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亲民形象树立的历史经验

2022-11-24 17:58韩继伟王建波
关键词:亲民群众工作

韩继伟,王建波

(1.华北理工大学 党委组织部,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在《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政党形象(Party Image)被认为是主要强调了政党形象与投票人选举和投票行为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一最早被英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提出来的概念,认为在现代西方政治话语体系中,政党形象概念主要涉及政党领导者、政党的公共关系、政党的决策机制这三者与选民民主投票之间的关系。现代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只有善于接受普通民众的意见,并将其作为政党的主要理念和诉求,在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表现出足够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可。一般来说,政党的亲民形象是指民众以政党的阶级属性、理念主张、执政方式、作风面貌等客观要素为基础,对政党是否真正代表民众利益,所作出的相对稳定的主观认知和评价。

亲民的“亲近爱抚民众”之意古已有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中共话语体系中,亲民是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外在要求和表征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宗旨也决定了其在执政中的亲民旨向。在中国共产党的任何历史时期,都存在着如何树立党的亲民形象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当前,如何树立党的亲民形象已经成为影响党的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夕,即将全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同样面临着自身为人民服务的亲民形象的树立问题,通过梳理、概括和总结我们党在这一时期颁行下发的一系列文件指示以及政策实践,挖掘思想底蕴和理论渊源,提炼和归纳共产党在胜利前夕“为家家户户排忧解难”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能够为我们党树立切实有效的亲民形象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和现实指导,不仅可以拓展党的作风建设研究,也是对党的形象建设研究的一种深度挖掘。

一、执政为民:制定亲民的纲领政策

(一)大力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强调增加社会生产力总量,解决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资料是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的正确选择,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的各个阶段,都一直将大力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作为立党之本,籍此树立了自身亲民爱民的形象。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在一封电文中谈及新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要酌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并在城南庄会议上,同与会者讨论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议题。[1]针对我党管辖下的解放区域的不断增多,1948年5月24日,毛泽东致电邓小平,指示新解放区在解放后的相当时期内,要实行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7月17日他还致电香港分局,要求南方各游击区应执行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及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指示的有效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联合了更多的社会力量,促进了人民战争的快速胜利。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范围胜利的决定性阶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胜利,使得发展生产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成为摆在我党面前的头号任务和工作,1949年2月15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把南北通船通航通邮通电通汇诸事当作大事去做的指示》,明确要求恢复商业联系,发展生产,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与此同时,刘少奇在1949年5月31日的《建立有工作能力的中央财政经济机构》中指出,要尽快建立有工作能力的中央的财政经济机构,恢复与发展当地人民经济,同年6月15日,毛泽东也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开幕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随着建立新中国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进展和完成,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逐步地改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2]可见,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党始终将为人民发展生产,保障群众日常生活的纲领政策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和群众社会基础。

(二)及时调整工作,维护群众利益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工人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面临革命形势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时,总是及时调整自身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日新月异,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己经近在眼前,为了揭破国民党的和平阴谋,将我党的各项真实政策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毛泽东在1948年7月18日的一份指示中要求,党在蒋管区开展工作必须与群众生活上的迫切需求相配合,到了战略大决战阶段,这一工作思路和策略被延续下来,[3]1948年11月5日,为了联合各个中立的社会阶层力量,毛泽东在一封电文中明确指出要实行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类似的工作思路和策略充分展示了我党的亲民形象,有效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力和凝聚力,营造了有利于整个战局的氛围。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进展,解放区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新的问题摆到了“初来乍到”的中国共产党的面前,针对这些新的情况,我党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有效开展工作的同时,切实有效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949年1月3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新解放城市对旧保甲人员的处理办法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保护一切公共财产使之不受破坏,为了保持新解放城市职工的生活水准不受影响,同年1月10日中共中央特意下发指示,规定要依据城市和乡村生活水平的不同来区别对待城市工人的工资,并于1月26日颁发关于平稳物价的建议,以在战争期间继续维护百姓的平稳生活。七届二中全会后,我党开始面临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在使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的总的工作宗旨下,通过各种手段,在各个角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194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对旧职员的处理原则的指示》中要求细心地和他们讨论解决他们家庭困难的具体办法,其后,朱德在《国内形势和南下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也要求,在执行党规定的土改政策时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侵犯群众利益,做到‘三不走’、‘四不进’”,同时,由于历来重视妇女运动在革命和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1949年4月1日,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妇女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中要求妇女工作要主动改善妇女生活,提倡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举办托儿所、妇婴卫生及助产训练班。不难发现,由于共产党在执行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同时始终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了亲民的形象,并籍此同各阶层居民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这对支援解放战争、繁荣解放区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身先士卒:发扬亲民的干部作风

(一)党员干部为群众着想开展工作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有着同整个无产阶级一致的利益,[4]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首先要把如何维护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为重大课题,中国革命迈入新民主主义时期后,党的领袖清楚的认识到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密切主要在于党员干部开展工作首先要从为群众着想的角度出发,毛泽东就曾提到过他在与农民兄弟交往的过程中知道了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执行的具体情况,真正了解农民群众的真实诉求。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由于一些党员干部滋长了骄傲情绪,导致在党与群众的关系方面出现了一些作风问题,庆幸的是,越是临近革命的胜利,党越时刻保持着警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预见和判断。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集中全力,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党开展工作要时刻为人民群众着想的现实问题,树立了亲民的形象,促进了我党始终能够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完全站在一起。1948年6月26日,毛泽东在批示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执行中央土改与整党指示的初步意见》时指出,党开展工作要于秋冬季农闲时,以尽量不耽误农民劳作。为了争取民主人士参与到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中共中央在1949年1月22日发出《关于对待民主人士的指示》,要求我党对待民主人士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及疾病,主动地向民主人士进行教育宣传,又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1949年2月15日下达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平津两市学校教育的指示》中,则要求在改革前要主动征求学生及教职员群众的意见,并充分尊重群众中多数的意见,同年2月20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开滦煤矿管理问题的指示》中指出,党开展工作必须切实而充分地和职工商量,取得绝大多数职工充分谅解后,才能实行,否则我们就要脱离工人群众。面对我党由农村到城市、由革命到执政的工作新转折和新局面,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开展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要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并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众所周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革命的大好形势往往伴随着妇女运动的热情高涨,1949年4月1日,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指出,组织女干部深入工厂和农村,为广大劳动妇女及儿童服务,以达到沟通并促进城乡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开展工作为群众着想还突出的体现在了党与人民群众的有效互动上,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曾指出,我们党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同年7月9日,他还在对全国铁路职工临时代表会议上讲话指出,要依靠群众和重视群众,办好铁路建设事业,值得一提的是,党的领袖在这方面起到了身先士卒的示范作用,1949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出席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时作简短讲演强调要加强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协助政府进行各项建设工作,会上,毛泽东还取出一封随身带来的未署名的市民来信(向他反映物价高涨、捐税多和失业多等问题)当即交代表会议处理,针对此,周恩来曾在1949年5月7日召开的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倡学习人民领袖毛泽东,指出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多少年革命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产生的人民领袖。

(二)部队战士以人民为重严守纪律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三大战役进行中,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著名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论述就是这一局面的生动展示,这无疑都归功于人民军队在军事胜利的进程中,以人民为重,始终保持了优良的军队作风与严格的军队纪律,树立了党和军队的亲民形象。1948年12月17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一封电文中提及,我军作战时要充分注意保护工业,保持一切原封不动,在作战时减少损失,在1948年12月21日的一封通令嘉奖中,还表扬了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八军第一四三师在作战中的纪律良好,而同年12月27日的一封关于南方游击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电文中,毛泽东则要求部队要深入地发展群众工作,在部队内外建立群众性的党的组织,严防部队中脱离群众的单纯军事观点,1949年1月6日,毛泽东在一封电报中也曾指出,部队在战斗中要注意保护学校,减少对于学校的破坏程度。解放战争在依靠人民的同时,始终注意适度而为,1949年3月21日,面对人民解放大军南下进入新区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新区筹粮的规定,要求部队应爱护人民的财富,反对浪费,粮食征借要分散进行,不要图一时方便而集中一地征借,免使群众一次出粮太多,引起反感,并于4月25日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布告上,提出要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改善人民生活、不妄取民间一针一线等约法八章,这样严明而亲民的人民解放军纪律使得部队所到之处无不得到各界人民群众的协助。随着解放军对大中城市的胜利进驻,如何保障城市群众生活不受影响,成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首要职责,1949年5月3日,在一封致总前委的电文中要求,军队在城市中看戏、看电影、洗澡、坐电车、坐公共汽车等事必须和各界人民同样买票,不许搞特殊,军队在城市驻扎不得借住或租住民房,且对群众态度须好,不可蛮横无礼貌,1949年5月6日发布的中央军委《关于城市驻军不许住民房的规定》中则明确要求,在城市解放初期,卫戍部队应适当分散在市内驻扎,并不得借住或租住民房,同时要做到买卖公平的守则,同年5月16日,中央军委在《关于入城部队必须遵守的纪律的规定》中亦要求,军人进人公共场所对待群众态度要好,须照章买票付钱,要谢绝人民的慰劳,军队驻扎不得引起城市居民的不便和不利,且要爱护公共设施。这些亲民举措无疑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接管城市的贪腐之风形成了强烈对比,犹如一股春风,极大的鼓舞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获得了认可,得到了支持,为解放战争获得了一个巩固的的战略后方,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喜闻乐见:创新亲民的宣传教育

(一)耐心细致,亲切和气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得到了最为成功的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喜欢不喜欢,成为我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最高准则,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一些大中城市的先后解放,城市中许多新的问题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党具体分析了自身长时间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却对城市工作较不熟悉的现状,就进入城市开展工作如何进行宣传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慎重的考虑,并作出了明确的决策。1949年1月6日,彭真在对准备进城接管北平市的干部讲话时指出,要掌握党的基本政策做好入城后的工作,宣教教育要耐心地进行深人细致的工作,还要亲切和气,对学生则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发动他们到工人、农民中去工作,1949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发布宣传口号问题给天津市委等的指示》中明确要求,我们党必须对任何宣传鼓动口号认真负责,在人民群众面前树立一个郑重负责的形象,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则明确要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在教育工人我们党一直把保障工人生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的实际情况时,要亲切谈,摆事实,讲道理,党的领导人大多注意这一点,陈云在处理物资匮乏引发工人不满的问题时,就曾告诉沈阳工人说,共产党员和工人一样烧碎煤是因为好煤拿去开火车运军队打仗了,并反问工人“好煤是用来开火车对呢,还是用来烧火对呢”,这种方式无疑便于工人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理解。1949年3月25日,进京赶考的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性胜利和筹建新中国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真实主张为全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所熟知,同年4月28日,社论《我们的私营银钱业政策》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指出,要严加管理私营银钱业,促使其向有益于国民生计的方面发展,7月下旬,毛泽东在审阅新华社广播稿《八一介绍》时指出,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完全和人民群众打一片,在8月28日发表的社论《四评白皮书》中,毛泽东则明确要求,人民自已的政府要用自我教育或自我批评的方法教育人民。1949年9月22日,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周恩来作了《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吿,明确指出党的文化工作要秉持大众的方向,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教育工作方面的耐心细致和亲切和气,树立了党的亲民形象,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创造了重要的舆论条件。

(二)深入其中,说服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和国内阶级对比的急速变化,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中特别提到,党员干部要多向工人讲话,和工人接近,做到真正互相了解,以便于在人民群众中进行有说服力的教育工作,并指出,要利用群众闲暇的时间开展工作,在教育方式上,则要多以办短期训练班为主,以不影响工人正常的工作生活。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己经在望,如何树立和展现党的亲民形象,促进人民群众对党认可度的提高,就成为我党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949年4月11日,朱德在《国内形势和南下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要求,进出宣传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毛泽东在起草《中共中央转发华东局对无锡市恢复和发展生产指示给华中局等的电报》时也指出,向工人解释我党劳资两利的方针时要注意从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上去说服工人。1949年6月,中共中央则明确要求,要把我党的政策向全国的人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同时要求要经常性的在工人、职员和经济管理人员中进行关于重视和爱护国家财产的教育。为了向全国人民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前夕,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对于愿意成为新人的原反动派要用心充分的宣传教育,他还在1949年7月1日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贺电上指出,要使人民的文艺运动的发展配合人民的经济建设工作,同年7月6日,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深人广大人民群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他们打成一片,创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把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落到实际工作中。

综上所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通过制定执政为民的纲领政策,发扬身先士卒的干部作风,创新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真正走到了人民群众中间,树立了自身亲民的形象,促进了全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和支持,使渴望新生的劳苦大众紧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可见,党的亲民形象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实际上是党作风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的综合反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得那样,“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党要始终牢记自身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的阶级立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党的政策的依据。新时代,我们党长期执政所依托地主要基石之一就在于如何切实有效的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如何贯彻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宏观政策,如何真正做到共产党始终同老百姓在一起,这都需要我们党始终保持亲民的形象,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亲民形象树立地历史经验,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现实所需。[5]

猜你喜欢
亲民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笑一个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不需这么多“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