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2-07-12 05:41宋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过程

宋霞

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体系中,班级是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教学单位,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主要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要素。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现阶段我国初中班级管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当前的中小学管理实际情况来看,管理现状仍存在欠缺。本文简要分析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性质,并提出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组织机制与评价机制,希望给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 班级管理 小组合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39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拥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关键阶段,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应该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发展,只有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模式,才有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小组合作这一模式的优越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性质

1.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含义

在中学的基础教学中,班级管理是极为关键的一项内容,班级管理不单单可以为打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氛围融洽的学习环境打下重要基础,也可以有效为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带来有效保证。随着新课改在中学阶段的深入推广与发展,无疑让社会各界进一步提升了对中学教育品质的整体要求,中学需要以班级管理作为日常教育的切入点,以更好提升初中生的总体素质,关注发展多元化班级管控模式,这是如今中学班主任工作开展的重点。其中,班级管理小组合作的方式,也是如今推动初中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

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基于班主任的宏观指导,学生自觉组成学习小组,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并自觉遵守班级的管理模式,基于此种班级管理模式,学生能够对班级的常规事务和自主活动拥有更加主动的参與性。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教学模式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实现了理想化的班级管理目标,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特征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性。尽管班级管理理论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管理方式也在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但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教师的过度关注和过于放任。这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状况不理想,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两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真正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应该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3.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意义

初中班主任在利用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营造轻松向上的班级氛围。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优秀的学风和班风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基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的地位过于权威,学生的发展受到压抑和限制,师生关系十分紧张,导致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基于小组合作模式的背景,教师可以与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可以为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同时拥有监督和评价等权利。基于这种背景,学生的班级管理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班级的规章制度更加民主,学生也更乐于遵守。所以,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需要以学生自行管控作为调控班级方式的关键。借助小组活动来有效推动初中生的共同成长,在小组合作阶段,推动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逐步养成,更好地展现出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将其扩展到班级日常教育之中,借助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展现来推动小组的共同成长,从而增进班级管理的效率与品质,真正意义上推动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组织机制

1.创设班级合作学习小组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创设合作小组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也是帮助学生代入班级管理情境中的重要形式。教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帮助其融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拥有了主动权,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就会拥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为了实现高效的管理合作,教师应该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确定小组规模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年龄特征、团队经验等,为其提供科学化的建议,并保证小组内的成员都能够拥有平等的展示机会,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在选择小组长时,教师也应同样慎重,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组长应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发布。组长的领导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小组任务的效率与成败,也关系到教师班级管理的成效。在确定小组成员时也需要进行精心搭配,这一阶段的初中生拥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大不相同,产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显著区别。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分组,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差异化分组。

2.创设班干部管理小组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拥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自尊心较强,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因此,通过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使其在集体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在特定平台上展示自身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价值。班干部成为学生群体与教师间的沟通桥梁。在班主任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班干部熟悉学生的一言一行,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品行和学习状况,在班级内部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因此,教师在挑选班干部队伍时,应该严格规范学生,保证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相对优秀,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班风。

除此之外,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民主的教育氛围,教师可以采用班干部轮流制,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给予学生同等的组织与管理机会。在第一学期选出相对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第二学期选出另一批群体担任班干部。以此类推,反复循环班级管理团队,大部分学生都能拥有班级管理的经验,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明确分级管理的重要职责,以及自身行为对班级形象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更加主动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需要关心班级内部的大小事务,解决突发状况,工作压力较大。随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落实,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减轻,在此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拥有了主人翁的意识。

1.日常规范管理与小组合作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卫生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学校对班级整体考核的关键要素,因此班主任需要认真对待这一环节。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宽敞明亮期整洁的教室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因此,教师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劳动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2.自主活动的开展与小组合作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时,应该遵循学校的统一要求,适当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现阶段的初中班级管理强调营造自主平等的教育氛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创造自由平等的教育环境提供平台。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体系中,自主活动可以有效激发班集体的活力。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各个小组在参与自主活动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班级范围内的自主活动不局限于班会和课外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组建课外兴趣小组,探索学生感兴趣的领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3.班级文化与小组文化的建设

在社会文化体系中,校园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班级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学单位,应该构建自己的校园文化,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鞭策学生的作用。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方式,体现出了其他教育形式无法达到的强大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對学生产生了长久的影响。从精神层面来说,班级作为一个精神共同体,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共同组成了班级内部的文化体系,包括班级内部全体成员创造出的专属于这一集体的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

小组合作模式的背景下,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时,应该将小组文化建设也融入其中,发挥小组的力量,建设符合各个小组的特殊文化环境,从而构成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小组成员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状况创设特色文化,根据小组内部成员的性格爱好等特征,以此类要素为依托,共同打造符合本组特点的独特文化。小组的特色文化可以体现在小组名称和小组宣言中,所有要素体现着不同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为班集体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共同奋斗目标。进行小组文化创设的过程,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因此,小组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同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主要体现在教室内外环境的布置和教学空间的整体布局等。

4.组长管理能力的培养与管理

组长是学习小组中的核心人物,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组长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发挥。班主任在挑选小组长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能力,与班级内部的其他成员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多方面都更胜一筹的学生。管理学习小组并非易事,因此,班主任应该注重培养组长的管理能力,定期训练组长,通过一系列班级常规事务,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这样能够全面观察班级现状和处理班级常规事务。部分初中生在初入校园时,尽管拥有一定的管理思维,但缺乏完善的管理能力,需要班主任进行系统培训,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快速成长。在日常的小组长培训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强化学生的领导意识,引导学生认识态度大于能力这一事实,帮助学生规范学习与管理的时间。

四、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着眼于学生的个体特征。根据固有的新《课标》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行为和状态进行一定的价值判断,并通过这一过程,将判断结果反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改进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在一系列综合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考量,最终形成完善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

基于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评价模式,应该采取综合的考量方式,针对活动小组进行多角度评价,对内部的成员进行全方位分析,深入探索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班级的贡献。这一评价过程既顾及学生的个体特征,也考量了小组对班级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建立健全科学且完善的小组评价机制,可以快速推动班级小组的建设与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合作小组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全新的评价形式,将学生的个人要素评价与小组综合评价相结合,最终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考量,这一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非成长结果,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区别于片面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更加有利。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班级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既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初中班主任区别于普通的任课教师,承担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教学任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学生的进步与喜悦,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班主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持班级的良好发展状态,应该成为毕生追求的目标。我国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实践将持续优化。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深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了解新时代班级管理策略与实现方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不断摸索与完善,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魏晓莉《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价值研究》,《新课程》2020年第45期。

[2] 项冬艳《小组合作方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2020年第28期。

[3] 岳文斌《初中班级小组化管理有效方法研究》,《新课程》2020年第32期。

[4] 杨婷《小组积分制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安徽教育科研》2020年第13期。

[5] 张仕宾《试论运用小组合作管理班级》,《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年第4期。

[6] 毕思燕《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探讨》,《现代教育》2015年第5期。

[7] 梁春梅《核心素养视角下班级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探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过程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