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琼 韦彩妮 陈宏波 林晓英
摘要:高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创造性传承中华文明,良好的阅读能力会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该文针对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贫乏以及纸质图书阅读量低的突出问题,依据协同原理,提出了与学校培养目标同向、与管理制度同步、与大学生阅读情感认同的“三同”流程解决方案,确立了与为人处世、专业发展相适应,以及促进阅读习惯养成的“阅读八法”,即:概读法、分读法、选读法、研读法、诵读法、享读法、写读法、走读法,以此探寻如何促进读者对于阅读的情感认同,使阅读助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量;阅读贫乏;“三同”流程;阅读“八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3(c)-0127-06
Research on Improving Reading Quantit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ree-Tong Process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op" universities requires the creativ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Good reading skills will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goal of serving the country through education and becoming a powerful educational country, making the Chinese nation stand tall among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Aiming a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poor classical reading and low paper book reading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ynerg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process solution of Three-Tong that aligns with the school's training goals, synchronizes with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ligns with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emotional identity. It establishes the eight reading methods that are suitable for dealing with peop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reading habits, namely, the general reading method, the divided reading method, the selective reading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reading method, reading aloud, enjoying reading, writing reading, and walking through reading to explore how to promote readers' emotional identification with reading, and enable reading to help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Library; Reading volume;Reading poverty; Three-Tong process; Eight reading methods
“觀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文赋》中的这句诗彰显了读书的无穷魅力。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人生在世,唯读书、耕田二事是极要紧者”的耕读文化传统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无不表明阅读的重要性, 换言之,一个国家的精神高度与其每个成员的阅读高度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阅读活动拓展了人类文明的新天地。
1 问题与思考
1.1 存在问题
陈宝生于2016年10月在关于“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的讲话中强调:“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要围绕读书来办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1]此话表明两层意思:一是阅读在高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二是高校教育需要加大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为此,笔者以科研课题的方式,以G大学图书馆为调研对象,于2022年3月在网上以不记名的形式对2021年阅读的书籍分布情况进行为期10天调查,结果显示:经典著作类占阅读书籍总数41.0%,语言等技能类占31.3%,通俗文学占15.4%,休闲娱乐占11.0%,其他占1.57%。此外,课题组还对2021年中的阅读方式和途径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为:阅读实体书的占27.5%,手机阅读占5.0%,实体书+手机阅读的占35.0%,实体书+借助阅读设备、音频等合计占32.5%。
以上统计中41.0%的经典阅读率表明在校大学生存在经典阅读贫乏问题,阅读实体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7.5%,显示在校大学生纸质书籍阅读缺乏,换言之,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借阅率不高。
1.2 深度思考
眾所周知,阅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活动,是大学生加强知识储备、积累学术阅历、促进心理成熟、提升适应能力的必然所依[2]。学者们关于大学生阅读的研究结论最为一致的是大学生的阅读途径,虽然当前数字媒体呈上升趋势,但纸媒仍是首选。著名历史学家闫崇年在中央电视台的“红沙发”高端访谈栏目中说:“我觉得真正要提高文化水平,加强文化修养还是应该看书,看纸质的书”[3]。从以上调查数据得出的大学生存在阅读方面的贫乏问题,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1)学生们都认为现在的学习任务很重、压力大、怕挂科,且学校规定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必须参加的活动也较多,没时间阅读课程以外的图书;(2)读书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该借阅哪些书;(3)缺少阅读的方法。
因而,帮助学子打开思维方式、厚积薄发并创新知识、提升自我学习功效,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重视纸质经典书籍的阅读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2 研究现状
在广泛提升高校图书馆借阅率的研究方面,刘春晖提出通过服务模式的改变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做好电子阅读与纸质图书阅读相结合的宣传工作、对图书馆的馆藏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借阅率;周学文、祝丽香提出通过加强图书阅读推广和入馆教育、图书采编工作来充分了解读者需要从哪些方面提升借阅率。
笔者以主题“高校图书馆提升经典阅读量”在中国知网等重要学术网站进行搜索,共得到7条文献信息:鲍玉静、徐若丹、侯涤非通过对河北省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情况进行广泛调研,重点指出提升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兴趣,吸收多方力量,联动构建红色经典阅读生态环境来提升经典阅读量;于潇宇提出依托拉斯韦尔的5W理论,探索高校图书馆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的推广策略;石伟铂、陈海芹指出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红色经典阅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民族精神和红色情怀,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刘源、刘欢指出高校大学生经典阅读量较少、广度深度不够,缺乏经典阅读意识,高校图书馆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查颖研究发现学生的阅读参与和大学的阅读支持共同影响大学生的发展,对此提出建立以阅读课程为主渠道和校园阅读活动为补充的大学生阅读教育机制。
纵观现有文献,大多只是泛泛而谈大学生经典阅读的重要性,缺少明确针对高校图书馆具体如何提升经典阅读量且可操作性强的文献。本课题组认为,提升经典阅读量属于阅读推广范畴,然而,目前学者们基本上都聚焦在通过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容、形式、载体、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来解决问题,即现有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阅读推广的主体方面居多,缺少阅读推广客体方面的研究。通过访谈得出一个重要观点:从读者的需求出发,以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阅读推广目标的,同时重点探寻阅读推广的客体即读者对阅读推广的情感认同路径,以紧跟学校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的阅读指导讲座等活动着力推进广大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和喜爱,都有助于达到阅读推广的预期目标,从而改善大学生阅读贫乏问题。
3 “三同”流程阅读指导模式探索
3.1 “三同”流程的理论依据和内涵特征
协同理论创始人哈肯认为,所谓协同,就是为了实现系统整体目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与关联,最终形成 “1+1>2”的整体放大效应[4]。阅读指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参与和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支持共同影响大学生的发展。根据协同理论,系统功能要充分发挥,必须强化内部与内部、外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功能[5]。在国家教育强国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和参与要素的能力。本文创新性提出“三同”流程的阅读指导模式,就是基于协同理论的内容。
“三同”即目标同向、制度同步,情感认同。这“三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应从明确的目标出发,且紧跟学校的培养目标同一方向,并配合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增设线上线下阅读指导等形式,以此探寻如何促进读者对于阅读的情感认同,让阅读助力学生各种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探寻读者对于阅读的情感认同的方法,是“三同”流程的重中之重。
3.2 “三同”流程的实践探索
3.2.1 流程之一:与培养目标同向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读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高校图书馆要解决阅读贫乏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图书馆“是纵向留存和继承人类自古迄今的文化科学知识,横向连接知识创造与知识利用的纽带”[6]的作用。因此,第一步是确立阅读指导的目标,即配合学校做好育人这一核心工作。
其一,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首先促进莘莘学子学会为人处世。图书馆可以以小而美的阅读推广方式[7]推荐人生百科全书,如《杂记赵家》《往事》《我的一个世纪》《一个女教师的自述》《苏雪林自传》《冰心自传》《丁玲自传》《王映霞自传》《天涯归客》《浮沉杂忆》《如水年华》《我们仨》《乱世十年》《一粒珍珠的故事》《我的岁月我的歌》《风雨流亡路》《山居杂忆》《城南旧事》《直立行走的水》《我的人生苦旅》《三生影像》《童年纪事》《四院·沙滩·未名湖》《人在旅途》《雨后丁香——风雨人生路》《我的母亲》等优秀文学作品,让学子阅读这些传记类文学作品,使他们知书达理,学会感恩、懂得惜时如金、励志前行。
其二,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理应促进学子们的专业发展。史学家徐倬云教授说:“做学问是没有捷径的,但做学问也从来是功不唐捐的,没有白做的学问,书看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倾向和观念。”如G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增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环境中,以及在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材料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7个ESI全球前1.0%学科的背景下,图书馆进一步与这些学科的带头人紧密联系,并征求这些学科团队的意见,让他们为图书馆列出该学科的图书采购书单,图书馆在加大采购力度的同时,对这些优势学科的经典著作进行阅读指导。此外,在文科方面图书馆力推公共管理、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这些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经典著作的阅读。此外,图书馆与各学院团委等部门建立激励机制,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理念进行传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其三,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交流和大众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工具,理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人类通过图书馆认识社会,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信息资源拥有量不仅深刻影响着个体精神生活的富有程度,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财富拥有量、社会地位、社会参与程度、公共话语权、教育资源获得程度等诸多方面[8]。南京大学的徐雁教授公开的外国文学书目:《唐·吉诃德》《莎士比亚全集》《红与黑》《人间喜剧》《安娜·卡列尼娜》《老人与海》《变形记》《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这些书籍体现了很好的人文关怀,图书馆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如与艺术学院表演系合作创作舞台剧,与文学院合作进行讲故事比赛,本馆的文化部可以放映经典电影、视频推介等。通过这些轻松有趣且富有创意的策划来唤醒读者的阅读渴望,并使其成为与书相伴之人,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从而培养学子们的社会责任感。
3.2.2 流程之二:与管理制度同步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建设书香校园阅读文化,为建设“双一流”高校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其一,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工作可以成立一个由校一级的党政领导总指挥、校内多个部门组成、图书馆具体执行的阅读推广委员会,以课题组所在的G大学来看,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有不少创新之处,如实行“三学期制度”“落实学分不达标退学制度”“实行分类帮扶”等新制度,因此,本馆需要配合这些新制度制定明确的阅读指导年度目标、任务和计划。
其二,及时跟进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可以与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进行深入的合作。例如,由教务处提供学分不达标的学生的详细情况,根据这些学生不达标的科目,及时向他们推送相关辅导书目,辅助他们学习;由学工处提供各类学习困难的学生名单,图书馆尽其所能帮助他们。由于读者的专业不同,对专业书籍的需求也就不一样。图书馆应该花时间与各专业教授进行沟通,充分征求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为各专业的读者准备相关的阅读清单,让学生在清单上选中3—5本必读书籍进行精读。此外,图书馆还要根据三学期制的划分时间,挑选年度书籍并在相应的时间段进行推送,阅读指导成功的关键在于挑选一本合适的年度书籍[9],所以在推送图书中可以包括中国好书、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以及文津图书奖等的作品。
其三,大一新生入学时就要培育他们重视阅读,并形成一种长期制度。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圖书馆的阅读指导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比如中原工学院的“阅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就很值得借鉴。该课程由“知识讲授”“好书欣赏”“活动体验”3个环节组成,通过构建立体型教学平台,形成“二新五课多讲座”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在提升读者阅读素养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学术研究的能力。2022年4月,G大学图书馆以党支部创新为读者服务的形式开展了“让阅读融入美好的大学生活”为主题的阅读指导讲座。讲座以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从“为什么阅读、阅读什么、怎样阅读”3个方面展开讲授并提倡经典书籍的阅读首选纸质图书,同时建议学生形成“理论引领+好书赏读+师生互动”的阅读指导模式。
其四,实行“阅读之星”读书经验交流这种接地气的活动制度,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G大学图书馆多年来坚持在每年的四月份,即世界读书日之际评选年度“阅读之星”,并邀请本科生和研究生年度借阅量各排名前十的“阅读之星”来分享他们的阅读经验,而整理出可借鉴的经验有:一是让自己的手边有几本可读之书;二是设定阅读目标,给自己定一个计划;三是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学会挤时间,每天阅读一点点;四是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读书靠自觉和自律,书山有路勤为径;五是在追求阅读数量的同时保证阅读的质量,乐于思考。
总之,图书馆应以向上的心态、务实的举措努力提高读者的阅读量和阅读视野,从而为校园文化“真、善、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3 流程之三:促进情感认同
高校图书馆要改变读者阅读贫乏问题,重点在于探索促进读者对于阅读的情感认同的方法。就G大学而言,学校把培养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作为新时期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因此,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要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需求,一是要从大一新生抓起,二是注重授人以渔,三是图书馆员以身作则。要使得阅读提质增量,阅读指导内容必须切实解决“读什么书、怎样阅读”的问题,以下系列“阅读八法”可供参考。
方法一:概读法。以G大学图书馆为例,本馆的资源建设形成了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等十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多层次、多载体,特色明显并能有效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馆藏文献体系。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首先应该对图书馆的馆藏有所了解,概读法是指在图书馆员以知识图谱的形式介绍馆藏、讲授知识分类与图书分类的情况下,读者按照图书分类进行快速浏览,对馆藏有大概的了解,包括图书馆的功能结构、藏书布局、拥有的数字资源等,特别要熟悉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应的书籍类别。如农学院大体相对应S类,作为农学院的学生应先浏览S类,此类书籍包括S1农业基础科学、S2农业工程、S3农艺学、S4植物保护、S5农作物、S6园艺等方面知识。
方法二:分读法。也称系列读法。分读法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读者在获取馆藏的框架信息后,对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相近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有所选择进行阅读。可以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收集,分主题集中阅读一类书,如:喜欢农作物这类的同学,可进一步了解S5—S59这个范围的书目,其中:S50为一般性问题,51为禾谷类作物,52为豆类作物,53为薯类作物,54为饲料作物、牧草,55为绿肥作物,56为经济作物,58为野生植物,59为热带、亚热带作物。同学们选定其中一类比如一般性问题这项,就需要进一步了解农作物的一般性问题:生物学原理、地理分布和区划、品种与品质资源、起源与演变、引种和驯化、品种分类、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各种育种方法技术、播种栽植育苗、田间管理、土壤施肥、灌溉排水、病虫害和其他灾害及其防治、收获加工储藏等知识,所以提升大学生阅读的质量离不开分读法。
方法三: 选读法。也称必读法。图书馆的书籍十分丰富,读者一定要选择经典作为自己的重点必读书籍。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经典之作,如农学方面的《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农作学》《四千年农夫》《改造传统农业》《分子植物育种》《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等;经济学方面的《富国论》《资本论》《经济学原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这些原创的很有思想且表述独特的经典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被世人所公认。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以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方法四:诵读法。著名作家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提到四书五经、诸子、辞赋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其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文化中的精华,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经典诵读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10],通过诵读经典引领青年一代走出内心的不安、焦虑、迷茫等精神上的困境。例如,通过朗诵《毛泽东诗词》探索毛泽东立志、逐梦奋斗等不同时期的精神变化,还能领悟到诗词的博大恢宏,以此来感悟激情岁月里的昂扬斗志和奉献情怀。G大学图书馆还开发了有声阅读空间——朗读亭,来让广大读者诵读经典,目前广西高校图工委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主题诵读比赛,用诵读优秀经典的方式坚定文化自信,使经典里的人文知识给予大学生美的熏陶和善的教化[11]。
方法五:研读法。专业经典书籍的水平都很高,倘若一个人的学识、阅历积累不多的话,就常常会遇到“此处似曾相识或一知半解”的状况。因此,结合前人的阅读观,对于经典书籍要抄、要记,还要弄明白。同学们需要提高阅读的专注力,根据自己的生物钟选择一天中思维较清晰的时间段来阅读,阅读时对于难懂的句子可以先抄下来,然后反复琢磨、查资料、主动请教老师弄明白。研读法,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子提出的读书要“熟读精思”;还有“不动手不看书”等名言所蕴含的学习方法。
方法六:享读法。享读法适合传记类、励志类的书籍,这类书籍一般读起来较轻松,适合碎片化时间阅读,阅读过程中可以略读、扫读甚至跳读。对于书中出现较有价值的核心观点可以背下来,好好享用这些经典语录,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思考时,要像一位智者;但讲话时,要像一位普通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用你的欲望提升自己的热忱,用你的毅力磨平高山,同时还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你兴趣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你能力所在的地方;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它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增进你的健康和快乐。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好的时候。”享读法还可以通过转发微信朋友圈,来让更多人分享阅读带来的益处和乐趣。如通过《美文》《读者》之类的精品期刊的分享阅读不仅可以展示当代散文的最新状态,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深厚的中国文化;其中《读者》(或称《读者文摘》)不仅通俗易懂还十分贴近生活且极具哲理性。图书馆可以按照学校的三学期制的时间安排推荐给学生们,让学生在充裕的時光中好好享受纸本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养成关注细节、融会贯通、宁静致远的阅读品质,真正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
方法七:写读法。“学以致用”一直是读书人信奉的至理名言。如何把阅读跟自己的学业或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以笔者为例,笔者在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对“阅读推广”这一领域比较感兴趣,先后完成科研课题《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活动常态化的实践与探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问题与策略研究》《突发重大疫情背景下环保主题文献的整理与推广研究》等。目前正在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读缺失问题的创新研究》的项目研究,该课题的重点是要创新性解决阅读缺失这一问题,因此,笔者先后阅读了《阅读与大学生发展》《阅读的力量》《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分类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如何阅读一本书》《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赏析》《全民阅读推广路径研究》《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等。通过相关文献的大量阅读,了解已有的解决路径,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在阅读过程中把认为有用的语句专门收集起来,在写作过程中有机地渗透进去,并标注引用符号,文末注明参考文献。在这种过程中,不仅加深阅读的印象,还能将阅读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写作中,希望通过此种方法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一定借鉴。
方法八:走读法,也称游读法。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文并茂的游记及摄影随笔集《阅读世界》为例,作者黄健先生在旅行中用慧心慧眼以“读”为主线,以“读”贯穿由“作家故地、书香致远、阅读瞬间”三大部分组成了全书内容。书中记录他来到享誉世界的作家故地,读到作家生前的感人故事;还参加了世界各国的书展活动,读到了与书相遇的乐趣;他行走在街头、坊间、公园、地铁等处,捕捉到不同生活层次的市民手持书籍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看报的身影。所以,走读法可以启示大学生,利用假期多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特别是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走一走、游一游,感受文化的力量。如今,“美丽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秀成果,所以大学生在节假日里好好享受青山绿水农家乐,身体力行地践行“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并从中读出国家的文明、读出民族的文化,可帮助其树立起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责任与担当。
3.3 “三同”流程的实践效果
课题组着力经过“三同”流程指导的实践探索,其效果尤为明显的有:(1)通过流通借阅系统统计,全校本科生0借阅读者数量逐渐减少,如2022年11月较10月总体减少8.61%;(2)2022年度阅读经典著作类的占比上升到65.09%;(3)2022年10月图书馆举办的“阅读展风采 奋进新征程”读书月活动得到各学院的积极响应,共收到1 454篇读书心得,可见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4)图书馆组织读者参加2022年全国涉农高校“乡村振兴”主题阅读文创大赛,共收到196篇书评。
4 结语
2023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新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重点指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本文针对大学生目前存在阅读贫乏这一突出问题,探索了“三同”流程指导下的阅读指导模式,旨在促进读者更多更好地阅读,相信学子们一定会开卷有益,让阅读遇见更美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万玉凤.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9):69.
[2] 查颖.阅读与大学生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3] 李忠.书香万里——“红沙发”高端访谈录[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2019.
[4] 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5):228-230.
[5] 倪代川,任树怀,季颖斐.论信息共享空间的协同内涵[J].图书与情报,2008(5):47-49,63.
[6] 杨敏.图书阅读推广文化探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7] 蔡迎春,金欢.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赏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8] 王政,洪伟达.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服务的对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9] 陈进,李笑野,郭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精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
[10]朱自清.经典常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1]周燕妮,唐曦,石莹,等.分类阅读[M].深圳:海天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