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守护幼儿心理健康

2023-03-31 02:38郑芬娜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亲子游戏家园共育心理健康

郑芬娜

摘 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园共育是非常关键的,可以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高效联动,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使用家园共育模式也能够守护幼儿的心理健康,促进幼儿正常成长。文章先阐述了家园共育模式的内涵与作用,并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经验,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误区以及家园共育的应用思路,最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家园共育模式应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路径,可以给教师开展高质量的家园共育活动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家园共育;心理健康;树立榜样;亲子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3-0240-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呈现了显著的滞后性,在幼儿阶段也有所体现。目前很多幼儿面临学习与生活的压力都比较显著,容易出现多种心理問题。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并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家园共育模式的融入可以显著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效果。但是想要发挥家园共育模式的作用也是不容易的,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及作用

家园共育模式是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联动,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教育合力。本文所研究的家园共育模式是指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通力合作,并着力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园共育模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增强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互动。在当前学前教育阶段,很多矛盾冲突都是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不足造成的。而通过家园共育模式,可以给家长与教师提供沟通交流的桥梁,拉近双方的关系,有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使家园关系更加和谐。第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现阶段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并且在平时也有意识开展家庭教育。但是部分家长的教育能力不足,存在盲目性。而通过家园共育模式,可以面向家长传授一些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使家庭教育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第三,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家园共育模式,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中的渗透,促使这项教育活动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显著提高了教育效果。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优化思路

(一)误区

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已经全面引入这个教育模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较多误区,导致家园共育模式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第一,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当前部分教师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将自己放在了领导者的角色层面,并没有明确自身的合作者定位。这也导致家长在家园共育中被动接受教师的观念与想法,容易引发家长群体的心理抵触。事实上,部分家长不愿意参加家园共育活动,教师的领导者身份会扩大家长的负面感知体验,给家园共育模式带来较多阻碍。第二,家园共育活动与幼儿实际情况的契合度不高。教师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的时候,需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层次和家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但目前部分教师直接套用了现成的家园共育活动方案,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僵硬,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不足。通过家园共育模式应该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渗透。但是部分教师仅仅将心理健康教育限定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并没有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中,很难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优化思路

现阶段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需要在后续时间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改善。第一,改变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共育的态度,重新规划二者的角色地位,使家园共育更加和谐。对教师来说,应该将自身摆到与家长同等的位置上,不能提出太多强制性要求,真正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对家长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使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第二,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诉求内容,优化设计基于家园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保证活动内容的亲和度与趣味性,同时要渗透心理教育知识点,使幼儿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可以得到知识熏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三,教师结合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效果,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总结家园共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效果。

三、家园共育背景下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

家园共育在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但目前部分教师在组织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时候,并没有把握其精髓,导致最终设计的教学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基于这种情况,就有必要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经验,立足于家园共育背景综合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路径。

(一)良好示范,培养幼儿稳定乐观的情绪

幼儿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幼儿由于身心发展层次较低,往往不会排解这些负面情绪,导致他们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烦躁等,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立足于家园共育背景,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示范,促使孩子掌握合理控制情绪的方式,做情绪的主人。目前部分家长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也欠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只会一味责骂,甚至将其当成了排解自己负面情绪的方法。在这些不良示范下,幼儿遭遇困境的时候,也会向其他人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很难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积极参与家园共育活动,并给孩子做好情绪控制的示范。比如,幼儿园可以邀请一些家庭教育专家,开展“家长如何管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的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平时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可以形成有效的亲子沟通模式,优化家庭氛围。在讲座中,首先通过教育引导使家长可以识别自己的消极情绪,并主动跟负面情绪对话,平静进行自我安抚,消解负面情绪。在处理负面情绪的时候,需要给负面情绪一个出口,具体通过面向家人朋友诉说、听音乐、运动等方式排解负面情绪。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引导家长学会合理控制情绪。在此基础上,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做好示范,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这也需要家长积极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先倾听孩子的情绪,并跟孩子实现共情,在安抚好孩子的负面情绪以后再引导孩子解决问题。部分幼儿在遭遇负面情绪的时候容易冲动,做出攻击行为,此时家长可以进行言语示范引导。在具体进行语言引导的时候,家长应该避开孩子的情绪剧烈波动期,在他们的情绪平缓以后再带领他们进行反思。这里家长应该使用平等交流的方式,跟孩子一起分析自己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并询问孩子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如果不使用暴力手段,应该使用哪些更有效的方式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家长在疏导过程中也会表现出足够的耐心,给孩子做好示范,最终促使孩子形成正面积极的情绪。

(二)树立榜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会模仿周围人的行为,而家长和教师都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和家长要发挥好榜样作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依托于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平时要注意约束自身行为,主动拒绝不良行为,给孩子做好正向导向。特别是部分家长在长期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很难改正。即便他们想要改变这些情况,但依然会无意识地做出这些行为,这些行为会传导给孩子,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要重视榜样精神的作用,通过更多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給孩子树立好榜样,通过榜样教育的方式,促进孩子形成较高的道德修养。比如,家长在带着孩子外出的时候,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具体表现为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扔垃圾等。在家长做好这些行为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部分幼儿有挑食的不良习惯,并且他们认为家长之所以不挑食,是因为他们总是购买自己喜欢吃的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可以跟孩子进行交流,跟孩子在纸上一起写出自己喜欢吃的菜和不喜欢吃的菜。在平时买菜的时候,家长也可以买一些自己不喜欢吃但是非常有营养的菜,给孩子做好榜样,解决孩子的挑食问题,避免他们出现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问题。

(三)组织活动,促进幼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可以引导个体尽快融入社会,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出现矛盾冲突,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但是幼儿处于人生发展与成长的初期阶段,社会适应性一般都不高,在群体环境中很难适应,并且容易出现一些人际交往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家园共育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比如,在小班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快乐游戏”的家园共育活动。小班幼儿的物权意识比较强烈,在游戏中经常是各玩各的,很难参与到其他人的游戏中。家长在平时带着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跟其他陌生孩子一起玩耍,由双方家长在旁边照看,促使孩子尽快产生社交意识,学会参与到其他人的游戏中,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亲子游戏,促进幼儿建立安全性依恋

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缺乏安全感的情况。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幼儿来说,在长期缺乏安全感以后很容易出现自闭、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游戏,由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参与一些体验感较强的活动,在孩子心中建立安全防护墙。比如,幼儿园可以组织“森林跑酷运动会”的亲子游戏,由父母带领孩子一起参加“森林跑酷”。在设计具体运动项目的时候,应该突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互与合作,使他们可以相互帮助完成运动。在这些亲子活动中,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就会进一步拉近,并且父母也会给孩子提供基础的安全保障,使孩子产生安全性依恋。在亲子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将所有家长与幼儿组织在一起,让他们自主交流和自主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群体环境,获得安全感。

(五)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形成完整健康人格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构建一套长效运作的家园合作模式,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这也要求教师可以在平时做好自身与家长群体的沟通交流,利用新媒体渠道解决家长在心理健康日常教育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促使幼儿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比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建立“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园合作模式,让家长在群里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群里,所有成员都可以发声,教师也可以结合家长提出的问题给出专业的教育意见。通过这种群策群力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并实现教育工作在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渗透,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联动社区开展一些线下教育活动,引导家长总结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并通过社区公益教育等项目,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提供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应该在后续幼儿园教育阶段进行全面推广。对幼儿教师来说,在平时应该多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促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园共育模式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家园共育活动中。在组织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关注家长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和综合体验,提高活动的和谐性,保证家园共育可以取得预期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逐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幼儿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慕明明.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84).

[2]陈爱华.“三人行”家园共育护航幼儿健康成长[J].安徽教育科研,2020(04).

[3]郭少兵,程守军.家园合作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中的作用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0(03).

猜你喜欢
亲子游戏家园共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论亲子游戏的教育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