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平
摘 要:家庭作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第一站,其教育功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学生在校外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家庭教育创造了新的空间,家长们应在小学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受到家长教育程度等的影响,问题依旧存在,如家长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應用意义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详细阐述解决措施。
关键词:“双减”背景;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1-0108-03
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双减”政策旨在优化教育生态,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也为家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家长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家庭环境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以支持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由于政策限制了校外培训,家庭自然成为孩子语文学习的重要辅助场所。在家庭环境中,父母能更直接地观察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困难,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辅导。与课堂教学相比,家庭教育可以更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速度,确保与孩子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语文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如果孩子对历史故事感兴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从而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二)构建教育合力和促进家校联系
越是先进的教育政策,越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合作与对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访、开放日等形式,家长与教师可以共同讨论和制订针对孩子的学习计划,形成教育的合力[1]。学校及时与家长共享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校,双方可以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相互协调教育策略,实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向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建议和指导,帮助家长更科学地辅导孩子的语文学习,避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一些常见误区。
(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家庭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家庭朗读会、讲故事比赛、写家庭日记等,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以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如对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帮助孩子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语文素养[2]。家庭也是综合性的学习环境,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写购物清单、做家庭小报、设计邀请函等,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有效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效果
通过家庭作业的辅导,家长会帮助孩子理解和固化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同时通过作业完成的情况来评估孩子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更广泛的拓展,如引导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资料,将课堂知识与更多实际情境相结合,增进理解和记忆。家庭教育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语文知识,如规范的发音、恰当的词汇等,这样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内化学校教学内容。如果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内容,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课堂上的学习内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想,增进思考和理解。
(一)家长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
家长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以及对教育资源的获取不平等,造成了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差距,进而影响对孩子语文学习的指导能力。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背景和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孩子语文学习的指导效果。但在某些家庭中,家长可能对语文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他们在辅导孩子时方法简单、效果有限。大多数家长并非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孩子学习语文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家庭教育内容往往局限于作业辅导,而忽略阅读兴趣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方面。
(二)家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教学质量
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影响教育资源获取的主要因素。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中,难以承受购买教育资源的压力。在不同的家庭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均衡。一部分家庭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阅读书籍、电子学习设备等,而一部分家庭则因经济条件受限,难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尽管市面上有大量的教育产品和资源,但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鉴别和获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即使家长想要提供支持,也可能因为资源的不当选择,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家长参与情况有待改善,学生无法配合
有的家长并不认为自己在孩子的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者认为学校教育已足够,无需再额外投入。工作繁忙或自身教育水平也限制了一些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的能力和时间,使他们无法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支持。有些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关注,很少或者根本不参与孩子的语文学习过程,导致孩子在家庭学习环境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还有一些家庭则表现为家长干预过度,对孩子的学习控制过严,不仅严格监督作业完成情况,甚至代替孩子完成作业,这样的过度干预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家庭作业辅导不够重视,或与学校脱节
一些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家庭作业对巩固学校学习、培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对作业辅导的投入不够。一些家长与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不了解学校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无法有效地进行家庭辅导。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不够重视,认为仅仅是完成任务即可,不关注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对孩子学习的实际帮助[3]。除此之外,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会出现与学校教学内容或方法不一致的情况,造成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学习上的混淆和冲突。
(一)组织开展亲子共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亲子共读是指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相同的书籍,并进行交流讨论,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读物,可以是经典童话、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诗歌或者是有趣的科普读物,还要确保书籍既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又能在语言上给他们适当的挑战。家长可以与孩子协商确定每天或每周的固定共读时间,保证这一活动能够持续进行,如睡前、餐后或周末。在共读过程中,家长可以变换语音语调,模仿不同人物的语气,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同时,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理解,引导孩子深入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共读之后,家长可以与孩子就读物内容进行讨论,如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或者故事背后的寓意等,引导孩子学会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推理。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冒险小说,还蕴含了许多生存智慧和自立精神。家长可以先与孩子一起阅读,然后讨论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通过提问如:“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共读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制作荒岛求生的手工模型或者绘制一张岛屿地图,这样的互动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在家长的陪伴和引导下,参与到社会中的各类活动,通过实践经历提升其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4]。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历史古迹,或者参加文化节、诗歌朗诵会等。在参与活动前,家长应该先与孩子一起了解活动的背景知识,如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在活动中,家长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观察学习,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想。活动结束后,孩子可以通过作文、小报、口头报告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以此检验实践活动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时,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家长帮助孩子挑选合适的诗歌,并解释诗歌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鼓励孩子认真聆听他人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魅力,并尝试自己朗诵,逐渐丰富学生的诗歌储备。
(三)优化课后作业设计,更新家长教育理念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让作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一点,课后作业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当支持孩子完成作业,而不是替代孩子完成。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作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家辅导孩子。作业中,家长也要不断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提供答案,这样一来,家长的理念才能向“尊重孩子自主学习”去转变。
以“推荐一个地方”这一习作为例。这一作业旨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回忆整理信息的能力。家长首先需要明确作业的目标,即让孩子练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然后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忆旅行中的细节,激发孩子对旅行的记忆,引导孩子思考哪些内容是值得写进作文的。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制作思维导图,整理旅行中的人、事、时、地、物等要素,让孩子学会如何构思作文结构。在写作过程中,及时监督和提供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我检查和修改,最后家长再进行辅助性的审阅。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完成了作业,还练习信息整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构建良好家庭氛围,培养学生优秀习惯
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设立固定的学习时间表,使孩子逐步形成每天在固定时间内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5]。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避免过度干涉,而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另外,父母还要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如设立专门的学习区域,孩子在这里可以不受打扰地进行学习活动。这个区域应该有足够的光线、适当的家具以及少有干扰的环境,对孩子集中注意力和形成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自己的行为也要重视,当孩子看到家长也在阅读书籍、学习新技能时,他们更容易模仿这种行为,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尊重知识的态度。积极的反馈和适当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还能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自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家长应鼓励孩子面对困难不退缩,自己寻求解决方案,如当孩子在完成作业时遇到难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查阅资料、思考可能的解题步骤,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独立和自信。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家庭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更为深入的整合方式,如家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以及家庭教育参与机制的创新等方面。此外,学校也需要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家庭文化、经济背景,制定更加个性化和公平的教育策略,以实现家庭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邓彬.“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J].江西教育,2023(39):40-42.
[2]谢雅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180-182.
[3]苏晴晴.“双减”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力,2023(25):73-76.
[4]刘维标.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42-45.
[5]张月婷.携手家庭教育,赋能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庭教育方法论述[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