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城市文化重要论述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的体现

2022-11-24 17:58高红雨吕冬冬
关键词:新区建设文化

高红雨,吕冬冬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00701)

城市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城市是文化的沉积,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城市是文化的舞台。文化是城市的核心资源,是城市的灵魂,凝聚着城市发展的动力。[1]人在劳动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塑造着人的一言一行。经济发达、产业集中的城市往往有更加频繁的人口流动,人口的交流融合反过来促进文化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我国的城市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人口在城市的大量集中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城市的公共社会一方面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文化的变革。每个城市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坚持和保留自身文化特点,并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现实的考验。

一、新时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状

城市是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蕴含的文化资源集中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我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它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此外,他还在多次的调研考察和会议报告中留下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当前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遵循。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城市发展更加重视历史文化发掘、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建设指导。

(一)中国众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国是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型国家,众多的城市在历史沿革中保留下了数量庞多的文化遗产。气候地理和社会环境赋予了每个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历史文化就是一座城市变迁的集中反映。“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文化遗产体现着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城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点点滴滴地都记录在每一座城市的记忆中”[3]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其中的人民共同创造的产物,古迹遗址、宫殿寺庙、碑刻壁画、道路民居及其他文物都记载了人类的历史活动,每个城市所拥有的历史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财富。

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底色。文化资源是城市无形的财富,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可以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塑造城市形象。截至2021年11月7日,我国共有138座城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存在都是无形的财富,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轨迹,集中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脉络。城市通过保存的古文物、古建筑,记载了历史上人们的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科技创新等活动,对于今天我们认识、研究和学习历史都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愈发得到重视

我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一方面带来了高速的城市化扩张,另一方面也促使传统社会和现代文明快速融合。城市是人类的实践创造的,也是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的证明,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实现生产力不断解放的同时,又要兼顾到文化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加大力度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4]充分挖掘城市蕴藏的传统文化和市井文化,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解读和再创造,设计和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发展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打造城市文化符号和传播城市文化形象。营造尊重创新、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针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多次实地考察,逐渐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指导思想。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前门东区考察时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5]城市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情怀。”[6]就像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其自身的特色一样,一个城市也应该探索出一条基于自身历史脉络的道路。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7]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是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城市建设指导逐步系统化

过去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章制度尚未成熟,由于规划经验的缺少导致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但我们的城市能有今天的成绩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已经成型的大城市逐渐接近瓶颈期,改造的成本过高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出变革,比如目前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目前普遍认同的方法是跳出来重新规划建设新城,承接旧城过剩的产业和拥堵的人口并与旧城形成互补,大力推进城市群,打通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打破各种政策壁垒,形成城与城各司其职、相互交融的新格局。这些年一直推动的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基于城市群的发展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了我国城市建设的思想。为了探索新型城市发展道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中央领导长期谋划,决定在位于北京和天津南部,河北的容城、安新、雄县等地设立雄安新区,使北京、天津、雄安组成三角的分布。在2017年2月23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8]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疏解北京的大城市病,也是综合考虑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是为了在雄安新区进行体制机制的试验,探索出一条未来城市发展的道路和样板。现实表明,关于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章制度正在逐渐成熟。

二、以文化底色建设“千年之城”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对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探索,要继承雄安新区传统历史文化、发扬红色革命文化、保护地区民俗文化。作为探索未来城市典范的“千年之城”,雄安从建区之初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9]

(一)悠久的燕赵传统历史文化脉络传承至今

雄安新区从自然地理上看处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东南方位的华北平原之上,从人文地理上看处于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的腹地,新区内有“北方水乡”白洋淀这个最大的自然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最新考古数据显示,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有人类集中活动的痕迹,证明了这里气候环境适合文明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位于燕国和赵国交界的区域,从地缘地理和文化属性来看属于特点鲜明的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燕赵大地人杰地灵,多有古圣先贤,也不乏豪侠之士,慷慨悲壮、重诺守信是燕赵地区的精神品质。宋朝时期处于宋辽边界处,北方各民族在这里交错往来,相互融合。元明清,这里紧临北方名城保定,同为拱卫京师的京畿重地,所以有着极为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沉淀。从雄安新区设立之后,国家文物考古单位对本区域内进行了细致的摸排工作,发现并登记了具有相当大数量和价值的文物遗迹。

(二)革命战争年代创造了浓厚红色革命文化

在华北地区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有着无数侠肝义胆的英雄儿女,在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军民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来,广为传颂的“雁翎队”就是抗日战争中的代表。雁翎队深深扎根于雄安,其队员大都是当地的渔民,所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水上游击这一极富特色的作战方式而出名。雁翎队在白洋淀的芦苇荡灵活作战,神出鬼没的对淀中敌人予以沉痛打击。雁翎队与当地群众休戚与共,融洽的军民关系是抗日武装历史上的典范,雁翎队不屈不挠、机智灵活的斗争精神深深的影响着这里的人民。《荷花淀》《小兵张嘎》《雁翎队》等一系列具有白洋淀鲜明风格、脍炙人口的文学影视作品今天仍在为我们展示着英雄的故事。在白洋淀景区的雁翎队纪念馆,大量的翔实宝贵的历史影像、记载资料、实物展品依然保存。除了白洋淀,雄安新区还保存有雄县米家务烈士陵园、容城县北后台烈士陵园、安州烈士塔等纪念地,众多保存下来的革命爱国人士故居,还有诸多历史遗存和纪念性建筑。众多红色旧址不仅是学习党史、革命史的活教材,更是刻在雄安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文化基因。这种不畏艰难、奋进拼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这种精神已经融入雄安新区的文化血脉之中。

(三)人文地理因素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民俗文化

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宝贵的生态湿地,为鸟类和鱼类提供了栖息的场所。白洋淀水网纵横交错,芦苇丛与荷花铺天盖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北方水乡文化。一到每年的夏季,白洋淀里都会举办荷花文化节,满淀的荷花绿叶生机盎然,美丽别致,是白洋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荷花交相辉映的十多万亩芦苇荡分散生长于水域辽阔的白洋淀中,形成蓝绿交织纵横的景象。芦苇数量多品质好,当地村民不仅将其用来编席、铺炕、盖房,还发明了苇编工艺画等民俗艺术品,至今仍有一批传承的手艺人,此外,雄安民俗文化还包括雄县古乐、西河大鼓、鹰爪翻子拳、放河灯、放盒子、二鬼摔跤等等习俗和表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洋淀丰富多样的水产和物产,催生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和饮食文化,渔民们依淀而生,生活的直接来源就是淀中的鸟类、鱼类、莲藕等特产。华北水乡特殊的文化风貌和渔家的风俗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生长于此的人。

三、以文化创新打造“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的建设还要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有利因素,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将保持优秀的理论创新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结合制度特点、民族特色、地区特征,培育人民性、生态性、包容性、创新性的雄安城市文化。保持历史定力,一茬接着一茬干,努力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示范区。

(一)人民性文化是城市的出发点

把人民城市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建设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是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第一要务。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10]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人民城市的内涵在于全民参与,一切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建设的主体是人民,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也是人民,把一切工作为人民的理念贯穿于建设全过程。重视人民的呼声,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系统平台,建设高效、便捷、智慧、绿色的公共服务体系。弘扬全民参与建设和管理自己城市的主人翁精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全过程。

优秀文化孕育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反哺文化的发展。文化是由人来创造的,人才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力军,激发人民的文化自觉,培养一批文化领域专业人才,积极引进文化领域专家学者来雄安办学、工作、交流。坚持由党主导文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人人得以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长远定位决定了雄安新区不是昙花一现的城市,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是长远事业的依靠,坚持愚公移山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作为社会主义未来城市建设的试验田,雄安新区坚持文化领域的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性文化保障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二)生态性文化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保障

中国在发展中逐渐地认识到城市建设要结合国情特色,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营城思想和现代文明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支柱作用。对于古今中外一切先进的文化要辩证地看待,吸收其精华,舍弃其糟粕。国务院在对雄安新区规划的批复中指出:“加强城市设计,形成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强化规划引导和控制,细致严谨做好单体建筑设计,塑造体现中华传统经典建筑元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原则上不建高楼大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合理保护和利用雄安新区历史文化遗产。”[11]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就是最大的生态保护,秉持长远眼光,在规划设计阶段留下更多升级改造的空间,避免重复的返工造成资源的浪费。

雄安新区早在建区之始就着手对白洋淀的水质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培育千年秀林,打造中央绿谷,建设千年秀林,能防风固沙并阻止水土流失。按照规划,到2035年,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初具规模。[11]建设海绵城市,实现技术与生态充分融合。加强引导市民环保意识,推行绿色交通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设立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雄安新区宜产、宜业、宜居的特点,建设蓝绿交织、水城交融的森林城市,培育生态性文化为城市的永续发展托底。

(三)包容性文化是开放型城市的前提

雄安新区是一座广纳天下英才的城市,具有多元包容的文化品质。雄安新区在管理层面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市民层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的包容。随着文明城市的进程,雄安新区必然要改革户籍制度和住房模式,通过改革淡化户籍的壁垒,消除由于地域差距、户籍差别、文化习俗等因素造成的社会矛盾,避免由于体制机制导致的不平等现象。公平公正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提,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内涵,保证了城市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动和活力。

我们需要认识到文化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城市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的交往活动不断为其增添新的内容。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信念、价值目标等是在长期积累、价值观渗透过程进行的,这决定了“包容性”价值观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工作的渗透作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2]伴随着未来雄安新区承接大量的北京非首都功能,会有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才涌入这座城市,包容的城市氛围是留下这些人才的吸引力所在。通过改革营造多元文化共存的环境,塑造包容性文化的氛围,对于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和谐城市是必走道路。

(四)创新性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现代城市的竞争力来源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雄安新区注重将科技融入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和实体城市同步发展。雄安新区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均采用最前沿的技术,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信息技术是新的工业革命,当前国家高度重视5G通信的建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局势中立稳脚跟关键就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科学技术的崇尚既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又是近代以来我们国家的深刻经验教训,是我们民族内心深处的共同认识。

创新不只是科学技术的“硬件创新”,还包括制度、理论、文化等“软件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雄安新区既要发展强大的文化产业,也要发展全面的文化事业。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便捷性、丰富性,多方位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文化创新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文化服务,并把文化纳入到大数据和云服务平台之中。改革政府文化服务模式,完善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营造积极健康、宽松有序的文化环境。坚持政府引导,扶持文化创新项目,全方位建设文化帮扶机制,为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创新是一个不断开拓进取的事业,需要坚持不断地改革,根本在于紧密地同人民群众结合。创新性文化将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结语

讲好雄安故事,传播好雄安声音。在我国不断加大开放水平的形势下,雄安新区要扩展传播途径,提升传播水平,增强传播能力。讲好党领导人民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故事,讲好雄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奋斗故事,塑造雄安新区的城市精神,展示雄安新区的城市风貌。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文化吸引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培育思想道德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雄安精神”的内涵,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城。

猜你喜欢
新区建设文化
宜宾市三江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谁远谁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