经验,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有意义的教育启示。教育者可以鼓励幼儿描述和分享在实践中的感受和观察,引导其表达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最后,当幼儿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后,教育者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其发展。教育者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幼儿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并鼓励幼儿进一步发展。
举例来说,教育者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情境,如与朋友分享玩具、解决冲突等。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理解情境,培养情绪管理和社交技巧。之后,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和反思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观察,鼓励幼儿描述自身在面对玩具分享或冲突时的情绪和反应,例如是否感到开心、紧张或愤怒等。教育者还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帮助幼儿们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和行为策略,例如如何友好地请求分享玩具、如何妥善处理冲突等。从中总结出合适的行为方式,并与幼儿一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缓解幼儿焦虑情绪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实现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且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发挥重要的角色作用,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支持。通过不断深化研究及创新实践,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才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1]武晓丽.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求知导刊,2023(11):119-121.
[2]张佳玲.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学园,2023,16(11):90-92.
[3]孟晓.家园共育背景下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策略[J].教师,2023(0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