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困生职业理想与信念的培养

2023-02-28 07:09:34张锦花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困生

张锦花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笔者综合查找了和农村初中生心理相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学困生的现状和根源问题,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了农村学困生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模式和途径,以此激励他们朝着既定目标勤奋学习,积极进取。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困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2-0138-04

1.农村初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孩子成为学困生受综合因素的影响。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步增多,也是造成农村学困生增多的因素之一。初中生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此,针对农村初中教师来说,不仅要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也要积极培养其职业理想和信念,发挥出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实现学困生向优秀学生的逐步转化。同时,在部分农村家长和学生固有的认知中,读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求较好的就业门路,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在心底里没有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对人终身发展所奠定的意义。近年来,在农村地区偶有出现读书无用论的风气,加上农村地区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也造成了农村初中生的学困率不断增加。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众多工作中一项十分复杂、十分艰巨的基础性工作。在新时期,只有做好学困生的辅助转化,及时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才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率,最终为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表现

农村学困生的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和行为能力差,加上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学困生感到自卑。这些农村学困生渴望改变环境、获得理解和尊重,但是受应试教育思维定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学困生。这种忽略表现为在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他们,由此导致初中学困生的自尊心一次次受到伤害,初中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更难以得到提高。另外,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学习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成绩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心理活动水平。经过一系列研究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非学习困难的学生低很多,加上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失败,突出表现为学困生呈现出强迫状况,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忧郁、郁闷心情,焦虑水平也伴随提高,在思想感情和行为等方面要比非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具有敌对性。针对学困生的教育,在具体培养措施中,主要涵盖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观和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耐挫力,理论层面做到与时俱进,扎根于实际、家校共育、齐抓共管等,从而共同致力于取得良好的培养、提升效果。

3.农村初中学困生出现的影響因素

(1)班级的学习环境

初中学困生成因和班级环境有关。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影响学困生的环境包含班级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一,物质环境。班级的物质环境是指班级课堂教学所能够容纳的空间,包含教室的大小、课桌的排放、课桌的设计等,这些物质载体的设计承载着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其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含师生互动和班集体。师生互动和谐依赖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对班级的领导方式。在农村的中学,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予以期望,而对成绩一般或者学困生则是顾及甚少。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倾向于使用民主、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言语表达,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学困生,教师多采取专制的态度,较少地给学生思考时间,这样截然不同的态度使这两类学生达成了不同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其深受班集体的影响,班级活动规则以及体现的整体精神状态感染每一名学生,农村地区学生所在班级的凝聚力较低,学生对班级的认可度不高,缺乏竞争意识,在班级规模有限和学习目的不明的情况下,最终影响了学习。

(2)班级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语言使用机会、使用的语言动机、语言的使用状态。受条件限制的影响,农村学困生的学习语言缺乏应用环境。在隐性语言环境层面,农村学校的布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语言使用需要,教室的安排布置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语言能力的提升还离不开语言应用环境的支持,但是受现实压力的影响,课堂教学多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应用语言的机会,在脱离现实语境的支持下,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知识,学习效果不理想。

(3)学困生自身的心理特点

农村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十分害怕被批评,特别是害怕教师当众伤害自己的颜面,但是他们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又不善于约束自己,经常性地犯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缺乏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不能够正确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学困生在遇到有害自己健康的行为引诱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虽然学困生经常产生努力学习的冲动和遵守纪律的愿望,但是却意志力不坚定,会经常性地半途而废,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学习积极性时有时无。多数学困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不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所学的知识记不住,不能将问题及时转变为熟悉的问题进行解决。

4.农村初中学困生职业理想与信念的培养路径

(1)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观和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耐挫力

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只有始终明确理想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理想信念的正向引导作用。如果理想经常被改变,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缺乏理想,而缺乏理想的人很难取得成就。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当前社会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现象日益频繁,由此对强化中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了挑战。针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不端正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强化对学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师要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术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各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的自卑心态是希望改变现状,得到尊重,自卑心的某一面是自尊心,想要上进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有很多学生养成了松散、懒惰的坏习惯,他们害怕吃苦,缺乏毅力,长此以往,出现了意志力薄弱的心理缺陷。学生的发展长时间处于上进心和惰性的矛盾冲突中,在遇到阻碍后会变得停滞不前,失去勇气。这个时候,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充满耐心的思想教育,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

(2)理论层面做到与时俱进,扎根于实际

在对农村初中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通过创新理论来摆脱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首先,强化学校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度。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学校教育教学的角度入手,以德育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素质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其次,落实班级基层的理想信念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学生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立足班级情况来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再次,引导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观。中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坚定地树立自己的理想,在新时期,需要引导中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其能够根据社会变化来调节个人的人生追求。最后,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效统一在一起。追求理想是中学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心理需要,但是初中生的这种心理十分不稳定,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良好的班风、校风、积极的教育活动会对学生个人理想的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积极鼓励学困生多到社会实践,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场所,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自觉辨别是非,提升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3)思想教育工作要适应新的对象和环境

在新时期,针对农村信息闭塞的问题,中学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实际,积极创新思想品德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同时,学校要和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积极配合,及时发现和矫正中学学困生的不良品德行为。首先,学校德育工作要具有针对性的特点。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立足学困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扎根于实际,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其次,上级部门要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采取积极的措施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支持。在社会舆论方面要对中学学困生多开展正面教育,少开展反面教育。第三,优化家庭环境,强化家庭环境对中学学困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子女教育以及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家长需要深刻认识到,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而且需要关注子女的生活,结合子女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特质着重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自理能力。最后,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通过个人兴趣爱好调查、职业能力测试等形式,开设“农村初中学困生职业理想规划指导课”,帮助学困生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而制订出近期个人学习计划和远期职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4)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占据支配地位,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对中学学困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在21世纪,院校教师要积极学习,自觉树立较强的政治意识,强化自己的责任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善于学习和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同时需要利用自身力量引导学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上解決问题。另外,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师德修养,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在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

(5)实现人生职业理想信念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为此,对中学学困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其积极投入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因为离开社会实践的理想信念也难以真正树立。首先,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要关注教育的趣味性、灵活性。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和信任。爱的存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鼓励学困生的学习,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坚持多表扬、少公开场合点名批评、多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对学困生以及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多在生活中为其提供温暖,让其内心感受到温暖,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发自内心地信任和对待学困生,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鼓励学困生不断进步。第三,教师要和学困生交心。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抽出时间深入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学困生提供无微不至的关心,了解和关注学困生的内心世界。第四,引导学困生了解社会形势,指导学困生初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引导学困生正确选择职业,强化学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研学、志愿者、公益活动、外出参观或实习锻炼,深入各行各业,让学困生尽可能多地体验社会职业,教育学困生将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明天的建设密切结合在一起,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价值观。为了能够培养学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学校德育工作人员要对学困生开展积极的心理辅导。通过必要的心理辅导培养学困生的进取心理,帮助学困生正确掌握自我调节的技巧,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使其能够自觉承载压力。

(6)家校共育、齐抓共管,形成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整体合力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主要依靠学校,同时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在校园里,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是通过素质教育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让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接受知识,而且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为了能够提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时常地走动,走到学困生的家庭中,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比如,对待学校中平时学习成绩理想,但是突然下滑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家访,通过家访了解了这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之后教师及时和学生的父母沟通交流,积极开导学生。通过家长、学校的密切交流,齐抓共管,最后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5.农村初中学困生职业理想与信念的培养策略

(1)动力教育策略

对于农村初中学困生来说,其学习毅力较不牢固,而且品质难以保证,通过动力教育策略的应用,可以将激励促进作用充分激发出来。首先,态度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应对学困生的价值观及责任感做出正确引导,给予学困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有效的辅助,实现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并使学困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同时,应加强自信教育。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对学困生个体的差异性予以深入分析,既要给予学困生个性和自尊高度的尊重,也要将学困生的闪光点挖掘出来,正确引导学困生,以便于后续的成就动机教育。其次,动力教育。教师应加强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加强校本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通过加强主题班会、班团活动等形式的应用,将更多的机会与发展平台提供给学困生。

(2)育人承包策略

在这一方面,教师应深入分析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积极渗透,将学困生与整个工作的对象相结合,以此给予全面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等方面,将学生的心态不断规范化。根据学困生的转化经验可知,在职业理想与信念的培养方面,育人承包策略的应用,可以做到互利、双赢。比如,在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帮扶过程中,可以使教师的实践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保证学生心理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3)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困生的职业理想与信念,并防止农村初中学困生心理疾病的出现,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合理开发,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中,教师应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同时,要与不同阶段学困生的不同症状相结合,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体现出来,然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专题讲座等活动,同时游戏、比赛等方式也比较适用,以此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实现与各种活动的紧密融合,从而致力于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效率的稳步提升。

(4)学科教学渗透策略

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学困生的心理。根据新课程标准可知,通过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可以避免学困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为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好基础。比如,在语文学习《寓言四则》中,如《塞翁失马》,教师在开导学生心理方面,可以采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6.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往往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的升学问题,学困生转化问题等,加上教育资源的制约,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窘境。为了能够打破这个模式,需要教育人员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在分析学困生产生、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升学率,创新农村教育方法,最终促进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青华.创新“中国梦”主题教育 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2).

[2]胡可欣.南昌红色资源在初中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

[3]王天英.社会新闻素材在初中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22(08).

[4]刘柳.新时代农村初中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21.

[5]朱云静.初中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三个维度[J].江苏教育,2021(24).

[6]张磊.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理想教育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7]王慧珍.中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06).

[8]赵勇勇.自媒体时代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06).

[9]冯璞.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以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为例[J].科教导刊,2022(13).

[10]庞君芳.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调查——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德育,2018(06).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4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8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浅谈温州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现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57:10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6:46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30:57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