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前后10年对比分析

2022-06-30 02:32黄冠张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知识基础教育

黄冠 张雪

*项目来源:2019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游戏化理念的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以《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为例”(基金编号:NC2019B165)。

作者:黄冠,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传媒;张雪,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传媒(637099)。

10.3969/j.issn.1671-489X.2022.03.008

摘  要  把国内少数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

段,即2000—2009年、2010—2020年,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机构、作者、突显词、关键词、词频等进行前后10年对比分析,并在关键词的聚类图中提炼出西部地区教育对策、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西北与西南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等三大板块,分析少数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并提出未来展望。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民族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知识

图谱;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3-0008-04

0  引言

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的新兴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对于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078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将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农村[1]。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第三条“精准施策,统筹推进”中,也指出完善区域教育发展协作机制和教育对口支援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推动不同地区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2]。

1  研究设计

1.1  样本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建立的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式为(主题=“民族”)AND(主题=“信息化”),文献类型为中文学术期刊,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1 294篇。本文为研究前后10年的对比分析,把时间跨度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9年,共检索文献415篇,剔除主题包含农业、军事、企业等与本文研究无关的文献,共筛选文献309篇;第二阶段为2010—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879篇,同样剔除主题包含农业、军事、企业等与本文研究无关的文献,共筛选文献752篇。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应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软件,该软件以信息可视化理论与共现分析理论为依据,对检索结果分别进行时间分布、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关键词分布等可视化分析,并应用可视化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研究法等方法展开分析。

1.3  数据处理

以检索式为(主题=“民族”)AND(主题=“信

息化”)的检索结果,分两个时间阶段导入数据,分别得到两个10年的“科学知识图谱”,其网络的模块度(Modularity)分别为0.919 6和0.959,说明网络聚类的结果较好[3]。

2  基于知识图谱的对比分析

2.1  发布机构与作者可视化对比分析

运行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设置为“insti-

tution”,时间跨度分别设置为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2010年1月到2020年12月,阈值(threshold)设为3,分别得到图1和图2。对两个10年发布机构可视化分析发现,对于少数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主要以对应的高等院校或发展中心为依托,后10年与前10年相比,首先,西北师范大学及其独立学院一直致力于该类研究;其次,研究机构由新疆、陕西等地区向四川、西藏等地区倾斜,说明国家重点扶持项目也从新疆向川藏等地区倾斜。

两个10年中,排名前五名的发文作者从顾华详、李静、彭虹斌、吕庆华、杨改学,变为赵生辉、杨改学、惠天、米娟婷、周庆生、李忠斌,作者分布与机构分布基本一致,两者也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其中只有西北师范大学的杨改学在两个10年中坚持民族教育信息化的主题研究。从各位学者发文题目来看,一方面,研究主题都倾向于民族教育信息化的广度研究,未形成民族内部的深度探索;另一方面,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不同民族的扶持力度,也影响着机构与学者对不同民族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倾向。

2.2  突显词对比分析,反映教育信息化发展从国家

向民族迈进

两个10年突显词对比如图3、图4所示,不难看出,前后10年“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研究的方向有了很大转变。在前10年间,从2000年开始对“因特网”进行研究,四年之后才开始关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直到2007年才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因此,这也证实了将民族与教育信息化结合起来是后10年中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在后10年间,民族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从未停滞,国家的视线一直在向“民族”转移,从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开始,到2015年,向全国的少数民族发展迈进,并将发达地区的新兴技术逐步引入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全民大发展。

2.3  关键词共现聚类图对比分析,明晰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主题自主划分的三大板块,精准剖析

为了呈现更清晰的知识图谱,便于分析“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作者对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得到图5、图6。笔者在两个10年中分别筛选出对“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更有深度意义的聚类团进行对比分析,在第一个10年中选择“西部”“专项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聚类团,在第二个10年中选择“对策”“民族地区教育”“西藏”三个聚类团,并将这六个聚类团归纳为三大板块进行深度分析。

第一板块:西部地区教育对策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中国西部地区分为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五省/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在中国知网,检索式为(主题=“西部教育”)AND(主题=“对策”),时间跨度分别为2000—2009年、2010—2020年,选择核心期刊,检索结果分别为56条和40条,对检索结果进行泛读并归纳:前10年中国学者对西部地区教育对策的建议集中在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双语教学等方面;后10年,研究向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等方向倾斜。

笔者曾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亲身感受到该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落后。笔者认为原因包括:1)彝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绝对崇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习态度有待提高;2)由于语言障碍,彝族学生对使用非本民族语言讲授的基础知识的接受相对较慢;3)国内学者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关注度相对较低。虽然近10年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关注度有所提升,但研究力度仍然不足。艾克拜尔·卡德尔等人在《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20年(2001—2020)》一文中也指出,我国学者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学术关注度相对较低,而同时段对民族学生、民族教师、民族教学的关注度相对较高[4]。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根基,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第二板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跟不上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步伐  在前10年,民族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研究中甘肃省研究力度最大,原因在于国家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以及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等学者对民族教育信息化的专项研究。后10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吸取前10年信息化建设之路的经验后,对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在其中可能会忽略一个问题,即少数民族群众教育思想的提升速度跟不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会导致为了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而乱用信息化设备,忽略基础教育。杨改学等学者在《教育信息化对民族教育发展影响的前后20年》一文中也提到,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去构建高效、实用的基础设施,有些对于大学实用的教学设施并不一定适合中小学[5]。

第三板块:西北与西南地区教育信息化差异化同步发展  两个聚类团显示,前10年,对西北地区新疆的民族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围绕信息化工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关键词;后10年,对西南地区川藏的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围绕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校园等关键词。两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由于民族区域差异化而相互独立,但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6]。

3  未来展望

3.1  探索适合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应用方法,促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水平提高

新时代,教师已经了解应用信息化设备授课的益处,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忽视教学重点的问题。如在一节物理课中,授课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原因可能是方便自己教学,因而采用直接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自行观看并总结实验原理。授课教师就忽视了播放视频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更全面地习得在亲手做实验过程中无法控制的实验现象,或者不能够得到的实验结果,而不是方便教学。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为了方便教学”转变为“为了优化教学”,在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上实现从我要用、方便用到需要用的转变。

3.2  总结各个少数民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实

现各民族之间互通互惠

在教育信息化研究进程中,研究力度逐渐由西北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反观新疆、西藏等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都是边建设边发现问题、再建设再发现问题的过程。那么,未来无论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后发展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横向发展,还是新疆、西藏等先发展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深度改进,遇到的问题都会有共通之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以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将新疆、西藏等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结合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信息化中,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的动态平衡和经验互通、资源共享。

3.3  在民族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促使教师把信息化能力应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上来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能力往往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在少数民族语言障碍、观念障碍、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进程跟不上社会发展时,教师应在教育中不慌乱,稳扎稳打,扭转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观念,改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投入度。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会立即见效,但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078号建议的答复

[A/OL].(2020-11-17)[2021-12-05].http://www.

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twys/2020

12/t20201215_505697.html.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A/

OL].(2019-02-23)[2021-12-09].http://www.gov.

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3] 谭玉,张涛.创客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

基于2013~2016年CSSCI数据库刊载相关文献的

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102-108.

[4] 艾克拜尔·卡德尔,覃茜雯,李燕玲.我国民族地

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20年(2001—2020):基于CCD

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20,

31(3):47-53.

[5] 杨改学,付道明.教育信息化对民族教育发展影响

的前后20年[J].中国电化教育,2011(7):11-16.

[6] 剡启超,周学和.“三通两平台”视阙下的新疆民

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4(9):45-49.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知识基础教育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爱与知识的力量
面向教育现代化开展校本教研的探索
教育现代化视野下中西方师道观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