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真”的探究

2022-11-11 20:55张凌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情境创设学习方法

张凌云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道德观的塑造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如何追求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真”,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4-0020-03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课程教学浅表化、形式化,不能真正起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道德与法治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思考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凸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及价值,具有重要的教研意义。

一、创设生活真情境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或生活经历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真实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凸显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以及明白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真情境。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爱我们班》之前,教师先向其他任课教师征集以往反映本班生活的照片或视频,再将其制作成精美的PPT。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课前制作好的PPT,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通过轻柔的话语与学生一同回忆以往班级生活的快乐、美好时光。通过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化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一方面能自然地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营造温馨、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欣赏PPT后,教师通过“老师很多时候都不在班级,肯定错过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你们能讲一讲老师都错过了哪些班级的趣事吗?”这个问题,引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主题“班级生活快乐多”。在这个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主动向教师讲述班级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趣事,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喜爱之情。

在开展第二个主题“团结友爱的同学们”的教学时,教师通过两个游戏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第一个游戏“说说他(她)的好”:同桌两人先各自在纸条上写下对方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然后互换纸条,看看同桌眼中的自己都有哪些优点。通过这个游戏,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他人长处、懂得取长补短的思想品质。第二个游戏“我要帮助他(她)”:每个学生任选一名同学,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帮助被选同学完成某件事或达成某个目标。如A同学的口算能力比较强,可以选择帮助B同学提升口算能力或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技巧。通过这个游戏,既能够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团结友爱,又可以实现知识分享,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先利用班级生活再现和班级趣事分享的方式,将学生真实经历过的班级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创设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丰富情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经历,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然后通过两个与班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游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本课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为学生创设生活真情境,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深化学生的学习感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问题真探索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注重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达成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不乱扔》时,教材设计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干净的、让人舒服的?”和“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两个思考题。针对第一个思考题,教师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首先,分组讨论,以小组分享的方式,让每组学生轮流上台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干净整洁、让人舒适的地方。这样意在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体会讲卫生、爱干净的重要性。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对比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干净、整洁的环境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最后,利用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组织他们玩收纳类的flash小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收纳物品、整理房间的方法,树立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意识。针对第二个思考题,教师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深入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回忆并讲述生活中常见的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初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制作“不文明现象观察记录卡”,并明确指出记录卡中要有时间、地点、现象、建议等项目。最后,要求学生随身携带记录卡,及时记录每天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不文明现象。这样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学生对本课思考题进行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或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如在教师举例“看完电影要带走随身垃圾”时,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电影院能够卖吃的,就说明允许在看电影的时候吃东西,而且电影院有保洁员,清理垃圾是他们的工作,为什么还要我们自己将垃圾带走并扔到指定地点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首先,引导学生从不乱扔垃圾的角度进行思考,使学生意识到不乱扔垃圾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体现,是获得他人认可与尊重的重要表现。其次,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角色互换、情景再现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材中的思考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对比教学、游戏教学等策略,引导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传授方法真学习

不明确学习目的、找不到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全部精力放在知识讲解和灌输上,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授,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将“让学生学会”转变为“让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明确“学什么”“为什么”“怎么学”,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及意义。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时,在教师出示课题后,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与家乡人有关。此时,很多学生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要学习家乡人,我跟他们都不认识啊?”针对学生的疑惑,教师通过不同环节的引导,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家乡人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教师提出“说说生活中,你看到或听到的感动或温馨的事”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真实生活经历中发现身边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其次,教师播放“医生看病救人”“交警指挥交通”“电工抢修电路”等真实的短视频,并提出“如果沒有这些家乡人,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这一讨论话题。通过话题讨论的层层深入,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每个普通人的付出与奉献”,从而体会到家乡人的可亲可敬,进而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最后,教师通过“如何成为别人眼中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我能为家乡人做些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不仅教会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方法,如“根据课文题目了解学习主题”“结合实际生活明确学习目的”等,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恰当引导真发现

作为小学德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恰当引导。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使其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思辨性问题,供学生交流讨论,以深化学生的认知。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些都是大家的》时,教材编排了“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栏目,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班级和学校,看看公物的状况。课始,教师这样进行导入:“我们校园里的公物‘过’得还好吗?让我们去关心一下它们的状况吧!小朋友们先给班级公物做次‘小体检’,再仔细地看一看,也可以摸一摸,看看它们怎么样了。”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现场调查,形成小组意见后,开展班级分享交流活动。学生得出以下结论:课桌比较脏,有的同学在上面乱涂乱画;教室门上的锁坏了;一把扫帚的柄掉了;图书角里有些图书破损了……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一次‘小体检’,我们发现班级里有些公物保持得干净、完整,而有些公物却肮脏、破损,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寻找到以下原因:有些同学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椅子不时摇来摇去;有些同学扫地时,拿扫帚玩耍;有些同学看图书角的图书时乱折乱画……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了学习主体的作用,进一步形成了道德判断力和规则意识。同时,通过关注公物的状况,学生思考自己及他人的行为,引出“我和公物的故事”。教师通过童话剧《课桌椅的对话》,将学生带入童话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教室里的课桌椅为什么有的在哭,有的在笑呢?”的问题,使学生明确不良行为对课桌椅的伤害,良好行为是对课桌椅的爱护,由此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教材中编排的一些思辨性问题,恰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逐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那种热热闹闹的课堂,师生看起来皆大欢喜,可是我们不禁要反思一下:这样热闹的背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又收获了什么?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了吗?其实,课堂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可能已经被我们教师所忽略了。因此,我们要摒弃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追求表面效果的课堂教学,而应追求课堂的“真”。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思考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学生生活经历中的问题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和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得到切实地培养与塑造。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华.生活化教学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提高[J].教育评论,2019(5):144-146.

[2] 李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70.

[3] 唐燕.“摹仿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5-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立项编号:B-b/2020/0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情境创设学习方法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