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概念教学过程 助力思维能力提升

2022-05-30 10:48李乃洋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形成过程概念教学学习能力

李乃洋

[摘  要]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在概念教学中要摒弃简单的“照本宣科”,应多带领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理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概念教学;形成过程;学习能力

数学概念是对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和核心,是数学知识发展的落脚点和生长点,也是应用数学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其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1]. 笔者参加的一节公开课“弧度制”中,主讲教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了概念引入、发展、深化、内化、强化等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共享出来,以期共鉴.

[?]教学实录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任意角”,打破了我们对角的传统认识,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将再次打破我們对角的认识. (学生投来了期待的目光)

师:观察表1,看看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用PPT展示表1)

生1:226 cm是姚明的身高.

师:哇,看来你是一个“篮球粉”. 不过这个课我们不研究篮球,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生2: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度量衡.

师:说得很好.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生3: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厘米、毫米.

师:很好,生3根据国际公制给出了长度单位,那么你知道中国市制中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吗?

生3:寸、尺、丈等.

师:说得很好!那么再说一说质量在国际公制和中国市制中常用的单位又有哪些.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又复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克、斤、两、钱等)

设计意图:借助长度和质量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为接下来认识角的单位埋下伏笔.

师:角度也是生活中常用的单位之一,那么对于角的单位你知道哪些?角度的换算单位又是什么呢?

生4:角的单位是度、分、秒,其中1度=60分,1分=60秒.

师:很好,以上是我们熟悉的角度制. 既然长度和质量都有其换算进制,那么角度有没有呢?

生5:应该有,而且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重点. (学生故意模仿老师的语气,大家都笑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入新知,点燃学生对角度换算进制的探究热情.

2. 联系旧知,发展新知

师:回忆一下,在角度制中何为1度呢?

生6:将圆周平均分为360份,其中的一份为1度.

师:之前我们学过弧长公式,大家还记得吗?在半径为r的圆中,圆心角为1度的扇形所对应的弧长是多少?

生7:1度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为=.

师:那圆心角为n°的扇形所对应的弧长又是多少呢?

生8:l=.

师:很好!如图1所示,如果圆心角的度数不变,改变r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生9:弧长l随着r变大而逐渐变大.

师:思考一下弧长与半径的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0:我发现比值为一个定值,因为=,=.

师:很好,那么也就是说当∠AOB不变时,的值是唯一确定的.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 (用几何画板演示这一变化过程)

师:结合实验我们发现,当∠AOB不变时,的值是唯一确定的;当的值不变时,∠AOB也是唯一确定的. 如图1所示,若∠AOB=40°15′,那么它是多少度呢?(思考片刻,学生给出了答案)

生11:将15除以60得0.25,所以40°15′=40.25°.

师:很好,不过有人在计算时提出了异议,即计算时先除以60,再转化为十进制,这样显然会给运算带来不便,是否可以创建新的度量角的单位,使之不再需要除以60,直接可以进行十进制计算呢?如何定义才合理呢?(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12:根据上面我们验证的结果,如果的值不变,圆心角∠AOB是唯一确定的,那么是不是可以用半径来度量角呢?

师:说得很好,你的想法竟然和数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弧度制.

接下来教师介绍了提出弧度制概念的数学家,并明确给出了弧度制的定义,这样在问题的引领下让弧度制的定义多了几分精彩,为后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的值为固定值,引导学生联想到用来刻画角的大小,为弧度制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概念生成中引导学生关注运算中的“不便”,为接下来的“创新”埋下了伏笔. 由“不便”诱发学生去创新,从而使新的进制与十进制直接接轨,让学生感悟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 动手实验,深化新知

师:如果只有圆规和细线,你能画出一个大小为1 rad的角吗?(预留时间让学生动手画角)

生13:可以. 如图2所示,以r为半径画一个圆,根据定义我们知道1 rad的角的弧长与半径相等,于是用细线测量出半径r后,再在圆周上截取弧AB等于r,则∠AOB就是1 rad的角.

师:是这样吗?(教师用几何画板重现生13的操作过程,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师:如果要画一个大小为2 rad的角呢?

生14:重复生13的操作过程,在圆周上截取弧AC等于2r,则∠AOC就是2 rad的角.

师:那么是否可以画出-3 rad的角呢?

生14:只要在圆周上顺时针截取弧AD等于3r,则∠AOD就是-3 rad的角. (用几何画板演示)

师:通过上面的操作,相信大家已经对弧度制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么弧度制和角度制都是可以用来刻画角的大小的,现在你们最想探究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齐声答:如何换算.

师:说得很好,在长度单位中有1米等于3尺,在质量单位中有1斤等于500克. 那么“一角两制”中的“两制”该如何换算呢?如果给你一个量角器,你能量吗?(教师话音一落,学生立马开始了实验)

生15:根据测量,1 rad大约为57°.

师:你们测量出的结果与生15的结果是否相同呢?(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设计意图:借助“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弧度制的概念,通过“量”引导学生进行“两制”换算,为接下来“两制”互化奠定了基础.

4. “两制”互化,内化新知

师:刚刚大家是通过“量一量”来验证的,那么如果利用“算一算”,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6:由公式=可知,当==1(rad)时,n=≈57.3,即圆心角n°≈57.3°.

师:太棒了,現在我们就知道了1 rad=

°;那么反过来,1度等于多少弧度呢?

生17:1°= rad.

师:联想整个圆周角,你有哪些发现?

生18:半径为r的圆的周长C=2πr,由弧度制的定义可知,==2π,故360°=2π rad,即1°= rad,1 rad=

°.

师:很好!在角度制中我们知道圆周角为360°,所以1°角是圆周角的;同样,在弧度制中,我们知道圆周角为2π rad,也就是360°=2π rad,所以1°= rad,1 rad=

°.

设计意图:借助动手实验让学生对“两制”的转化形成初步认识,接下来引导学生利用公式来验证结论,从而用数学语言来刻画“两制”的换算关系,为新知的探究寻找新的生长点. 另外,借助特殊向一般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从圆周入手,利用圆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来精确刻画“两制”的关系.

师:将下列角由弧度化成度,你会算吗?(教师用PPT展示题目)

(1);(2)3.

问题给出后,根据“两制”换算的公式,学生轻松得出 rad=×=135°,3 rad=3×≈171.9°.

师:看来大家已经可以轻松地将弧度化成度了,那么反过来,如果将度化成弧度,你会算吗?

(1)22°30′;(2)0°;(3)-420°.

问题给出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并点名让一些学生到黑板板演.

生19:22°30′=22.5°=22.5×=.

生20:0°=0×=0.

生21:-420°=-420×=-.

师:大家都完成得很好,不仅熟练掌握了公式,而且运算也非常准确. 现在大家来完成表2,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两制”互化促进新知内化,同时通过表2中数值的对称性引导学生发现,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5. 优化公式,强化新知

师:因为α有正负,而≥0,于是α与弧之间的关系应为α=. 如图3所示,你能求出∠AOB的弧度数吗?

生22:可以用量角器量出∠AOB的度数,由l=计算出对应的弧长,根据α=可得∠AOB的弧度数.

师:很好,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计算呢?

生23:量出∠AOB的度数后,可以直接根据1°= rad得∠AOB的弧度数.

生24:还可以以O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圆,其与OA,OB分别交于C和D,计算弧CD除以r可得∠AOB的弧度数.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结果想一想,对于同一圆心角,的值与半径大小是否有关呢?

生齐声答:无关.

师:很好,那么既然无关,作圆时可取r=1,则α=l,弧长即∠AOB的弧度数,这样往往可以简化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优化,既让学生领会了加绝对值符号的必要性,又引导学生发现了对同一个圆心角,的值是常数,其与半径的大小无关. 于是可以借助单位圆简化计算,为后面利用单位圆探究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另外,教学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出∠AOB的弧度数,这样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帮助学生强化新知,以此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能力.

师:我们知道弧长公式为l=·πr,扇形的面积公式为S=·πr2;学习弧度制后,我们知道α=. 那么,将上面两个公式进行变形,弧长公式会变成什么?扇形的面积公式又会变成什么呢?

生25:学习弧度制后,弧长公式为l=αr,扇形的面积公式为S=lr.

师:很好,转化后运算变简单了. 对于扇形的面积公式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生26:感觉扇形的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很像. 如果扇形AOB很小,是不是可以把扇形AOB看作三角形AOB,把弧AB看作三角形AOB的底边,把半径r看作三角形AOB的高呢?

师:很好的想法,这就是数学直觉,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师:如图4所示,将扇形分成n份,当n趋向无穷大时,这时每一份扇形都近似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其半径为等腰三角形的高,弧长为等腰三角形的底,所以扇形的面积为S=l1r+l2r+…+lnr=(l+l+…+l)r=lr. 可见,将扇形的面积看作三角形的面积不仅便于记忆,而且用极限分割的数学思想进行推理,是科学的、合理的.

师:大家来看一下,这个问题该如何求解: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 cm,圆心角为2 rad,求扇形的面积.

生27:设扇形的半径为r,弧长为l,则2r+l=8,

l=2r,解得r=2,

l=4,故扇形的面积为S=lr=4(cm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的“两制”转化,通过对比让学生体验两者的关联性,突出了弧度制的优越性. 同时,启发学生由弧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S=lr联想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带领学生体会到极限分割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从教学实录可以看出,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动手实验、启发联想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盘旋上升. 其实,教学中若想收获好的教学结果,教师应该在“四个理解”上下功夫,从而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质量高的数学课堂.

1. 理解数学

若想组织好教学,打造好课堂,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理解到位,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知道为什么要引入弧度制、如何引入弧度制、如何引导学生将角度与弧长统一起来……教师只有把这些关系厘清了、理透了,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才能抓住核心知识,做好教学设计.

2. 理解学生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有真正地理解学生、立足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2]. 如角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圆心角相同、半径不同的弧长,接下来启发学生对弧长公式进行变形,从而得出为固定值. 这样以旧知为立足点,通过巧妙的引导,为新知创造了生长点;这样以旧知为出发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又为新知的探究奠基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通过“两制”互化,理解并掌握了教学的重难点.

3. 理解教学

数学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理解和掌握教學的重难点不能靠教师“灌输”,而应该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 比如,教师从长度、质量的进制换算入手,诱发学生关注角的进制换算. 又如,通过填写表2,启发学生将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建立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的数学知识是自己探究的结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彰显学生的数学能力.

4. 理解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课堂带来了新气息、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通过适时演示给学生以启示,从而优化教学. 如教师让学生通过圆规和细线作出1 rad,2 rad,-3 rad的角的同时,运用几何画板进行了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实现了知识深化.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四个理解”为出发点,借助实验、探究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引入新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此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徐兆洋. 数学理解型教学及其课例设计[J]. 数学通报,2012,51(01):41-44.

[2]  徐辉. 有效追问让初中数学课堂走向深入[J]. 中学数学,2016(18):65-68.

猜你喜欢
形成过程概念教学学习能力
我国珊瑚礁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探究
柳田国男民俗学形成过程的研究
刍议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论职业中学立体几何中的过程性教学