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木珍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不仅是对于学生基础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管理,更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在小学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责任较重。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及管理能力较弱,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期间,要加强注重结合科学的管理措施开展工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方案,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存在欠缺,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被影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管理者,要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以此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一、尊重并理解学生,营造公平民主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以尊重的角度对待小学生,强调公平民主班级氛围的建立,充分激发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促进班级管理效果提升。尊重学生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体现公平民主的班级氛围。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主要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级干部为辅助作用。在创建民主公平班级氛围这一目标发展中,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管理工作全部交予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体现民主公平的班级氛围,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创建公平民主班级氛围的教育目标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加强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积极与学生共同参与游戏活动,以参与者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平等的身份和待遇。例如,班主任在课间可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以“伙伴”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游戏,在合作游戏等方式中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二、建设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教育时间跨度较长,是发展学生正确人生观念的关键时期。对此,完善的班级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提升综合素质水平。为了进一步实现高效教育及管理的发展目标,班主任在实施管理方案期间,要注重建设良好的班风,充分体现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达到既定的管理教育目标。首先,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期间,要注重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以集体为核心,使学生在班风中感受集体的力量与集体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班级荣誉感。例如,在校园运动会中,班主任即可将班级荣誉感教育目标融入其中,通过接力跑等运动会项目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班级目标。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信心,提升参赛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班主任可以组织其他学生以啦啦队等形式为其加油、鼓励。这种班风建设工作其根本目标,并非是引导学生争取多高的荣誉,更不是强迫学生一定获得第一名的殊荣。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于建设良好的班级风气,使学生体会集体的温暖,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态度。同时班风的建立要体现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愉快的班级氛围等元素体现良好的班级风气,进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念的建立和发展。
三、组织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味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释放学习压力的同时增强师生间的了解。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开设班会主题,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学生在班会活动中认识到班主任“调皮”的一面,班主任也会加深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清楚每个学生的特长,以此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通过组织班级活动的方式进行班级的管理,不仅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加师生间的感情,还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学生的归属感,进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例如,在每周的班会上,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会主题,如“学会感恩”。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感恩的人是谁,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父母,然后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感恩的心》,并组织学生学唱。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的,回到家父母是怎样打扫卫生、做饭的,以及父母是怎样进行作业辅导的。通过这样的班级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班会主题的理解,还能在游戏中增进师生间的关系,促进同学间的感情,进而为班级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
四、以身作则,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小学生身心发育不完善,会通过模仿将身边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吸收到自己身上,班主任可以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发挥榜样作用,从处事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给学生提供借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习惯。比如,班主任需要严格遵守承诺,答应学生的事需要切实履行。开班会时不迟到,给学生树立守时意识,倡导学生在校园内和遇到的教师打招呼,培养学生尊师重教、敬爱师长的品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建设、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管理活动,提升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通过班级管理提高自身组织能力,保证其身心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离不开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小学班主任的主要管理職责,在于以科学的管理方式结合正确的管理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将“小树苗”培养成为“参天大树”奠定良好的基础。班主任要优化班级的管理,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对学生进行不断鼓励,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以此来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和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任学军.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方法[J].甘肃教育,2020(10).
[2]王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23).32D34F1C-0535-4C08-B434-A380C85A6E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