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会议口译硕士(EMCI)“核心课程”及其对我国翻译硕士(MTI)口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2022-11-24 17:58许宗瑞
关键词:核心课程译员口译

许宗瑞

(1.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上海 201620;2.安徽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引言

欧洲会议口译硕士(European Masters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简称EMCI)是欧洲一个专门培养会议口译人才的大型项目,由欧盟委员会下设的口译与会议服务处和教育总司于1997年联合发起。该项目旨在在欧盟“苏格拉底—伊斯拉谟计划”框架下,探索高级会议口译人才的培养路径,以缓解人才短缺的局面。当初在项目筹备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为此,1997年至1998年欧盟委员会口译与会议服务处、教育总司以及欧洲议会等多家机构的代表进行了数轮磋商,最终在“核心课程”一些关键方面以及该项目一些重要事项上达成一致。此后,在不懈努力下2001年又正式成立欧洲会议口译硕士联盟(EMCI Consortium),2012年起随着新联盟章程的签订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联盟。及至今日,EMCI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其规模和影响不断增强,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16所高校加盟,其中包括像比利时鲁汶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等名校。另外,EMCI也被欧盟誉为培养会议口译人才的一个“基准(benchmark)”[1]。早在2007年我国就有学者指出,“尽管中欧有着很大的人文和地域的差异,但都面临着如何适应不断发展的会议口译市场需求的瓶颈问题。作为会议口译人才培养的先行者,欧洲EMCI办学经验肯定会给我国迅猛发展的会议口译人才培养带来启示。”[2]在梳理EMCI“核心课程”最新版2020年版[3]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翻译硕士(MTI)口译人才培养提出意见建议,希望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启示或借鉴。

一、欧洲会议口译硕士“核心课程”主要内容

之所以推动和设立EMCI,其主要目的是在欧盟通过扩大专业教育机会促进知识学习、通过提升专业能力促进就业的框架内,提升学生从事会议口译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素养,培养高层次口译人才,以促进欧盟不断发展以及欧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话。因为是一涉及众多国家、众多高校的联合项目,EMCI自设立时起相关机构就在一些重要事项上力求一致,达成统一。除出台联盟章程(Consortium Statutes)、制定质量保障标准(Quality Assurance Standards)等以外,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即推出“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下文将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课程架构与任务要求、招生考试、毕业考试四个方面扼要介绍2020年版“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方面,规定了口译理论、口译实践、交替传译、同声传译、欧盟和国际组织这五门“核心课程”及其教学内容。(1)口译理论课程,包括口笔译区别、口译理论以及像语言和认知科学等与口译相关学科的研究发现;(2)口译实践课程,涉及语音训练和公共演讲等交际技巧、术语和信息检索等会前准备、职业伦理、会议程序等;(3)交替传译课程,涵盖内容分析和记忆训练、无笔记交替传译、总结概括、视译、笔记技巧等,另外口译材料须覆盖不同主题、文体、语域,而且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材料的长度、信息密度、专业性要随之提升;(4)同声传译课程,在继续筑牢交替传译技能的基础之上训练同声传译技能,以及进行同声传译室实训和提升团队交互能力,同时口译材料也须覆盖不同主题、文体、语域,而且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材料的长度、信息密度、专业性也要随之提升,最后还要训练学生带稿口译的能力;(5)欧盟和国际组织课程,重点围绕相关机构的运转,使学生了解其运转过程和流程。其实在口译实践课程中也规定要组织学生前往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等国际组织研学,但主要强调让学生了解这些机构中会议口译译员的工作环境。

(二)课程架构与任务要求

在课程架构与任务要求方面,规定了学分、教师面授课时、口译实践在全部课程中所占比例、面授课时和小组工作及学生自主学习总时长等。(1)加盟EMCI的高校须要求学生在一至两年全日制学习期间完成欧洲学分互认体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认可的60至120学分;(2)教师面授课时不低于400课时,且其中至少75%的比例为口译实践;(3)学生须投入时间进行小组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练习以及其他自主学习,比如背景知识阅读、信息资源利用、术语准备等;(4)教师面授课时、小组练习、其他自主学习时长总计不低于800小时;(5)此外,口译类课程教学由在职或资深会议口译译员承担。

(三)招生考试

在招生考试方面,规定了申请者的能力要求和招生考试相关事项。前者包括学历、母语水平、百科知识等,后者涉及能力倾向测试、测试专家组构成、测试流程等。(1)申请者须持有学士学位证书或同等学力证明,在各种话题和语域上都能展现出优秀的母语水平,提交ACC或ABC等语对学习申请(A为母语,B为母语以外较为精通的语言,C为一般精通的语言),具备较强的目的语能力,对国际事务有全面了解,对目的语国家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也非常精通;(2)学生在学期间要有效提升专注力、分析力、综合能力,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形成强大内驱力,能够抗压,能积极接受反馈;(3)招生考试为能力倾向测试(aptitude test),测试与会议口译训练相符并由专家组实施,专家组包含一定数量的职业口译译员和口译培训讲师,且专家组须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等;(4)测试内容为对一段2至3分钟的结构性语音材料进行复述,由目的语转为母语,或在特殊情况下由母语转为目的语,测试材料为一般性材料,此外专家组还要对申请者进行面试;(5)除以上内容外,测试还可增加视译、对专家组指定话题进行简短汇报、笔试等。

(四)毕业考试

在毕业考试方面,规定了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时长、考试专家组构成等要求。(1)毕业考试根据学生学习的语对采取交替传译以及或者同声传译形式,考试仅有一次补考机会;(2)考试涉及不同主题和语域,考试的口译材料为职业译员在工作中的常见材料,由训练有素的教师或译员等现场即席朗读,交替传译考试时间为5至7分钟,同声传译为10至15分钟;(3)考试根据考生的口译技能表现进行评估,考生须能展现成为职业会议口译团队一员的能力;(4)考试专家组包含一定数量的资深译员,其中至少2人与考生母语一致,至少1人母语为考生考试目的语,此外至少1人为校外专家,校外专家须邀请欧洲各组织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以及EMCI联盟高校相关人员担任;(5)专家组对考生的表现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二、“核心课程”对我国翻译硕士口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EMCI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并获得广泛认可,原因主要在于“核心课程”发挥的统领和指引作用。结合我国翻译硕士口译人才培养现状探讨EMCI“核心课程”对于相关工作的启示,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一)不断更新有关方案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早在2007年我国就有学者对当时EMCI“核心课程”的课程设置、特点分析以及对改进我国口译人员培养进行了论述[2]。虽然当时的“核心课程”架构与现在基本相同,同样包括口译理论、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口译实践以及欧盟和国际组织,但不少细节已随时代发展和需求改变而改变,比如当时教师面授课时不少于400课时,现在已提升至800课时以上。其实,2010年以来EMCI“核心课程”已完成了3次更新,分别是2012年、2017年和2020年,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果将2017年版[4]和最新的2020年版进行比较,可发现共有5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要求越来越高。比如,2020年版中增加了毕业考试只能补考一次的规定。再如,学生在完成交替传译课程学习后应能流畅、有效地进行同声传译,在完成同声传译课程学习后也应能流畅、有效地进行同声传译,但时长不少于20分钟。而在2017年版中只要求学生应能流畅、有效地进行交替传译和进行同声传译。相比之下,针对包括口译在内的我国翻译硕士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等整体的调整更新一直比较迟缓。众所周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翻硕教指委”)编写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翻硕指导性培养方案”)最近一次修订为2011年[5],“翻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2013年出版[6],包括“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总则”在内的《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南》为2009年出版[7],距今年代都比较久远,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过令人欣慰的是,2020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出台,其中就包括口译理论与技巧、交替传译、同声传译三门口译类课程,并对课程目标、授课方式、课程内容等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指导意见[8]。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希望接下来,翻硕教指委、教育管理部门、有关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学位基本要求等纲领性文件的调整更新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二)严格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EMCI“核心课程”虽名为课程,但更像上述我国“翻硕指导性培养方案”等文件的一个集合,而且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高标准要求。不仅严把“进口关”和“出口关”,还对培养过程中核心课程的一些关键之处设置了统一标准,很多是量化标准(纵观“核心课程”全文涉及具体量化的地方就有10余处),这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比如,EMCI“核心课程”主要内容中有近一半比例都涉及招生考试和毕业考试。此外,在EMCI官网,除“核心课程”专栏之外“考试(Examinations)”专栏[9]还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关于招生考试、毕业考试、课程考试的规定,并附有招生考试中结构性语音材料复述的各语种示例。相比之下,包括口译在内的我国“翻硕指导性培养方案”等不论在招生、培养过程、毕业各环节都还存在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比如“翻硕指导性培养方案”对于招生对象的描述,现在审视起来已显得比较简略——“招生对象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5]。这里既无法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学术型研究生招生的区别,也无法体现口译招生和笔译招生的不同。再如培养过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中口译理论与技巧、交替传译、同声传译三门口译类课程的考核要求,也可进一步明确。以交替传译课程为例,其考核要求为:“(1)课堂表现占40%;(2)课外作业占30%;(3)期末考试占30%。课堂表现的考核依据为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以及课堂表现;课外作业的考核依据为课外作业完成度及质量;期末考试的考核依据为中英双向连续传译表现”。[8]可以说,在具体操作时这里存在很大的上下浮动空间。建议将课外作业的量、形式以及期末考试的口译时长、学生应达到的水准等进一步细化和量化。

(三)发挥职业译员应有作用,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性

EMCI“核心课程”的另一亮点是,要求职业译员或资深译员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有的环节甚至对参与译员的最低人数、具体语种等进行了限定。上文已介绍EMCI在招生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对译员参与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里再补充课程教学中的有关情况。EMCI“核心课程”的课程架构和任务要求部分指出,口译课程须由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在职或资深会议口译译员教授;如果教学围绕A语言译为B语言,那么作为教师最好精通A语言并以B语言教学,如存在难度可由一名B语言本族语者和掌握A、B两种语言的译员组成双人教师团队进行教学等。我国“翻硕指导性培养方案”中也有两处涉及译员,分别是培养方式中“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以及“导师组应以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译员参加;可以实行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专业人员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5]。而根据近些年有关专家的调查,很多翻译硕士培养高校在邀请和吸纳译员作为兼职教师方面都存在问题。“兼职教师队伍中,一半以上教师来自高校或科研机构,这与教指委关于兼职教师的认证规定不符。口译兼职教师须来自政府机构、口译/语言服务行业,有丰富的口译实践经验,并符合《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规范》。来自其他学校或科研院校的兼职教师不能替代行业兼职教师。”[10]诚然也有工作比较扎实的高校,比如上外高翻“打造并组建一支树立起牢固的专业翻译教学理念的师资队伍”[11],以及广外高翻的“师资队伍职业化”和“课程教学专业化”[12]等。但毕竟不能完全依靠高校自身自觉以确保和提升教育教学的专业性,“翻硕指导性培养方案”等文件中的有关要求可进一步升级并细化,强调和发挥职业译员的应有作用。

(四)拓宽学位申请渠道,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

EMCI“核心课程”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毕业考试,学生在通过所有课程学习并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不需撰写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如上所述,EMCI“核心课程”对毕业考试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时长、考试专家组构成等做出了一系列统一要求。这种考试“旨在按照国际办学标准和口译市场对译员的真实要求,对学生的口译技能进行全面测评,它严格、客观、公正,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13]。但如果在我国参照这种模式,对翻译硕士口译学生实行通过某项高水平考试或测试即可授予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目前还不现实,因为涉及国家层面学位授予条例等规章制度的修改,撰写学位论文和通过论文答辩以获得硕士学位仍是国家的统一要求。此外,类似考试对学校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海外“只有那些办学质量一流,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的少数高水平会议译员培养单位才会采取这种方式对其毕(结)业生进行考核”[13]。不过,还是可将这一做法融入到我国翻译硕士口译人才培养之中。“翻硕指导性培养方案”对学位论文的要求是,可采用翻译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研究论文这四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不妨考虑增设“翻译水平考试报告”作为一个新的选项,报告可围绕考试前的准备、考试过程中的表现、考试的自我评价、对于不足之处的反思、后续自我提升的计划措施等进行汇报。当然,还要对一些细节进行限定,比如翻译水平考试的类型、级别等,字数要求可参照翻译实践报告要求的不少于5000词的长度。另外,只有通过翻译水平考试的学生方可采用这一选项,其他学生仍从其他常规四个选项中选择。如此改革,一来可拓宽学位申请渠道,并鼓励更多学生勇于直接面对挑战,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二来可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一直以来像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等报名人数不多、通过率不高的问题[14]。

三、结语

翻译硕士是我国高级口笔译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截至2020年4月已正式设立学位点的院校全国已达262所,不过不少学位点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不同规模的调研。虽然问题背后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解决之道总体可按两条路向着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是高校自身重视起来。实现这两点都需对问题形成全面、准确、清晰的认识,并在研究和借鉴他人优秀经验做法的基础之上进行调整、改革、创新,以逐步将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科学研究和准确研判也需跟上,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或者参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EMCI“核心课程”可为我国翻译硕士口译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提供宏观和微观的参考借鉴,类似人才培养项目的方案、要求等也需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核心课程译员口译
基于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典型口译活动分类探究∗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口译趣谈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浅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理念创新
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