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 胡蝶 王晓娥 肖波 刘刚
10.3969/j.issn.1671-489X.2022.03.015
摘 要 长江大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在全校范围内
全面实施学分制,为配合学分制改革,园艺园林学院对现有实验室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形成“四个中心、四个层次、三开放”的一体化、多维度开放共享模式和由“一个平台、两大体系”构成的开放共享运行管理模式机制。
关键词 学分制;地方农科高校;实验室;实验室资源;实
验室开放共享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3-0015-03
0 引言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课。为配合学分制改革,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对现有实验室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形成高效的开放共享模式。如何运行、管理、利用好开放共享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分制改革,确保学分制实施后人才培养质量,并使开放共享效益最大化,是摆在实验室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构建“四个中心、四个层次、三开放”
一体化、多维度开放共享模式
1.1 四个中心
将现有实验室资源优化整合为四层递进的学科基础实验中心、应用技能实训中心、专业综合实验中心、科学研究实验中心,以满足不同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对选课的需求。
1.2 四个层次
第一层:基本技能训练实验 主要针对全校大一学生开放,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验素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
第二层:应用技能训练实验 主要针对全校大二、大三学生开放,主要是对应用技能的学习训练,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
第三层: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主要针对全校大三、大四学生开放,培养学生运用多门课程知识、技能和方法,独立完成一个教材预先设置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目的。同时着力打造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实验金课。
第四层:科学研究实验 主要针对全校相关创新项目团队、在读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研究生、教师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团队开放,着力于高级别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研发与产出。
1.3 三开放
实验资源实施一体化、多维度的开放,即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内对四个层次实验中心针对四类人群实施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定向开放,“三开放”相结合。
1.3.1 定时开放 学科基础实验中心实行定时定期开放,大一学生一般白天时间都被学科基础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哲学史政等文化或人文基础课程排满,只有利用课外休息时间如每天晚上7—10点以及每周六和周日或节假日进行定时定期开放。
1.3.2 预约开放 专业综合实验中心和应用技能实训中心实行预约开放,以有效协调实验课表上的实验课、实验台位、实验仪器,规避台套数不足等限制。
1.3.3 定向开放 科学研究实验中心实行以“项目”为前提的,定向针对大创创新项目团队、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项目、教师科研团队相关人员24小时开放。
通过三层开放管理,全校学生可以通过选课程序在实验室开展各类实验探索、创新设计、技能训练、发明创造等。同时,学生在开放实验室经过训练后,不仅可以满足学分制选课需求,而且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团队意识等得到提升[1]。
2 构建“一个平台、两大体系”运行管理
模式与机制
2.1 构建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信息综合、智能管理服务平台
信息资源交流畅通是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建设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立移动端、PC端入口,学生、教师可通过入口直观、清晰、精准获得每台设备工位的运行现状和实验室开放相关数据。即通过多实验室、多设备的物联,多用户、多角色的人联,多数据、多资源的信息联,不仅可以实现实验室的智能化、安全化、可视化管理,还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智能感知的实验环境和信息共享平台,使实验室管控便捷、安全,提高实验室开放效率和教学质量[2]。
构建实验室开放共享信息智能化综合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并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国资处资产管理系统等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将实验室开放共享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作为学校综合网络系统下的一个分支,为开放实验资源线上发布、线上预约与审批、实验项目预习与准备、质量监控和门禁身份识别等实验室开放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实验室开放高效运作的重要支撑[3]。
2.2 实验室开放共享保障体系构建
确保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的质量和效益,并使其步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中,构建良好的运行管理制度、机制是保证。
2.2.1 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构建
1)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准入制,即只有做完所有练习题,通过资格认证,考试合格,方能进入门卡申请流程。考试内容包括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拟进入实验室前或拟进行某项实验前应知应会的相关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关大型仪器操作流程、相关药品使用方法和流程、实验室管理相关规则制度等。
2)建立仪器设备分类集中管理制度。对于大型仪器设备,长江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已经建立统一开放共享管理平台,进行统一开放管理。对于中小型设备,根据仪器设备的主要功能及适用范围将其分类集中放置,如显微操作室中包含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荧光实体镜等显微镜类仪器 [4]。照此类推,可集中建立分析测试室、基础实验室等,这样不仅使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安全性更高,还可避免重复购置。
3)低值耐用品、药品试剂集中分类管理制度建设。开放实验室所有低值易耗品统一采购,统一分类、集中管理,纳入共享机制,即将实验室试剂药品等统一归入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动态管理。由实验室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有效避免重复购置、闲置、过期等问题。
2.2.2 实验室安全体系构建 实验室开放共享,面对全校各学科专业,为不同的培养目标对象、学科方向、课题项目提供服务。不同层次人员的临时组合、大量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的带入,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难题[5]。坚持预防为主、过程监控,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知识、技能学习考核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上述准入制开始,构建高校实验室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并纳入开放共享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2.2.3 实验室队伍建设、管理与考核体系构建
1)实验室队伍定期学习培训积分制。学校应支持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交流等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如参加各种主题的培训班,到兄弟院校交流、借调,参加同类型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相关研讨等[6],并且规定每年应完成学时,换算成积分纳入年终考核。
2)实验室队伍分层、分类管理考评。学院将实验人员分为实验教师岗(负责完成实验课教学任务,按照教师岗位要求进行考核,不要求八小时坐班)、实验技能岗(负责专业技能、技能竞赛等实践技能的传授、监督、指导等,专职负责大中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运行、维护等管理,按照实际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不要求八小时坐班,工作时间弹性制,按需到岗)、实验管理岗(负责实验室日常维护管理,包括卫生工作、资产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本科教学和科研服务等,按照行政管理人员要求进行考核,要求八小时坐班)。针对上述三类人员分别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并借助实验室智能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评价体系提供相关数据进行统一考核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应人员进行奖惩。
2.2.4 多途径实验室开放共享专项资金筹集体系构建 随着实验室开放共享的深入推进,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实验仪器设备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低值易耗材料的消耗也相应加大,相关运行经费(仪器设备维修、维护费,人员管理酬劳等)会不断增加,地方高校多途径筹措资金是必然选择,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有效整合、优化、利用各项与实验室建设相关资金,如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学科建设基金、专业建设基金、硕博士点建设基金等,其中都有关于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资金。
二是以每年学校“双创”项目申报为契机,解决部分开放资金问题。当前形势下,每年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双创”资金数量不少,因此,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积极申报为国家级、省级、校级“双创项目”,以解决相关实验材料等经费问题。
三是借助校外社会资源筹集资金,如校企合作单位支持、优秀校友捐赠、有偿社会服务所得等。
2.3 实验室开放共享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实验室开放共享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开放共享质量和效益进行适时评估,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实验室开放共享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室开放共享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最终使实验室开放共享逐渐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
2.3.1 对使用者个人层面 建立对使用者从过程考核到最终价值评估的全方位监控和考核体系,便捷、适时地把握和调控团队与个人实验行为的有效性和价值。
2.3.2 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使用层面 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评价和考核是将使用绩效进行量化,如实验室开放周期、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时、运用实验室空间或仪器设备开展的科研实验活动项目数、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和发表论文数量、培养人才数量、服务收入等[7],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管理难度。
2.3.3 对管理者层面 按照上述“实验室队伍建设、管理与考核体系构建”要求,实施分层、分类考核管理,对于系统考核结果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对于系统考核结果较差的人员,及时查找问题并进行整改,对特别差的要予以相应惩罚。
3 初现成效
近两年来,虽然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四个中心、四个层次、三开放”的一体化、多维度开放共享模式和“一个平台、两大体系”的开放共享运行管理机制还处在逐步构建和逐年推进过程中,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初现。据统计,仅2020年,学院本科、硕士、博士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共计21篇,其中1区一篇、2区三篇、三区六篇、4区11篇;发表核心期刊共15篇,其中RCCSE一篇、CSCD两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其他专利10项;获得国家B级赛事一等奖两项;申报获批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计30余项。实践证明:实验室开放共享不仅能满足学分制选课需要,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兴趣、能力和科研水平。
4 结束语
地方农科高校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有效实现不同学科、专业实验室交叉融合和开放共享,不仅是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性成果产出的源泉和动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去不断研究、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成云,张文清,朱为宏.厚基础、强交叉、重创
新:精细化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大学
化学,2020,35(10):65-70.
[2] 龙治坚,胡尚连,向珣朝,等.基于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的“互联网+”背景下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23-26.
[3] 李娇,林春榕,杨颖,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
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建设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
作研究,2018(4):85.
[4] 杨帆,丁鸣,孙益,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生
物学本科生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2019,38(10):144-146,186.
[5] 黄海娇,曲春浦,曲冠证.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平
台的管理和运行[J].实验室科学,2019,22(5):156-
158.
[6] 林海燕,邬克彬,王莹,等.开放创新背景下高校
研究型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35(3):261-264.
[7] 何素丽,王苏颖.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与
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248-250.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农业高校分会2019年重点项目“学分制背景下地方高校农科专业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机制探究——以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实验室为例”(项目编号:NYSY1904)。
作者:陈兰,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教学及管理;胡蝶、王晓娥、肖波,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刘刚,长江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43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