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冰莹
摘要: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在实践探索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尝试运行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问题探究,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对信息技术具体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提升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促成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地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构建良好的师生动态课堂,作者从学习素养的角度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化学习设计。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传授,而是转向素养培养和能力提升的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纲要,明确这一课程落实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信息技术认知、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促成学生具有一定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与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采用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能够在兴趣引领下主动学习并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尝试使用项目式学习方法,推动学生学会学习[1]。
一、项目式学习方式含义与价值分析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舶来的学习策略,是在确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前提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生成一些项目化的教学任务;而在具体实施中,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学习项目,在每个学习项目完成中获得这一学习内容的掌握。因此,我们理解的项目式学习是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些体验、感知和探索的情境,并将学习内容作为要完成的一个个项目,逐个解决,在每个细小项目的完成与整合中实现某一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2]。
项目式学习的“中心”是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是老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提供给学生的,更应该是学生、小组同学们在兴趣激发和学习需求下提出的,然后围绕项目进行系列化的学习活动。这个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新知识、联系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学习能力的共同提升、交流互动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共享思维等都有很强的推进作用。就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而言,有最基本的计算机组成、构建的认识和了解,有简单的操作活动,有一些较复杂的如浏览网页、发邮件运用等。因此,我们将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及运用原理和方法融入到项目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掌握操作,懂得计算机的使用技能,形成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的品质和素养。
二、项目式学习方法教学运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
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和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落实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来源于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实际情境,要贴近真实生活[3]。
例如,在四年级“制作电子小报”项目学习过程中,笔者先将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小报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顺势引出项目化学习任务“制作主题小报”。需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是让学生带着目的性开展任务,任务是学生探索发现的,而不是教师随意布置给学生的。
(二)强化问题驱动思维
问题的提出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并不是随意而为的。一个良好的驱动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一个没有价值的问题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例如,物联网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智能风扇的设计来讲解有关传感器的知识以及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般的教学流程为: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风扇的类型,然后讲解智能风扇的作用原理以及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接着教师演示风扇的组装。虽然上述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此,基于项目化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置在智能风扇的智能控制方面。例如,对于学生经常忘记关闭教室中的风扇的问题,教师可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通过相应的人体红外传感器实现对室内人体活动的检测,进而实现风扇的智能启停,最终达到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的目的。这种聚焦教师场景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开展评价活动,增强学习素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生成学习和活动的项目,再以此为学习主线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项目完成的学习。项目式学习的优点在于明确了项目达成的目标,而学生在项目完成中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能够殊途同归地得出项目结果,也就是学习作品或成果。
如在《美化文档》的学习中,学习的项目有艺术字的认识、学会插入艺术字及自选图形,能够从美观、得体出发对艺术字及自选图形进行设置。这里,因为要求不同、学生的审美不同,他们在艺术字及自选图形设置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教学中,我们以设计班牌为情境生成需要完成的项目,让学生交流思考,如何通过文档的美化,即不同颜色的艺术字插入与大小、位置的调整,插入自选图形的形状与颜色匹配来呈现自己认可的作品。这一项目结果没有唯一答案,我们可以让小组谈论、评价,并帮助修改,提升项目完成的效果。在这样项目成果评价活动开展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美化能力,同时,对他们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审美也是一种训练和教育。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分解,引导学生在每一个小项目的完成中获得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实践运用能力的训练提升,激发和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意识,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和达成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袁丽芳.巧借项目式教学 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2-233.
[2]鐘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2):62-63.
[3]韦海铭.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0(06):71-74.23D84C52-AC14-4F69-9622-B0FA916860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