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岚
摘 要: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重要引领者,不仅主要承担班级“设计者”的重任,而且肩负“施工者”的重要使命,班主任是班级各项活动工作强有力的实施者,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塑造灵魂十分关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德育工作,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健全其人格。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不仅需充分做好各项教学工作,而且需强调德育,充分给予学生尊重,结合当下小学生的德育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德育有效性的开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37
小学生作为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其自身品德直接关乎民族的整体素养,小学阶段作为教育的初期,在积极做好小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上,需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因其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班主任作为与小学生直接接触频次较高的人,有着重要使命及职责,应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改革德育的方式方法,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助力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打造新时期中华民族优秀的接班人。当今社会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我们需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满足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价值
德育作为小学各项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保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需强调学生自身良好德行的养成。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初期,更是小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与小学生接触频次最高的班主任,其在塑造学生道德方面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生活、学习的核心引领者,其自身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较大,所以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需强调德育的有效落实,助力小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
新课改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德育始终应保持先行,德育在班主任系统、持续性的工作中占据关键地位,方可确保德育获得较佳的成效。
信息技术的普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小学生需面对复杂的环境,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积极做好德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辨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一方面,网络持续性融入生活的各领域中,带来优势的同时,不良影响也存在,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缺少社会历练,难以精准辨识外界的信息,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班主任依托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德育,可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提高其辨识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约束,促进其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当下社会逐步转变原有仅以成绩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模式,道德品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可适当拉近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为社会及国家培育优秀的接班者。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主任肩负班级管理、常规管理等多项任务,作为班级的主要引领者,德育始终是班主任工作的生命线,该项工作开展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后续学生的发展,应给予高度重视,符合立德树人的理念。但因小学生社会经验匮乏,心理、生理成熟度不足,加剧了德育工作的实施难度,小学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对德育的重视度不足
部分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将核心置于管理制度、学业保障等方面,对德育工作的要求重视度不足,从而影响了实施,存在一定的懈怠心理。部分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日志中,多止步于卫生、纪律等方面,德育开展的计划及方案、工作模式等并未提上日程。
2.德育工作落实的力度不足
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实践过程中,仍沿用原有的德育工作模式,模式单一化,最终无法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如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多使用单一性的灌输,或通过文件学习等方式开展,并未正确解读国家德育工作的要求,未基于小学生的实际状况,统筹兼顾,做好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多体现在虚、飘等态势,难以符合新时期立德树人的要求。
3.德育工作与社会实际脱节
德育工作的开展需始终与时俱进,核心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门应积极掌握德育工作的动态,进一步强化学生自身道德、法治意识,健全人格,为其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部分小学班主任片面认为德育工作仅为教学领域,与社会关联度较低,使班主任开展德育活动多止步于学校,与社会实践缺乏联系,进一步阻碍了德育工作實施的有效性。
(二)导致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弱化的原因
以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为导向,针对上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保证制定的策略更加有的放矢。导致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弱化的核心因素在于:
1.学校和班主任的思想认识不足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内容,需进一步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方可有效培养有才之人。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德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学校和小学班主任的思想存在轻视现象。此外,受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评估的干扰,部分学校和班主任将目标置于学生的智育层面,将教学质量始终作为考核评估的基准点,学生为获取较佳的成绩,逐步转移教育方针及策略,逐步将核心置于教育质量层面,并无较多精力放置于德育教学活动中。
2.德育资源深挖力度不足
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难以实现多元化,这是最影响其有效性的核心因素,也是当下部分小学班主任德育开展的通病。班主任并未积极挖掘社会的德育资源,难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主要集中于学校层面,与家庭、社会实践的紧密性衔接不足,新一步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
3.缺乏德育工作的专业知识
小学德育工作作为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进行持续性的开展方可达成目标。部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繁忙,缺少提升自身素养的时间,对德育专业化知识研究得较少,难以保证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部分班级开展德育活动的创新力度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较为滞后,难以吻合实际教学的需求,德育质量逐步弱化。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为积极培育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初期,直接影响未来学生的良好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是落实素质教育基本任务的手段,更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教育体制不断创新改革,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需积极掌握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身作则,先行示范
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典范,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时间、频次较多,对正确引领学生的“三观”具有“润物细無声”的作用。从实践经验看,班主任自身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方式对小学生具有直接影响,若班主任难以严格要求自我,规范自身的行为,则难以为小学生做好榜样。小学班主任需从多方面不断提升和充实自我,强化自身修养,从教学业务水平、行为规范等方面为小学生做好引领工作,方可发挥示范作用。为了实现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规范的行为,班主任要始终遵循以身作则的原则,不断依托自身的言行感化学生。言传远不及身教,为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班主任需在完成日常管理及教学目标之外,选取多元化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或积极与其他班主任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实时关注当下学校管理的先进理念,灵活性调整自身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保证始终与时俱进,充分借鉴高效的德育方法。
(二)建优班委,树好班风
小学生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师应结合实际状况构建完善的班级委员会,助力班主任高效处理各类班级事务,树立良好的班风,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班委对整个班级学生品质的形成、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班主任需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力,挑选好班干部,依托班委视角,动态化地掌握班级发展状况。
班级成立初期,班主任需充分给予学生尊重及关怀,可以多元化的方式确定班委,并设定相应的试用期限,以班级学生对其满意度为考评基准,最终通过考察期,方可确定。应积极组建具有较强责任心、执行力强、甘于奉献的班委,以此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及班级管理氛围,不仅可为班委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且可缓解班主任自身的负担,促使班主任拥有更多精力学习德育理念及方法。因此,班委建设作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内容,需充分结合实际状况确定班干部。需最大限度发挥班级各委员的模范作用,不定期地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的实际状况,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从心开始,师生和谐
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实现深层次的交流,高效沟通,这主要依靠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十分信任,可完全吐露自己的心声。班主任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关怀、欣赏及鼓励,应以心为出发点,真正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始终点亮学生内心的灯塔,保证其始终感受温暖,促进学生与教师深层次的交流,这有助于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日常生活和工作教学中,班主任需充分给予学生关怀,可从微小的动作、语言及表情入手。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掌握学生的相关状况,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包含家庭状况等,为精准性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保证。作为小学班主任应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第一时间为学生做好疏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可信的人,获得学生信任;积极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在班级中不吝啬表扬及肯定,及时纠正学生自身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凸显德育中的3人文关怀。
(四)因材施教,静待花开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传统课堂提出新的要求,需从本质层面变更教师的角色定位,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德育工作也需循序渐进地向新课改的要求发展。基于师生和谐相处的视角,明晰不同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小学班主任需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精准的德育引导工作。小学生处于好奇心较强的阶段,为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班主任需掌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依照不同的学生特征开展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品德。譬如,小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班主任针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耐心做好引导工作,始终坚持用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逐步意识自身的不足,积极加以改正,提高素养,保持良好的思想品质。
(五)依托实践,践行德育
教师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做导向,而且是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关键塑造者,德育开展的有效性不能局限于理论思想层面,需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各类事物的正确认知。譬如,小学班主任积极组织关于道德品质的班会,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行为及思想,为提高德行提供保证。或选取具有代表性、直接性的实践活动,如感恩父母、乐于助人等,充分以课后实践活动实施德育,以“为父母做饭、洗脚”等为主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良好的德育成效。班主任应积极与班委组织和协调,带领小学生前往红色基地,依托革命历史,不断洗涤灵魂,或前往孤儿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衣物、书籍等,不断在多个实践活动中践行德育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六)家校互联,全面协同
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学校、家庭及社会密切相关,需在增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与家长做好联动,形成良好的家校互联方式,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充分展示家庭、社会等的力量在小学生德育中的优势。院校的德育部门需定期组织专家以及家长开分享交流会,充分交流自身优秀的教育方式,可为其他家长做参考。小学班主任充分以家委员为突破口,不断实现德育活动的延伸扩展,循序渐进地汲取家庭、社会的德育养分。学校可积极以多元化的方式扩展校外的资源,为德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小学班主任需始终与家长做好交流,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为后续家校互动联合开展德育提供保证,特别针对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等压力,情绪不稳定,班主任应与家长及时做好沟通,保证校内外德育工作的统一性,形成以学校、家庭及社会为核心力量的德育发展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任务目标,小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其自身德行直接关乎国家的发展,更是提高个人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小学班主任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需积极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邢钱《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融合幸福教育的方法研究》,《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0年第1期。
[2] 李世才《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名师在线》2019年第23期。
[3] 朱清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读书文摘》2019年第7期。
[4] 向庆美《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数码设计》2021年第12期。
[5] 董善杰《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分析》,《神州》201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